首頁 > 歷史

內蒙古的“忽洞”多

作者:由 內蒙古日報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1-09

蒙語賽音是什麼意思

安土重遷,是一種鄉土文化情結,“背井離鄉”常被用來形容遊子離家在外,而一口井,就是故鄉家園的象徵。

在內蒙古,遊牧民族蒙古族對水井也有著深厚的感情,許多蒙古語地名往往以水井命名,在蒙古族中,水井被稱為忽洞、呼都格、胡度嘎。

內蒙古的“忽洞”多

內蒙古的“忽洞”多

在茫茫草原,牧民們有時為了解決水源問題,也會就地打井取水。不同的地域、土層會呈現出不同的顏色,所以人們會以井的土層顏色命名地名。像紅色的水井,烏蘭呼都格;青色的水井,呼和呼都格;白色的水井,查干呼都格;紫色的水井,寶日呼都格,這樣的地名便由此而來。

在內蒙古地名中,以井的數量命名的地名也有很多,從雙井,浩雅日呼都格,三眼井,古力半忽洞,到四眼井,都日奔呼都格,五眼井,塔本呼都格,再到百眼水井,昭胡都格……這些水井地名,從側面反映著當地的水資源和人口數量。

內蒙古有些地名還以水井的特徵命名。這些地名或以井及其地表特徵命名,或以水井及其附近的礦藏命名,或以水井附近的建築物命名……命名的方式五花八門——廟前有井的可以稱作蘇木井,如果水井周圍有蛇出沒,則可以稱作毛蓋圖呼都格。

現實生活中,由於實際需要、地形等其他因素,井的大小往往並不一樣,有的井口大,有的井口小,有的井深,有的井淺,有的是舊井,有的是新井。深井,公忽洞;大井,以肯忽洞;淺水井,古彥忽洞,這樣的地名就體現了以井的大小、深淺等方面命名的水井地名文化特徵。

有時井水水質的好壞,也會影響地名。蒙古語稱“好”為賽音,或簡稱為賽、腮,所以就有好井,腮忽洞;又大又好的井,大賽忽洞;小的好井,小賽忽洞……

蒙古語稱“不好”為毛,表示水質不好的水井地名有,臭水井,毛忽洞;西臭水井,西毛忽洞;小臭水井,小毛忽洞;大臭水井,大毛忽洞。

井還能作為草原上辨別方向的座標。內蒙古的地名有不少是以井的方位和順序命名的,這樣可以使人們清楚地知道,該地以及水井的位置,還可以用固定的水井為界來辨別其他的地方。這樣的地名有:後井,哈蘆忽洞;上端的井,額很呼都格;北端的井,阿日呼都格;下井,道日新呼都格。

在內蒙古的漢語地名裡,也有一些水井地名,比如,呼和浩特就有二眼井衚衕(巷)。針對衚衕這個詞,曾有學者假設“衚衕”可能借自蒙古語huttug水井一詞。[1]

內蒙古的“忽洞”多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井和人類家園密切聯絡。這一點,在內蒙古也不例外。《蒙古譯語詞典》中,曾對水井做出評價,“水井對畜牧業的意義完全相同於農業地區的河渠灌溉農業,屬於人類對大自然主動行為的表現。”內蒙古諸多的忽洞地名,不僅反映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同時也是人類改造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見證。[2]

(文/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王坤 實習生 梁豔琴)

參考文獻:

[1]李樹新。內蒙古地名文化[M]。內蒙古大學出版社。2013。12

[2]烏·滿達夫蒙古譯語詞典。(蒙文版)。民族出版社。1995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