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秦滅六國一統晚了36年,這個人要負最大的責任

作者:由 史源歷史專欄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6

秦滅六國怎麼沒有周

本應在前257年完成統一大業的秦國,卻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錯失良機,整整推遲了三十六年才消滅六國,完成統一。究竟是什麼樣的失誤,使得強如秦國都走上了未知的歧途呢?

秦滅六國一統晚了36年,這個人要負最大的責任

秦滅六國

戰國時期, 范雎向秦昭襄王表達了自己對一統的戰略,認為只有“遠交近攻”才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而致勝, 秦昭襄王很是贊同范雎的戰略,於是拜范雎為相國,開始重用范雎。

這條策略可以看得出來秦昭襄王的深謀遠慮,即先和遠方的國家建立良好的外交關係,比如燕國、齊國、魏國、楚國等,接著攻打近處的國家,比如韓國、趙國等,逐個擊破。不得不說,在兩千年前,能夠擁有這般的戰略目光,可謂是高明。

長平之戰之前,秦昭襄王根據范雎等人的建議,先採取間諜活動,派遣很多人前往燕趙兩國散播訊息,使得兩國之間出現間隙,等待兩國先兵戎相見。一方面是消耗雙方的實力,另一方面等打的差不多了,秦國出兵支援,名正言順,並且能夠坐收漁翁之利。

秦滅六國一統晚了36年,這個人要負最大的責任

遠交近攻

後來,兩國交戰之後,秦國果然以援助燕國抵抗趙國的名號發兵,但是進攻並沒有那麼順利。秦朝雖然兵力強盛,但是也遭到了趙國軍隊的頑強抵抗。本以為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可是秦朝也用了很多年,才拔掉了趙國這根釘子。

長平之戰發生在當今的山西晉城地區,在當時屬於趙國的領地。秦、趙兩國為了爭奪上黨,在這裡爆發了十分激烈的戰鬥。耗時三年之久,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最後當然是以秦國的勝利結束,並且秦國名將白起為了以絕後患,殘忍地坑殺了四十五萬的趙國士兵。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最終載入了史冊,白起一戰封神。

這場戰爭算是兩國之間的戰略決戰,十分的重要。上黨地區屬於韓國,韓國雖然弱小,但是佔據著十分重要的戰略要地。兩國只要誰先爭取到上黨地區,誰就能夠佔有戰爭的主動權。而在這場戰爭之前,秦國經歷了多次的勝利,實力不斷壯大。而趙國則多次失敗,損失極其慘重,舉國上下處於頹勢,局面對趙國不利。

秦滅六國一統晚了36年,這個人要負最大的責任

長平之戰

於是趙國企圖和秦國求和,但是卻被強大的秦國戲耍。將士們更是失去信心,此時趙國的廉頗大將固守不攻,更讓趙國失去了作戰的勇氣。而秦國更是玩起了心理戰,派人到處散發流言,說廉頗已經打算叛變,秦國害怕的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因為趙奢曾經打敗過秦國。這些閒言碎語傳到了趙國的朝廷上,卻真的被信以為真,趙王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執意用趙括換下了廉頗。他以為毫無疏漏,卻正中秦國下懷。

秦國將主將換成了戰神白起。他們知道趙括急於取勝,於是假裝戰敗,部隊撤退。趙括果然讓軍隊出城追擊,卻中了秦國的埋伏,全軍覆沒。長平之戰秦國取得了勝利。經歷了這次戰鬥,趙國失去了所有的青壯力,再也無力和秦國抗衡。而對於秦國來說,一統六國只是時間問題了。

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在長平之戰之後,秦國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導致一統六國的時間直接推遲了三十六年。這是為什麼呢?

秦滅六國一統晚了36年,這個人要負最大的責任

邯鄲之戰

原來,在長平之戰結束之後,白起建議乘勝追擊,雖然趙國的青壯力死傷殆盡,但是都城邯鄲沒有被消滅,依然有著不可小覷的實力。但是趁著現在元氣大傷,一舉殲滅還是可能性很大的。而另一邊,相國范雎因為嫉妒白起的軍事才能,便萬般阻撓秦昭襄王繼續作戰,提出養精蓄銳,包圍邯鄲,慢慢消耗敵方的策略。

秦昭襄王考慮良久,最終還是聽取了范雎的建議,沒有讓白起趁勝追擊。

范雎“不懷好意”的建議讓趙國都城邯鄲獲得了喘息之機,趁此之機想好了對策。他們面對秦國獅子大開口的割地要求,想出來了另一個策略,就是將要割給秦國的土地分為五塊,給另外五個國家,同時要求他們出兵援助,一起抗擊秦國。

其他五個國家可不敢隨意出軍,畢竟秦國過於強大,並且秦國在事先已經警告了各個國家,所以其他五國不敢貿然出動。但是秦國還是盲目自信,以為自己有著足夠的威懾力,所以在拖了半年以後,再選擇進攻趙國都城邯鄲,然而意外發生了,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引得其他四國也紛紛出兵援助趙國。秦國最後大敗而歸,而這場失利,全都是因為宰相范雎的“嫉妒心”。

秦滅六國一統晚了36年,這個人要負最大的責任

範睢

秦國雖然當時已有一統天下的實力,但因為盲目自信,導致邯鄲之戰大敗。之後元氣大傷的秦國休養了很多年,一統天下也整整推遲了36年,在秦始皇嬴政的手上完成。因為自己的失誤錯失良機,著實令人嘆息,如果沒有這場戰爭,秦國或許早已統一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