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靖康之變和土木堡之變有何異同之處?

作者:由 舊時樓臺月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17

瓦剌有多少戰馬

首先,這兩個封建王朝都是漢族政權,當時當政的兩位皇帝同樣是被外族勢力所俘虜,之後都由皇帝的弟弟繼承登上王位,總的來說這兩次突發事件過程,存在相似性。

但這兩次事件中也蘊含著極大的不同:

首先歷史背景不同,明朝在經過“仁宣之治”後,國富民強。而北宋此時,已有了敗亡之象。

帶來的影響不同,土木堡之變對於整個明朝來說,只是一場失敗的戰役而已,被俘虜的也只是英宗一個皇帝,而靖康之變卻是一場國難。不僅皇帝被俘虜,嬪妃太后等都被抓走。整個皇族都受到了敵軍的侮辱。

結果不同,土木堡之變之勢重創了明朝勢力,而靖康之變則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靖康之變和土木堡之變有何異同之處?

一、靖康之變的主要內容

自北宋建國以來,遼就一直雄踞於長城大漠一帶,與宋朝形成了對峙狀態。

北宋後期,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強大了起來,建立了金國。此時的遼國已經開始衰弱,北宋朝廷決定聯合興起的金國共同攻打遼國,但就在這一過程中北宋暴露了自己虛弱的本質,引發了金國的入侵。

公元1125年,金國滅亡了遼國,又將視線轉向了虛弱的北宋,於是便藉口有遼國將領逃入北宋,展開了對北宋的攻打。金國軍隊兵分兩路進攻宋朝,東路金兵一路長驅直下,勢如破竹。宋徽宗聽聞這一訊息後,一下就嚇昏過去,醒後立即立下傳位詔書,將皇位傳給太子,帶著一批寵臣連夜逃出京城。

面對著日漸緊張的局勢,新上任的皇帝宋欽宗表面抵抗金國實際上卻和宰相白石中,李邦彥等人商議逃跑。此時兵部侍郎李綱,挺身而出,主張誓死保衛京城。

在李綱的據理力爭之下,宋欽宗決定留守京城。由李綱負責帶領士兵護衛京師。可不久後,宋欽宗卻變了卦,準備逃跑。李綱勸說宋欽宗,將士們的父母妻兒都在京城,南下途中很有可能中途逃回。宋欽宗覺得有一定的道理,於是便決定留下。

靖康之變和土木堡之變有何異同之處?

之後在李綱的帶領下,金國的戰船被損毀,雲梯被燒壞,多次戰爭徹底打敗了金兵的攻城計劃,但此時宋欽宗卻和金國使臣交接,準備接受屈辱的議和條件。雖然李綱極力反對,但是宋欽宗卻不為所動,派使臣前往金國兵營議和。

此時陝西甘肅地區支援軍師的20萬大軍已經陸續到達,欽宗又決定偷襲金國兵營,結果卻失敗了,金國指責北宋違背條約。宋欽宗把責任全部推給了李綱,李綱被罷官。

宋欽宗的這一舉動激怒了滿城的百姓,他們紛紛聚集到皇宮門口表示抗議,還打死了幾十名宦官。宋欽宗深知眾怒難犯,於是被迫恢復李綱的官職。

金軍看到北宋士氣如此高昂,便決定退兵北去。李綱提醒欽宗要小心金軍再次回來。可他卻不顧勸阻派人去接宋徽宗,還嫌李綱多事,將他調離了京城。不久,金兵再次南下。此時支援軍師的各路援軍已經返回,京城只有3萬禁軍,又缺乏帶兵的將領,手足無措地送宋欽宗聽取了市井無賴郭京的建議,撤去了城門守衛大開城門。

結果可想而知,兩位皇帝和后妃等3000多名皇族被金人一起帶回北方。

靖康之變和土木堡之變有何異同之處?

