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我的心願:好人都誇獎我,壞人都詆譭我……

作者:由 天津家風研究院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12-31

我想做什麼的心願好人

我的心願:好人都誇獎我,壞人都詆譭我......

摘自公眾號(家風研究院)

《論語·里仁第四》第三章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註釋】

好:音hào,喜愛的意思。作動詞。

惡:音wù,憎惡、討厭。作動詞。

【大意】

孔子說: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有愛人和討厭人的正確標準。

【雲說】

仁,作為價值主體內在精神狀態的反映,是實現理想人格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只有內心以“仁”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來考察自己的思想,才是達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條件。

孔子“仁”的表現方式還體現在時時處處以人為主,以人為研究和關注的物件,一切圍繞“人”的思想行為的發展狀況為主要內容。在孔子看來,一個本質上有問題、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達到“仁”的境界的。

有人問了,惡人也有思想,也是人。為什麼缺乏仁德的人就沒有正確生活標準?

我的心願:好人都誇獎我,壞人都詆譭我……

您問得好。標準人人都有,但誰會喜歡強盜標準、小偷標準和騙子標準呢?有標準,但不正確,當然還不如沒標準。

數千年來,我們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為標準,所以才呼喚文明、誠信、友善和愛國。您現在多少能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含義了吧?富強、民主、文明、和諧,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什麼?中國標準呀!

好了,問題又來了。我們排除惡人標準,那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又有不同標準了?

基於仁義,當然可以各抒己見,一千個人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關係。如同儒釋道一樣,甚至包括基督、天柱、伊斯蘭最終都是教人向善。這就叫仁義。

順便普及一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此舉出自:《周易繫辭上》,為: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為之智。

子貢曾經問孔子說:全鄉人都喜歡、讚揚一個人,這個人怎麼樣?

孔子說:這還不能肯定。

子貢又問孔子說:全鄉人都厭惡、憎恨他,這個人怎麼樣?

孔子說:這也是不能肯定的。最好的人是全鄉的好人都喜歡他,全鄉的壞人都厭惡他。

不愧是聖人,這回答太絕秒了!

原文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明白這章《論語》您就知道怎樣面對詆譭和讚譽了。

我的心願:好人都誇獎我,壞人都詆譭我……

我數年前年的文章飽受爭議,一路風雨走來,受了太多磨礪。甚至有人人身攻擊,在背後誹謗,但從未退縮,而且欣然大義。怎麼走過來的呢?為此,闡述3個觀點:

1、在眾人的懷疑中成熟,在朋友的關懷下成長。

2、是用此章《論語》幽默應對:一定會有人攻擊我和讚美我,但我更希望惡人攻擊我,善者鼓勵我。

3、《荀子》曰: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

啥意思?

批評我而且批評得恰當的人,是我的老師;讚揚我而且讚揚得恰當的人,是我的朋友;阿諛奉承我的人,是害我的賊人!

再來談仁義。

儒家的倫理範疇本意為仁愛與正義。孟子曾著重提出,漢儒董仲舒繼承其說,將“仁義”作為傳統道德的最高原則。宋代以後,由於理學家的闡發、推崇,“仁義”成為傳統道德的別名。常與道德並稱為仁義道德,與“禮、智、信”合稱為五常。

《資治通鑑》記載:

孟軻子拜孔伋(孔子的孫子)為師, 曾經請教治理百姓什麼是當務之急。

孔伋說:叫他們先得到利益。

孟軻問道:賢德的人教育百姓, 只談仁義就夠了, 何必要說利益?

孔伋說:仁義原本就是利益! 上不仁, 則下無法安分; 上不義, 則下也爾虞我詐, 這就造成最大的不利。

所以《易經》中說:‘利, 就是義的完美體現。又說:用利益安頓人心, 以弘揚道德。這些是利益中最重要的。

司馬光說: 孔伋、 孟子的話, 都是一個道理。 只有仁義的人才知道仁義是最大的利, 不仁義的人是不知道的。

仁義的解釋與定位,最早應屬老子。

我的心願:好人都誇獎我,壞人都詆譭我……

《道德經》:上德無為(讀衛),而無以為也;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也。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也;上義為之,而又以為也。

什麼意思?

上德不表現為有德,實際上是有德。下德自以為有德,實際上是沒有德。上德無所表現不故意表現他的德。下德有所表現並故意表現他的德。上仁有所表現,但非故意表現他的仁。上義有所表現,並故意表現他的義。

道家將道德仁義與儒家不同,具體區別我們以後另當別論。

但,無論儒道都是將仁義重於利的。

《戰國策》中有這麼一個故事:馮諼客孟嘗君 。

戰國時期齊國的孟嘗君好士,門下有食客數千人。

有一天,孟嘗君出了個通告,詢問府裡的賓客,有誰熟悉算帳理財,能夠替我到薛地去收債?

有個叫馮諼的人在通告上寫,我能。

於是孟嘗君派馮諼去收債,辭行的時候,馮諼問道,債款全部收齊,用它買些什麼東西回來呢?

孟嘗君說,看我家裡缺少什麼東西,就買什麼。

馮諼趕著馬車到了薛城,派出官吏召集那些應當還債的百姓都來核對借約。借約核對完了,馮諼假傳孟嘗君的命令,把借款賜給百姓,燒掉借約,百姓齊聲歡呼萬歲。

馮諼又馬不停蹄的趕回齊國都城,一清早就要求進見孟嘗君。孟嘗君奇怪他回來這麼快,便穿戴好衣帽接見他,問道,債款全收齊了嗎?怎麼回來的這麼快呀?

馮諼回答說,收齊了。

孟嘗君又問,用它買了些什麼回來呢?

馮諼說,您說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我考慮您府裡已經堆滿了珍寶,好狗好馬擠滿了牲口棚,堂下也站滿了美女。您府裡缺少的東西要算“義”了,因此我替您買了“義”。

孟嘗君問,買義怎麼個買法?

馮諼說,如今您只有一塊小小的薛地,卻不能撫育愛護那裡的百姓,反用商賈的手段向百姓取利息,我私自假傳您的命令把借約燒了,百姓齊聲歡呼萬歲,這就是我給您買的“義”啊。

孟嘗君不高興,說,好吧,先生算了罷!

過了一年,齊泯王對孟嘗君說,我不敢拿先王的臣子作為自己的臣子。

孟嘗君只好回到封邑薛城去住。走到離薛城還有一百里的地方,百姓扶老攜幼,在大路上迎接孟嘗君,整整有一天。孟嘗君回頭對馮諼說,先生替我田文買的義,竟在今天看到了!

仁義不像錢或物那樣實在看得見摸得著,因此孟嘗君對馮諼買仁義非常不高興。當孟嘗君被齊王貶出回到薛城時才認識到昔日失去的今天都加倍的得到了回報。真是仁義重於利啊!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我的心願:好人都誇獎我,壞人都詆譭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