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顛覆認知!“亞聖”孟子居然還幹過這些傻事兒

作者:由 城市中的小羔羊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2

亞聖是幹什麼的

在我的印象裡,孟子,那可是聖人啊,就是說在任何一部電視劇裡,只要有孟子,那永永遠遠就是正派人物,絕不可能當反派。或許是受大眾觀點的薰陶,對孟聖人,那妥妥的崇拜啊,不敢有半點指責。最近看了一些史料,讓我對孟子有了不同的看法,接下來就和大傢伙聊聊我們這位聖人。

戰國中期,燕國內亂,訊息傳到了齊國,齊宣王敏銳得感覺到自己稱雄稱霸的機會成熟了,於是就向他尊重的儒學大師,現在為齊國三卿之一的孟子來請教要不要出兵管一管燕國的事情呢。孟子就說:“大王啊,現在我們出兵征伐燕國,那是救燕民於水火之中,就如同當年周王討伐商紂一樣,那是一個絕好的機會,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啊!”孟子這個決定好不好呢?可以說是一個愚蠢的決定。從後來的歷史來看,齊國出兵討伐燕國的客觀結果是,燕國人從此從骨子裡仇視齊國人,制約齊國人幾十年,大大消耗了齊國的國力,牽制了齊國向西爭霸,並且在此後的三十年以後,以樂毅為將,連下齊國七十多座城,幾乎把齊國打得亡國了。

在這裡,孟子判斷打不打燕國,依據是燕國君臣禪讓的義與不義,在這裡插句話,燕國內亂是因為燕王噲是為昏君,幹了壞事兒,又想要好名聲,就聽信讒言,像堯舜一樣讓位能取得好名聲,就讓位給相邦子之,太子平就不幹了,本來王位是我的,卻落入了別人手裡,從而引發了內亂。孟子覺得這是不義之舉,所以我們齊國得派兵去打他。這完全是從道義的角度去做決策,沒有進行利害或是現實可行性角度去分析,也沒有考慮具體行動是干涉呢還是制服,是打完再拉攏呢還是掠奪或是直接滅掉燕國。戰國紛爭,強者當道,拳頭的大小才是硬道理,禪讓的義與不義只是雞毛蒜皮,不關鍵了。問題是要從全域性考慮,攻擊燕國對齊國的長遠利益如何呢,又想達到什麼結果呢,何種程度呢,國際社會和燕國又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如何應對才能保證齊國利益最大化呢等等,這些問題孟子想都沒想。所以齊宣王聽他的話還想稱霸,那就是緣木求魚。

齊國只用了短短50天就攻下了燕國,對於是吞掉燕國還是扶持一個傀儡政府呢,齊宣王又來請教孟子,大意就是我僅僅用了50天,就滅掉了燕國,這件事兒是常人做不到的,應該是天意,那我是不是應該吞掉燕國呢?孟子的回答就是如果吞併是對燕國人好,那就吞併,不好就不吞併。這個模糊的回答不要說齊宣王聽不懂,連現在的我們也聽不懂。孟子又接著說吞併可以,但要實施仁政。結果齊宣王只聽了前半句,對燕國實行軍事管理,強制正壓。其實孟子這番話又是從道義角度去看的,完全忽略了周圍局勢,戰國的各國聽說齊宣王吞了燕國,都商量準備討伐齊國救燕國,道理很簡單,你強大了,我們不就弱小了嘛,你打我不久容易了嗎。這件事最後的結果是齊國放棄燕國,白白損兵折將,一點好處都沒撈到。其實這件事也完全有更好的辦法解決,比如和其他諸侯國商量,大家都分一杯羹嘛,或者讓出一部分讓諸侯國來爭。但是孟子老人家只會固執得認死理,一味講究仁政。最後,孟子也從齊宣王那裡辭職了。

當然聖人孟子對儒家得思想發揚具有很大的作用,是偉大的思想家,但是對戰國時期的治國平天下,還是法家的思想來得更快啊。個人覺得,他老人家的思想適合和平年代的治國,只是生不逢時啊。

顛覆認知!“亞聖”孟子居然還幹過這些傻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