二、土木堡之變的內容

明朝建立之後,元朝的殘餘勢力退居漠北一帶,為保證邊疆安穩,朱元璋主持修建長城設立邊鎮,有效地鞏固了北部邊防。明成祖朱棣登上皇位之後,遷都北京,撤銷了塞北地區的很多軍事設施,北部防線向南遷移數百里,蒙古貴族趁機擴充套件勢力。正統四年蒙古瓦剌布首領用武力使其他各部屈服,同時表面上與明朝互通貢市,請求通婚,暗中卻刺探明朝虛實,蓄意謀反。

正統十四年瓦剌派2000人,嚮明朝敬獻馬匹,冒領糧食,朝廷中把持朝政的太監王振把瓦剌戰馬的購買價格削減的極低,激怒了瓦剌族。

於是瓦剌便以此為藉口撕毀婚約,分四路大舉攻打明朝。七月十一日,瓦剌部隊佔領貓兒莊,大同參將吳浩被殺。於是皇上便名駙馬都尉井源等人帶領兵馬出陽河口禦敵。

宦官王振貪圖戰功,於是便慫恿明英宗御駕親征。于謙等人再三勸阻,明英宗依然決定親征,命其弟朱祁鈺留守京師。

陽河口之戰駙馬都尉等人戰死,塞北城堡接連失守,與此同時其他瓦勒軍隊接連攻陷了永寧城 鎮靜堡。

七月十六日宋英宗帶領50萬大軍前往大同迎敵,當時很多大臣勸英宗返回京師都遭到拒絕。開戰後,瓦剌軍隊在攻打明軍主力時假意畏懼逃往塞外,準備等到明朝士兵驕縱的時候尋找戰機。

在看到瓦剌軍撤退之後,王振急於追打殘軍耀武揚威。此時大同密信來報,瓦勒軍,勢力極其強大,如果明軍再次北行就會中其奸計。

於是王振便帶領士兵回京師,在返回京師的路途之中,王振擅自修改行軍路線,命令全軍折向宣府,將士們在經過多地的轉折之後,已經極其疲憊。此時蒙古騎兵已經知道,明軍易道而行,於是便準備設立埋伏跟蹤突擊。

十四日下午,明朝軍隊已經到了土木堡,此地四面環山,水源缺乏,王振下令紮營等候。眾多官員勸說英宗此地形勢危急,不宜駐紮,均被王振斥責。當晚瓦剌軍隊佔領了土木堡西北、西南等通道,控制了唯一的水源,對明朝軍隊形成了包圍的狀態。

之後瓦剌軍假意投降準備議和,斷水兩天的明軍,為擺脫困境便前往瓦勒軍營議和,王振下令尋找水源,此時埋伏已久的精銳部隊從四面八方而入,不久全軍潰敗,死傷無數。英宗被俘,王振被護衛錘殺。

靖康之變和土木堡之變有何異同之處?

三、兩次事件中的差異

兩個朝代所處歷史背景不同:

明朝在此時處於正統十四年的鼎盛時期。朝堂內有于謙等賢臣,軍隊中有張輔等名將,英宗本人也勤政仁慈,治國有方,整個天下國富民強,政治清明。

而北宋,處於靖康年間,此時朝堂內奸臣當道,宦官專權。政治腐敗,民不聊生,北方還有金人政權虎視眈眈,常常侵略我國北宋邊境。整個北宋政權在此時,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戰爭帶來的影響大小不同:

土木堡之變離不開明英宗的盲目自大,最終被敵軍所俘虜。但很快明朝就重新組織了軍隊,打退了蒙古。蒙古被迫接受明朝的冊封,這也就意味著蒙古是承認明朝的實力是高於自己的。

靖康之變卻導致皇帝、太后、公主所有皇族被俘虜,這些宋氏皇族被迫給金人做奴隸,就連太后也被金人侮辱,皇帝也臣服於金人。從心理上來說,金對宋進行了心理上的壓制。

統治者表現不同:

領導人所身負的民族氣節不通明英宗是絕對的硬漢,他雖然不夠睿智,但是選擇了主動出擊,在他身上體現了“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英勇氣度,雖然最終被俘虜,但也寧死不屈。

而靖康之變中的徽宗父子呢?他們在鎮壓國內農民起義時血腥殘忍,可面對金人卻割地賠款,搖尾乞憐。被俘虜之後也是貪生怕死苟且,餘生毫無帝王應該有的氣度。

帶來的結果不同:

土木堡之變重創了明朝,明朝對蒙古進攻形式轉為防守,直接影響了之後明朝對於蒙古的戰略部署。

戰爭也導致了很多有才能的將士官員戰死的情況,明朝後期出現了人才缺乏的局面。英宗被放回之後,引發了皇位戰爭,導致了政治混亂。而靖康之變直接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靖康之變和土木堡之變有何異同之處?

總結:

無論是靖康之變還是土木堡之變,都是漢民族政權中屈辱的一筆。雖然當中還存在很多的細節上的不同,但都是朝政混亂,君主昏庸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