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咸豐帝留下顧命八大臣,有權有勢還佔理,為何卻鬥不過一個慈禧?

作者:由 楊角風發作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1-11

八大臣有兵權嗎

咸豐十一年七月十六日,也就是1861年8月21日,逃到熱河“狩獵”的咸豐帝感覺到大限將至,遂開始安排後事。

咸豐帝留下顧命八大臣,有權有勢還佔理,為何卻鬥不過一個慈禧?

畢竟咸豐帝太年輕,才三十一歲,而唯一活下來的皇子載淳也才六歲,是沒辦法處理朝政的。所以,咸豐帝只能任命輔政大臣,要幫助小皇帝處理朝政。

相對來說,清朝那麼多皇帝,像咸豐帝這樣“荒唐”的,還真少見。但畢竟也算飽讀詩書,在安排人員輔政上面,也頗費了一番工夫。

只安排大臣不行,臣強君若,萬一再蹦出個王莽、趙匡胤、鰲拜就不好了;託付給太后也不行,歷史上女人亂權的也不在小數,什麼呂后啊,蕭太后啊,馮太后的,萬一再出來個武則天,那真要了愛新覺羅的命了;要是託付給宗親,也不行啊,朱棣在那裡虎視眈眈看著呢。

思前想後,咸豐帝留下了顧命八大臣,掌握一半的權力。

同時還賜予了慈安太后“御賞”印章,賜予小皇帝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慈禧太后掌管。

咸豐帝覺得這種權力架構很合理,可以互相制衡,保證大權不會旁落。可是他萬萬沒想到,屍骨尚未涼透,慈禧太后就聯合其他人發動了辛酉政變,從此大權在握,控制了大清將近半個世紀時間。

那麼,為什麼咸豐帝留下的顧命八大臣,手握遺詔,又掌握實權,卻鬥不過此時年僅二十六歲的慈禧太后呢?

咸豐帝留下顧命八大臣,有權有勢還佔理,為何卻鬥不過一個慈禧?

一、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咸豐帝留下來的這八位大臣,都是什麼情況?

第一位是鐵帽子王怡親王載垣,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怡親王就是老十三胤祥,顯然這個載恆就是老十三胤祥那一支的。此人是咸豐帝的心腹大臣,很多重要事項都是安排他去做,包括去跟洋人議和。

第二位也是鐵帽子王,乃

鄭親王端華,他並非皇室子孫。祖上乃努爾哈赤時期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也是

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中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這位鐵帽子王在道光帝駕崩時就是以顧命大臣身份,輔佐咸豐帝的,口碑不錯。

第三位是愛新覺羅-肅順,此人是端華的六弟,雖然沒能繼承鐵帽子王爵位。但在咸豐朝的官職很高,同時任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領侍衛內大臣,等於是軍政財三大權都握在了手裡。正因如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肅順才是顧命八大臣之首。

關於第四位人選,其實是有爭議的,

清朝的祖制家法是“親親尊賢”。賢嘛,這東西無法量化比較,全憑皇上的個人印象,他說賢那就是賢。但是親,這就沒辦法規避了,前三位顧命大臣雖有倆親王,但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遠枝。按理說,真正符合條件的就恭親王奕訢,這也是當年跟咸豐帝爭奪皇位的有力人選。

但是,肅順知道咸豐帝看自己這個兄弟不順眼,所以提議讓

景壽加入到顧命八大臣之中。之所以選他,是因為景壽乃道光帝的額駙,咸豐帝的親姐夫,符合“親親”的要求,況且此人又老實,還是咸豐帝的心腹。

另外四個就屬於隨搭了,一個是兵部尚書穆蔭,一個是

禮部侍郎匡源,又一個禮部侍郎杜瀚。還有一個焦佑瀛,乃軍機大臣,曾在天津附近組織團練武裝,比較受咸豐帝重視。

咸豐帝留下顧命八大臣,有權有勢還佔理,為何卻鬥不過一個慈禧?

二、

咸豐帝駕崩後,留下的這種三權分立的組織架構,顯然讓很多人心中不滿。

其實在這個決定下達之前,載垣、端華、肅順這三位死黨,就對病危的咸豐帝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他們三個其實也有野心的,估計想當霍光,竟然建議咸豐帝向漢武帝學習立子殺母,立載淳而殺慈禧。

剛才也提到了,咸豐帝雖然相對其他清朝皇帝來講,有點荒唐,但這種祖宗社稷大事上不敢含糊。一旦真殺掉了慈禧,倒是解了太后亂權的事,可是又有誰能制衡顧命大臣呢?

