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花開四季杯參賽作品‖郭守敬與大運河(陳紅旗)

作者:由 青年作家網官號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03

郭守敬主持編纂了什麼

郭守敬與大運河

陳紅旗

郭守敬是十三世紀末、十四世紀初世界最偉大的科學家,他的科學成果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是非常卓越的。他從事科學研究所體現出來的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更是反射著人類智慧的光芒。

很多人知道郭守敬是偉大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卻對郭守敬在水利方面的成就知之甚少,或者根本不瞭解。很多人都知道京杭大運河,卻對對京杭大運河的形成具有決定性貢獻,被尊稱為京杭大運河之父的郭守敬知之甚少。我就是其中之一。

郭守敬在科學方面的貢獻可以說是無與倫比的,他制定的通行三百六十多年的《授時歷》,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一種曆法,除了在天文學資料上的進步之外,在計算方法方面也有重大的創造和革新;他創造的天文儀器中,反覆運用了針孔成象原理,體現了中國古代較高的光學知識應用能力;他所從事和領導的觀測專案很多,其中最佳、最精確的即為四海測驗以及冬至時刻,精確推斷出以365﹒2425天為一回歸年的長度,並與現今通行的公曆值完全一致。他還主持製造過簡儀、仰儀、高表等十多種天文儀器,這些成果都比歐洲早300年。晚年還編纂了《推步》、《立成》、《儀象法式》等著作。

2021年元旦前後,中央電視臺四頻道《遠方的家》欄目,每天下午有一檔系列節目《大運河》,當斷斷續續看到第66集《什剎海運河尋蹤》時,突然有一句解說詞:“追尋大運河總設計師郭守敬的足跡”,使我眼前一亮,怎麼天文學家郭守敬與大運河扯上關係了。隨著影像的推進和解說的深入,更使我震驚和無地自容,自己也算讀過書的人或算與郭守敬半個老鄉的人,卻對郭守敬在水利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渾然不知。看來真的是學無止境啊。

郭守敬出生於1231年,河北邢臺人,青年時代在祖父郭榮的教育和薰陶下,對自然科學和地理知識產生了深厚地興趣。後來跟從劉秉忠學天文地理知識。他從小勤奮好學,在少年時代就養成了很強的動手能力,十五六歲時,就根據書上的一幅插圖,用竹篾扎製出一架測天用的渾儀。並弄清了當時頗為先進的計時儀器蓮花漏壺的工作原理。正如解說中紀念館年輕館長朋朋哥哥說的,當我們還在中學懵懂無知時期,郭守敬已經有好幾項發明了。他一生科技成就有二十多項遙遙領先世界水平,為人類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1262年由於他在科學和水利方面不俗表現,被推薦給忽必烈,1265年任命為都水少監,1271年升任都水監,主管全國水利事物。而對京杭大運河的重新規劃與設計,成為郭守敬水利成就的亮點之一。

歷史上的中國大運河雖然都以京、杭為端點,但大體經歷過兩種規制走向。一種是元代以前的大運河,主要是隋唐時期形成的,以中原腹地洛陽、開封等為中心向北京、杭州兩個方向展開,略呈扇形或弓形分佈,學界一般稱之為隋唐大運河或大運河;另一種是元代以後的大運河,透過山東段會通河的開鑿,京杭之間不再經過洛陽一帶,航道被大大拉直和縮短,這就是學界乃至民間沿稱至今的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的真正設計或規劃者便是郭守敬,透過對隋唐大運河的截彎取直,將東西走向的運河改造成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京杭之間縮短行程近800公里,初步奠定了元代迄今京杭大運河的走向和格局。這是郭守敬對京杭大運河的最大貢獻。此外,郭守敬還設計並親自主持了北京通惠河的修建,使漕糧可以直運京城,由於他對京杭大運河的形成具有決定性的成就,所以被尊稱為京杭大運河之父。

今天的北京還留有許多“明清古都”的印記,但其實,北京的基礎建設,更要感謝金元時代,比如,這座城市的生命線:供水與漕運渠道,就是在元代完成的。而完成這項大工程的,竟是我們熟悉的古代天文學家——郭守敬。

為紀念郭守敬,北京在西城區德勝門西側甲60號什剎海西海北岸的匯通祠建立了紀念館。並以“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遺產大運河”為主題。匯通祠始建於元代,最初名為鎮水觀音庵,當年郭守敬曾長期在此主持全國水系的水利建設和設計,清乾隆年間重修,改名匯通祠。紀念館從“生平大事”、“元代積水潭”、“大都治水”、“測天制歷”四個方面向人們展示了郭守敬的生平功績。特別是他對大都(北京)水利建設和經濟發展的貢獻,並利用視屏、智慧、模擬、多媒體等手段,詮釋郭守敬的畢生功績,其巨型沙盤還演示出北京的水網、通惠河開鑿圖等,從這裡可以瞭解到,郭守敬一生中大部分時間從事水利建設,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完成大小百餘處河渠泊堰的治理。

