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草船借箭歷史上真實存在,但主角並非諸葛亮,不要被三國演義騙了

作者:由 煙波釣叟故事匯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02

草船借箭是真實的嗎

《三國演義》大家肯定都讀過吧,畢竟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我第一次讀是初中的時候,後來高中的時候讀過一遍,大學的時候翻過兩三遍,直到現在依舊很喜歡讀三國演義,看三國相關的野史,草船借箭的故事能夠廣為流傳主要還是要歸功於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那麼草船借箭歷史上真實的主人公並非諸葛亮又究竟是誰呢?下面我帶大家瞭解一下羅貫中先生的草船借箭和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歷史上真實存在,但主角並非諸葛亮,不要被三國演義騙了

羅貫中先生的草船借箭:

【三國演義原文】

是夜大霧漫天,長江之中,霧氣更甚,對面不相見。孔明促舟前進,果然是好大霧!當夜五更時候,船已近曹操水寨。孔明教把船隻頭西尾東,一帶擺開,就船上擂鼓吶喊。魯肅驚曰:“倘曹兵齊出,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

卻說曹寨中,聽得擂鼓吶喊,、二人慌忙飛報曹操。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可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內喚、各帶弓弩軍三千,火速到江邊助射。少頃,旱寨內弓弩手亦到,約一萬餘人,盡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教把船吊回,頭東尾西,逼近水寨受箭,一面擂鼓吶喊。待至日高霧散,孔明令收船急回。二十隻船兩邊上,排滿箭支。孔明令各船上軍士齊聲叫曰:”謝丞相箭!“比及寨內報知時,這裡船輕水急,已放回二十餘里,追之不及。

少頃,孔明入寨見周瑜。瑜下帳迎之,稱羨曰:”先生神算,使人敬服。“孔明曰:”小計。“

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

歷史上真實的草船借箭其實有兩次,一次是三國時期的孫權,另一次是唐朝的張巡,史稱“草人借箭”。

一、孫權的“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歷史上真實存在,但主角並非諸葛亮,不要被三國演義騙了

據《三國志·吳主傳》裴松之引注《魏略》記載:

權乘大船來觀軍,公使弓弩亂髮,箭著其船,船偏重將覆,權因回船,復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還。

說的是濡須之戰時,孫權屢次向曹操宣戰,曹操高掛免戰牌,堅守不戰,因為曹軍善陸戰不善水戰,再加上第一次戰鬥時曹軍就吃了大虧,所以面對孫權的不斷挑戰,曹軍只能做一次縮頭烏龜。

草船借箭歷史上真實存在,但主角並非諸葛亮,不要被三國演義騙了

孫權無奈於是親自坐船從濡須口進入曹軍水寨前檢視曹軍陣勢,曹軍一看有船逼近又不敢出戰,只能下令亂箭射之,箭全都插在了孫權的船上,由於射來的箭數量巨大,頃刻間船身發生了明顯的傾斜,孫權一看有翻船的可能性,於是急中生智,下令調轉船頭讓船的另一面也插上了箭,直到船身平穩後才一溜煙駛回了自己的陣營。我想孫權回到營帳後可能也是一陣後怕,萬一曹軍射來的是火箭咋辦,那不是自己的小命就交待在那艘船上了嗎。

【注】濡須之戰發生在建安十八年,即公元213年,在赤壁大戰五年之後,所以從時間上來看也就沒諸葛亮啥事了。

二、張巡的“草人借箭

草船借箭歷史上真實存在,但主角並非諸葛亮,不要被三國演義騙了

張巡,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生於唐中宗景龍二年(708年)。史稱張巡“博通群書,曉戰知陣”。翻開歷史,其實張巡守城的本領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難有匹敵。

據《資治通鑑》張巡傳記載:

草船借箭歷史上真實存在,但主角並非諸葛亮,不要被三國演義騙了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冬,安史之亂爆發,張巡的上司譙郡太守楊萬石與同僚雍丘縣令狐潮都投降了安祿山,張巡很氣憤,不願與這些叛徒為伍。於是自己拉起了抗擊安史叛軍的大旗,然後乘亂攻入雍丘(今河南杞縣),修築城防,開始了他悲壯的守城歲月。

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三月,令狐潮會同燕軍將領李懷仙等率兵四萬餘人,企圖一舉攻下雍丘城,將雍丘城圍了個水洩不通,這時城裡的守軍約莫有兩千多人,敵眾我寡,戰鬥力相差懸殊,然張巡和城中的守軍已做好了犧牲的準備,誓與

城池

共存亡,就這樣張巡利用弓箭、巨石、松油等武器守城數日,慢慢的這些守城物資也不多了,箭幾乎消耗殆盡了,將士們也都束手無策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張巡心生一計。

草船借箭歷史上真實存在,但主角並非諸葛亮,不要被三國演義騙了

幾天之後的一個晚上,叛軍士兵突然發現,雍丘城頭有一千餘人準備縋城而下,顯然是想搞夜襲,於是想也不想就朝著雍丘城放箭。天亮之後,令狐潮等人驚奇地發現,雍丘城頭上,半空中,掛滿了渾身是箭穿著黑衣稻草人。就這樣,張巡得到了十幾萬支箭。又是一個夜晚,叛軍再次發現有唐軍準備縋城而下,令狐潮一想,張巡竟然蠢到故伎重施,呵呵一笑,說:“不用管他,肯定又是稻草人。”然而,這次下來的卻是真正的敢死隊。五百餘人向猛虎一樣撲向毫無準備的叛軍大營,直將他們殺得後撤了十幾裡。

所以透過以上兩個歷史上有記載的真實事件我們就知道,《三國演義》中的草船借箭是以這兩次真實事件為原型創作的,只是將草船借箭這個精彩的故事“張冠李戴”在了諸葛亮的頭上,塑造了一個三國時期“近乎妖”智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