慈安太后給人的感覺沒啥主見,怎樣都行,但慈禧不這樣想。畢竟倆人是一條船上的,該爭取的

權力還是

得爭取,所以兩宮皇太后也提出來,既然大家都是決策者,理應都得上朝處理政事。

但顧命八大臣又不傻,本來兩位太后都掌印了,

再在一

起上朝,那自己豈不是雷同虛設了?

當然,這兩派畢竟是既得利益者,就算是不滿,也並未達到爆發的程度。但有一類人的不滿,卻已經壓不住了,那就是皇室宗親這邊,尤其是恭親王奕訢!

恭親王奕訢,大家都知道,有能力有能力,要血統有血統,要威望有威望。在咸豐一朝,他就夠受氣的了,要不是老爹道光帝臨終前封了自己一個親王,自己更是無緣向政治中心靠攏了。事實上也是如此,整個咸豐朝,恭親王就沒被重用過。末了了,英法聯軍打過來了,咸豐帝才想起這個兄弟來,丟下他自己跑了。把偌大的北京城,還有來勢洶洶的英法聯軍都甩給了奕訢,估計這小六子想死的心都有了。

咸豐帝留下顧命八大臣,有權有勢還佔理,為何卻鬥不過一個慈禧?

三、

好不容易英法這邊被恭親王穩住了,結果咸豐帝沒了,留下的遺詔中,自己再次無權進入核心權力中心,換你,你氣不氣?

老六奕訢心裡不痛快,老七奕譞的內心一樣不舒服,別看他長著

一副

童叟無欺,窩囊憋屈的樣子,但內心也有慾望啊。結果這哥倆,同時被親兄弟,也就是咸豐帝拿掐著,硬是沒資格進入核心權力層。

雖然奕譞各方面都比不上奕訢,但有一點是對方不具備的,那就是人家的老婆是慈禧太后的親妹妹。也正是因為這層關係,他才有機會跟著咸豐帝逃到了熱河,並堅定地站在慈禧太后這邊。

除了這倆王爺心裡不痛快以外,其實還有兩位大臣心裡也不痛快,一個是武將(蒙古王爺)僧格林沁,還有一個是

文臣瓜爾佳文祥。

想必大家都看過類似的文章,提到大清最後一支騎兵就葬送在僧格林沁手中。在八里橋一戰,三萬蒙古鐵騎對戰八千英法聯軍,結果傷亡慘重,幾乎全軍覆沒。但不管怎麼說,僧王曾經也是大清朝最高統帥,本來就是不對稱戰爭,就算打輸了,也總比鄭親王端華會用兵吧?

可惜,他同樣被咸豐帝排除在了大權之外,這也讓手中仍有些殘兵遊勇的僧王,恨意十足。不過,當時他應該在山東跟捻軍作戰,還不足以影響到熱河。

至於瓜爾佳文祥,他就更氣了,好歹自己也是咸豐朝的軍機大臣,可其他軍機大臣都進了顧命八大臣行列,唯獨沒有自己,啥意思?

咸豐帝留下顧命八大臣,有權有勢還佔理,為何卻鬥不過一個慈禧?

四、

可是我們大家都知道,歷來權力交替都是以武力說得算,而在這麼多派系中,真正掌握軍隊的另有其人。

剛才提到,掌管騎兵的僧王敗了,別忘了當初在通州跟英法聯軍死磕的還有一支步兵軍隊。這支部隊由

兵部侍郎勝保率領,雖然慘敗,但他將北京城周邊的殘兵敗將收攏收攏,也有一萬多人。

但這個勝保其實也不被咸豐帝重視,也沒有注意到人家手裡可是握有軍隊的,誰得到他,誰就等於得到了半個天下。畢竟當時京城附近的軍隊都打沒了,之前戰爭激烈時,連東三省能調動的軍隊也全搭進去了。