花開四季杯參賽作品‖郭守敬與大運河(陳紅旗)

在郭守敬設計並負責督開通惠河之前,江南漕糧只能透過大運河運到通州,再從通州用牲口馱運到大都,不僅耗費人力,而且一到雨季,道路泥濘,畜病人疲,運輸更顯艱難。所以,讓大運河直通大都,就成為元政府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這一任務就落在了郭守敬頭上。郭守敬經過仔細考察,決定在舊的京通運糧河上重新開浚,提出了大規模跨流域調水,疏流通州至都城河道,修建京通運河的規劃,即引白浮泉水沿地形西折南轉,合渚水入京城,成功地解決了老運糧河水源不足的問題,還對壩閘和斗門進行了改進,解決了河水的水量和水位問題,不但節約了水源,還使漕運更通暢。經過一年多時間施工,82公里的京通運河貫通。至此,從杭州至北京全長1794公里的京杭大運河全線通航,江南漕船直接駛入大都城。元世祖忽必烈看到漕運通了,積水潭水面上來來往往的帆船,異常高興,遂將京通運河賜名“通惠河”。

郭守敬治水成功的經驗主要有:一是他在治水過程中,始終貫徹灌溉、防洪、漕運三位一體的指導思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是成功的前提條件。二是他一生從事興修水利事業,不畏艱難,注重調查,勤於實踐,為後人所推崇,這是成功的決定條件。三是他在從事水利和建設過程中,具有不怕失敗、鍥而不捨、執著進取的精神,使他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成就斐然,這是成功的重要條件。

在郭守敬的故鄉河北邢臺市區也有一座郭守敬紀念館,座落在風景秀麗的達活泉公園,主體建築為明清園林式建築風格。遺憾的是我做為河北人,也去過邢臺,但只是在外邊看了看郭守敬銅像,而沒有進到裡面認真觀瞻,不然也不會對郭守敬瞭解的這麼不全面了。但僅郭守敬的銅像就讓人肅然起敬,銅像高4。1米,重3。5噸,二目炯炯有神,似蘊藏著無窮的智慧,硬且稍翹的鬍鬚,反映出郭守敬堅強的意志和實幹精神。據一起來的朋友介紹,銅像上郭守敬手持著四捲圖紙,分別代表郭守敬科技偉業的四個方面,即天文、水利、數學和儀器,而且天文捲上還有四個圓點,分別代表四個星座。在銅像身後,還建有一座觀星臺,又叫測影臺,是用來測量日影長短的建築式高表,是按登封觀星臺(郭守敬親自主持建造的)1:1的比例仿製的。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梯臺建築,二是由臺身北壁凹槽向北平鋪於地的石圭。觀星臺主要是為當時著名的四海測驗建立的,臺頂可放置天文儀器,以觀測日、月、星辰。

為表彰郭守敬對世界天文科學上的貢獻,1970年,國際天文學會以郭守敬的名字為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命名為“郭守敬環形山”。1977年3月,國際小行星中心將小行星2012命名為“郭守敬小行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也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LAMOST望遠鏡命名為“郭守敬天文望遠鏡”。正是由於這些命名活動,一直以來才把郭守敬與天文學家聯絡地一起,而忽略了他對水利、數學方面的貢獻和對京杭大運河做出的突出成就。為紀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國家還發行了郭守敬紀念郵票和紀念幣,邢臺市區還把最主要的一條街道命名為郭守敬大道(現更名為“守敬北道”和 “守敬南道”),以讓人們永遠記得這位世界名人。

郭守敬的一生主要是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在科學活動中,他精心觀察客觀事物的特點,從中掌握它們的發展規律;他能很好地發現和總結勞動人民的發明創造,從具體實踐中得到運用和提高;他善於從別人的經驗教訓中吸取有用的東西,取長補短,使自己的科學研究事業逐漸趨於完善。但是他從不滿足前人的現成經驗,敢於大膽探索,富有創新精神。由於他孜孜不倦、刻苦鑽研、勤奮實幹,所以在天文、曆法、水利和數學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個人簡介:陳紅旗,河北省定州市人,1974年參加工作,退休前為河北省委辦公廳幹部。青年作家網簽約作家。

喜歡閱讀和散文隨筆寫作,作品散見於《探索與求是》、《河北日報》、《雜文月刊》、《燕趙都市報》等報刊雜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