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賣房還要“編故事”?警惕虛假營銷破界蔓延

作者:由 長安觀察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28

房地產產權是指什麼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評論員 杜梨

賣房還要“編故事”?警惕虛假營銷破界蔓延

近日有媒體報道了一則“編故事賣房”的新聞。售房者自薦稱,其待售房屋見證了孩子從出生到保送北京大學博士的全過程。此後僅幾天,老樓房搖身變成“高分房”,並最終以6。8萬元每平方米的單價成交,遠高於該小區5。45萬元的均價。然而,據記者核查“高考高分遮蔽生”資訊,暫未找到與上述故事精準對標的考生,自薦真實性就此被打上了問號。

每套房子都記錄著家庭煙火,要說人與房子的故事,確實家家戶戶都各有各的參差與精彩。出售房屋之際,難免感慨,售房者寫下幾筆居住體驗抒發感受、作別光陰,也能為買房者提供更多參考,無可厚非。而就買方來說,在人生大事上皆願圖個平順興旺的好彩頭,挑個“養人旺人”的吉屋新居,也是“你情我願”之事,至於售房者自薦究竟為房子添了多少彩、為價格加了多少成亦可不論。然而,如若售房者的小故事純屬虛構,那便是另一回事了。巨大交易額之下,售房者與中介有無侵害買房人的知情權,釋出平臺有沒有涉嫌虛假宣傳,恐怕都需要進一步釐清。

話說回來,房地產行業本就是虛假廣告的重災區。銷售與交房時的巨大反差,讓人們對於地產廣告幾乎習慣性做起了反向理解,在無奈間習得了基礎免疫,憑其天花亂墜也就看個熱鬧。但對於“素人”房東或是小區居民的推介分享,看起來離“利”字較遠,不少人多少還是願意看上一眼。眼下,在“狀元房”成功營銷之後,社交平臺上儼然掀起了一股模仿風,比“傳奇更傳奇”的銷售文案輪番登場,旺學業、旺姻緣、旺事業……一次又一次成為“熱門爆款”。如此多的房屋故事一擁而上,嚴重削減著口碑參考的可靠性,更提醒買房者趁早拋棄“房屋改運”的執念、免做“韭菜”。

素人推薦淪為營銷陣地,讓我們有必要警惕虛假營銷的破界蔓延。網際網路時代,人人都有發聲渠道,由此而生的大眾口碑評價,一度被認為是電子商務的重要補充。可當“看評價下單”的購物習慣被逆向利用之後,小至三五百塊的商品,大至數百萬元的生意,似乎都能看到“控評”的影子。可憐消費者左躲右閃,避開了“明修棧道”的商家自吹、大V廣告,卻仍然落入“暗度陳倉”的種草筆記、商品好評。如若頻頻上當、引發“狼來了”效應,高度不信任感從線上延伸到線下,那麼受傷害的就不只是誠信經營的店家、電子商務的環境,還會是至為寶貴的社會信任。

摒棄虛假營銷、守護清朗真實,是網際網路發展的必過之坎。在這項議題上,絕不能僅靠消費者練就一身避坑武藝。相關部門協力破題,各大平臺守土盡責,共同築就誠信基石,網路生態方有望持續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