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霞浦半嶺畲族觀音亭寨

作者:由 人文之友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04

福寧府在哪裡

半嶺畲族觀音亭寨, 位於福建省霞浦縣水門鄉半嶺畲族村。開闢於秦漢時期的福建通向省外的五條驛道之一,而該亭就建在福溫古驛道之上,驛道從亭內橫穿而過,構築軍事要塞。是古時兵家必爭之地。

霞浦半嶺畲族觀音亭寨

據亭碑記載,該亭建於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距今已649年的歷史了,亭宇佔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640多平方米。建築結構為硬山頂石木結構。整體佈局為分前後兩座,依山鑿巖建殿,前座早毀,今重建為三開間,進深二開間,左右兩廡。亭前橫額匾“觀音亭”為已故霞籍曾供職於哈爾濱師範大學教授、考古學家、詩人、書法家遊壽所書,左右門聯“半嶺亭迎閩浙客;普陀佛佑福寧人。”殿內中央安放一個八角亭,亭內立一觀音神像,高1。2米,龕前豎一碑為“奉憲勒碑”,正文記述此乃福寧府通津之道,境界異常,梵宇潔淨。舊時官紳常在此舉行迎送儀式。凡在亭外排攤設點小商販不得喧鬧殺生,違者嚴懲不貸……背面上方陰刻行書“壽”字,下方記述清同治元年(公元1860年)至同治二年(公元1863年)霞浦縣牙城鎮龍亭商賈陳珠繡重修該亭的史實,他獨自承擔觀音亭的修繕任務。並投入資金數千金,歷時近三年方告竣工。碑刻佈局嚴謹、書法端莊,後座為中殿,實為大雄寶殿,依山鑿巖而建,為懸山頂石木結構。

霞浦半嶺畲族觀音亭寨

1995年按舊式重修,建築面積100平方米,為三進二開間抬梁式木結構,佛座臺沿鐫刻“乾隆辛亥歲次福建督糧道署按察使錢受椿建”及梁下書寫“福寧地方總鎮都督府法洪阿圖魯主建、清康熙五年荔月”,殿內前後石柱分別鐫刻“寶筏渡迷津共仰法身清淨;金繩開覺路群瞻妙相莊嚴。龕火浮青西天月映;爐煙凝紫南海雲聯。”殿內供釋迦牟尼佛及迦藍,達摩祖師等。佛座為石刻蓮花式,全長15米,高4米。左右懸服左刻“佛日重輝”,右刻“人長壽”,字方80釐米。

霞浦半嶺畲族觀音亭寨

亭外東南向依山繞亭壘砌一座寨堡,全長148米、高5。4米,沿城垛至南端有一方形敵樓,東端沿通津石階路中建一仿宋代懸臂式條石幹砌圓形城門。門內高2米,門石刻楷書“觀音亭寨”,每字60釐米,為清同治里人書,俯視城下懸崖峭壁,清時福寧府曾屢派士卒在此駐防。

沿殿後山間小道登百米極目望去為一天然石洞,洞高3米,深2米許,洞上方石鐫刻楷書“白雞精洞”,字方40釐米,洞前依巖壑嵌入2米長懸空石橋並豎有一塊草書殘碑“碧巖生就一蓮峰,步到雲橋路幾重,翠擁巖前天然洞……”洞周怪石突兀,翠竹相擁,整個觀音亭給人一種肅穆幽靜之感。

在該亭東向三里許坑壑有大小四座已毀石拱橋,因為早年該處石橋時修時圮,每次修橋必豎一碑,長年累月積累不少碑刻。現已將其集中在觀音亭前空埕上,並按年代順序豎立成一碑林,共有十七塊。

霞浦半嶺畲族觀音亭寨

據村民介紹:舊時觀音亭大小佛像百餘尊,通路前還建一座過路亭,亭前有一座牌樓,匾額題刻東面為“前頭路滑”,西面為“且休歇去”出自霞浦建善寺碧淞和尚手筆。相傳過路亭內供奉有“白雞精”,它自認為法力無邊,為此經常為難路過此亭的路人。據傳凡文武百官仕民百姓路過此亭,騎馬的要下馬,坐要的要下轎,不然不是折其馬腳就是斷其轎扛。明代進士遊樸從福鼎坐轎回霞浦老家,途經此亭,他不聽勸說沒有下橋,轎剛進亭,果然驕槓斷了。遊樸氣憤地下轎,手握摺扇,走到亭內用扇子去敲打白娘娘的頭,他使勁一敲白雞精的頭都歪了,從此後,白雞娘娘的頭任由村民怎麼重塑,總是歪的。說來也巧遊樸正在敲打白雞娘娘的頭出氣之時,有一頂鄰村畲家要新娘子的花轎正從亭中抬過,而花轎槓安然無恙。

霞浦半嶺畲族觀音亭寨

迎親隊伍的人們個個稱奇,畲族的鄉民們都認為此處白雞娘娘特別護佑畲家人。這件事情傳開後,畲族鄉民愈加對該亭白雞娘娘的信仰與崇拜。為此每年正月十五就紛紛趕來敬香朝拜祈願,香火非常旺盛,鄰近的畲族男女也前來看熱鬧,會唱畲歌的男女,在空閒之餘就對上歌了。有的歌手唱輸了,唱贏的一方會將自己的哪裡人及姓名以歌的形式告訴對方,其目的一是讓對方回家好學歌,下一次或來年再來找我對;二是出於突顯一個歌手的禮儀;三是帶有傳播歌手聲譽。不肯認輸的一方一般會回家好好努力學歌,來年一定會再來比高低,同時也會請會盤歌的同伴再次前來助興或協盤,以昭前年唱輸歌之恥。

霞浦半嶺畲族觀音亭寨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種風俗,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日,在閩浙兩省(平陽,蒼南、羅源、連江、福鼎、福安、霞浦)七縣境內畲民近千人(多的年份二三千人),不約而同地相聚在半嶺亭寨盤詩對歌,真是一場熱鬧非凡畲族歌會,整個半嶺亭寨,沉浸在一片歡樂的畲族歌的海洋裡。

1992年被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列入福建省唯一畲族文物名勝點,並被列為中國文物名勝詞典。

小編今天就分享這些了,你看後有不同見解,歡迎點選關注後,在文章後面的留言區留言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