所以,與其說顧命八大臣跟慈禧太后鬥,不如說是顧命八大臣跟以慈禧為首,恭親王奕訢,

醇郡王

奕譞為左膀右臂。外加僧王啊,文祥啊,勝保啊,幾位大臣協助,才得以一舉拿下顧命八大臣。

其實,這就是咸豐帝沒有安排好,但凡他能放下偏見,將恭親王奕訢弄到顧命八大臣裡面。以他的能力和威望,就算是慈禧太后聯合其他人發動政變,也成功不了。

但這是後話了,總之,兩個權力慾望超級強大的恭親王奕訢和皇太后慈禧,就這樣走到了一起,開始向八大臣進攻。

當時的情況,北京城是恭親王奕訢的天下,連只會隨波逐流的慈安太后都能分析出來,要想除掉顧命八大臣得回京。

當時北京城還有勝保的一萬多軍隊,僧王手裡也有一萬,但人應該在山東。剩下的就是顧命八大臣中的

鄭親王端華了,他手裡握著當年咸豐帝逃亡熱河時帶的軍隊,至少也是控制熱河的侍衛。其餘的軍隊,基本都打沒了,別看很多人頂著武將的職務,其實手下沒兵。

咸豐帝留下顧命八大臣,有權有勢還佔理,為何卻鬥不過一個慈禧?

五、

恭親王奕訢利用去熱河給咸豐帝治喪的機會,私下裡跟慈禧太后見了面,等於是搭上線了。

隨後就有要求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的摺子遞到了熱河,因為此事,顧命八大臣跟慈禧太后爭得臉紅耳赤,把小皇帝都嚇哭了,慈禧太后硬是沒退讓。

就這樣,雙方談崩了,而談崩了之後,顧命八大臣竟然撂挑子不幹了,幾個人玩起了休假,這就又給慈禧太后聯絡恭親王奕訢製造了時間。之前我(楊角風)談晚清大太監的時候,提到的安德海,為什麼後來那麼受慈禧太后寵愛啊?

就是因為在這次辛酉政變中,充當了慈禧太后和奕訢的聯絡員,不辭辛苦兩頭跑的結果。

後來,隨著勝保的軍隊開到了熱河,深感不妙的顧命八大臣也不再休假,急忙妥協。咱們先擱置爭議,一切問題等回到北京再說。

就這樣,一行人帶著咸豐帝的靈柩,啟程回京。結果慈禧太后跟小皇帝才陪了一天靈柩,就以小皇帝太小,兩個太后又都是婦道人家,跟不上大部隊,在後面慢慢走。

顧命八大臣雖也有顧慮,但也留有一手,提防著慈禧太后他們。那就是讓

載垣和端華先行一步,帶急行軍先去北京,在慈禧太后進京前做好安排,其餘人按約定時間走。

可是他們萬萬沒想到,慈禧、慈安和小皇帝這麼拼,日夜兼程,比靈柩早四天到達京城,比載垣和端華還快一天呢。一進城,連休息都沒休息,急忙召見恭親王奕訢,商議大事,隨後宣佈了八大臣幾大罪狀。

咸豐帝留下顧命八大臣,有權有勢還佔理,為何卻鬥不過一個慈禧?

等到第二天進城的載垣和端華都傻眼了,稀裡糊塗地就被抓了。緊接著,接管了八旗善撲營的醇郡王奕譞也帶兵去截肅順大部隊去了。哦,忘了一點沒說,之前在熱河時,奕譞就任正黃旗漢軍都統,雖然也受端華限制,但現在他被抓了,等於自己說了算了。因此,肅順帶著的軍隊,一見自己的頭兒來了,也就順理成章從保護肅順變為抓肅順了。

後面的事就不用多說了,顧命八大臣,這幾個人的下場都不太好,自盡的自盡,砍頭的砍頭,流放的流放,撤職的撤職,大勢已去,塵埃落定。

其實,肅順這個人還是很有能力的,也很開明,看不慣旗人墮落的樣子,主張重用漢臣。其中左宗棠啊,曾國藩啊,都受過他的提拔。後來慈禧太后重用漢人,基本也是沿著肅順的主張進行的,算是一個有能力的大臣,可惜了。

至於他們八個,為何鬥不過一個?

其實從一開始,咸豐帝就錯了,隨便將其中一個換成恭親王,你看看慈禧還能嘚瑟不?

而你這種安排,不僅沒有拉攏到恭親王,還將其推到了慈禧太后身邊,不敗就沒天理了。當然,你要是就不這樣安排,顧命八大臣也有保命的方法,那就是一開始就答應慈禧太后,直接垂簾聽政,丟掉權力,總比丟掉性命強吧?

咸豐帝留下顧命八大臣,有權有勢還佔理,為何卻鬥不過一個慈禧?

若真如此,說不定也就沒有後來的議政王奕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