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辛棄疾:文人裡的將軍,武人中的才子

作者:由 皓然文化傳媒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6

樞密都承旨怎麼讀

壯歲旌旗,錦襜突騎,他是膽識過人的武林高手;橫握吳鉤,欄杆拍遍,他是卓有成就的朝廷命官;稻花香裡,挑燈看劍,他是憂鬱難抒的稼軒居士。

一句“眾裡尋他千百度”是他文人的浪漫;一句”氣吞萬里如虎”是他武人的豪邁;一句“贏得生前身後名”,是他最後的願望。

他一生想當將軍,卻英雄遲暮,鬱郁不得志。

他便是南宋最猛的文人,最抒情的將軍,人中之傑、詞中之龍,文武雙全辛棄疾。

縱觀他的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歷經坎坷、壯志難酬,抱憾而終。

著名史學家鄧廣銘評價他是:“一個具有高度愛國主義精神的鬥士,一個有良心、有才幹的地方官,一個豪情萬丈的愛國詞人。”

01

愛國鬥士

公元1140年,辛棄疾出生在濟南歷城四風閘。

他出生時,距離“靖康之恥”已經過去了13年,中原大地已成為淪陷區。家人希望他無病無災,為他起名“棄疾”,也希望他長大後能像霍去病那樣,馳騁疆場,保家衛國。

辛棄疾父母早逝,他是在祖父辛讚的撫育和教導下長大的。

辛贊是個飽學之士,因家族拖累,無法南下,不得不出仕金國,可他希望大宋能收復中原,一雪“靖康之恥”。

辛棄疾在祖父的教導下,也激發起了愛國情,開始在祖父的教授下,學習知識,培養了文才武略。

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軍大舉南侵。

年僅21歲的辛棄疾看到時機,聚集兩千多人,舉起抗金大旗,投奔了起義軍首領耿京。

耿京賞識辛棄疾的文采,讓他在軍中擔任掌書記一職,管理大印和機密文書。

第二年,又委任辛棄疾南下與南宋朝廷進行聯絡。辛棄疾懷揣任命書,北返復命途中,卻得知耿京被叛徒張安國殺害的訊息。

辛棄疾偵悉了張安國所在,集結了五十人馬,直驅金營。於五萬人眾中擒住張安國,縛至馬上,不分晝夜向南疾馳,把叛徒交於南宋朝廷處決。

辛棄疾名聲大震,宋高宗便任命他為江陰籤判。自此,他開始了南下的仕途生涯。這一年,他23歲。

初到南方的辛棄疾不顧自身言微,先後給朝廷獻出抗金軍事論文《美芹十論》和《九議》。

因朝中“主和派”佔據朝中主要位置,對此反應冷淡,不加重視。

這些文章傳佈開去之後,其中“英偉磊落”的規劃與建議,深受人們稱讚。民眾看到了收復失地的希望和信心,對辛棄疾滿懷期待。

但辛棄疾的雄心壯志與南宋朝廷的苟且偷安格格不入,也因為他“歸正人”的身份,一直未受重用。甚至長達二十年之久,完全被南宋政府棄置不用。

1203年,辛棄疾已是64歲的老人。主張北伐的韓侂冑起用主戰派人士,辛棄疾被起用任命為鎮江知府。

辛棄疾精神為之一振,到任後,立即佈置開戰準備事項:偵查敵情、準備軍需、招募士兵。

僅僅一年,這個老當益壯、生氣如虎的辛稼軒,再遭罷免。

1206年夏,北伐大敗。開禧三年(1207年)秋,朝廷再次想起辛棄疾,任命他為樞密都承旨。詔令到達時,辛棄疾已僵臥不起了。

“大仇不復,大恥不雪,平生之願百無一酬”,他懷抱未遂的志願而離世,終年68歲。

臨終時,他滿懷悲憤,拼盡全力,大呼:“殺賊!殺賊!

辛棄疾:文人裡的將軍,武人中的才子

02

朝廷命官

辛棄疾在任期間,絕大多數是做地方上的長吏。

在一般人眼中,認為這未免是“大材小用”。然而凡是稼軒所到之處,都兢兢業業,頗有建樹。

1172年,辛棄疾被任命滁州知州。

那裡,地處荒僻,土地貧瘠,屢經戰火的焚燒,城郭蕩然為墟,人民流離失所。

辛棄疾到任後,首先下令減免賦稅,招募流散在外的百姓回鄉種田。同時在州城之內興築邸店旅社,大力扶持商業發展。

當一系列有利的措施,遇上風調雨順,不到半年時間,滁州的面貌煥然一新,“荒陋之氣一洗而空”。

1175年,以賴文政為首的販賣私茶商人武裝起事,流轉於湖南江西地區。朝廷任用辛棄疾為江西提刑,帶兵前去討伐茶寇。

辛棄疾到任後,頒下重賞。從當地的駐軍、民兵和土豪武裝中招募敢死隊員,很快組織了一支彪悍勇猛的精銳部隊。

辛棄疾機動靈活、指揮有方,茶商軍遭到重創。首領賴文政投降,其餘小股茶商軍聞風而逃。不到三個月,令朝廷焦頭爛額的動亂徹底平定。

1179年春,辛棄疾來到湖南,被任命潭州知州兼湖南安撫使,英雄終於有了用武之地。

他在湖南大刀闊斧,創立了雄鎮一方“飛虎軍”,成為長江邊上最勇猛的一支軍隊,金兵聽了都退避三舍。

無論是為政、治軍,辛棄疾都不按常規出牌,所以總是受人排擠。有人彈劾他利用建“飛虎軍”的名義大搞攤派、搜刮民脂民膏。

湖南成就了辛棄疾事業的高峰,也為他仕途埋下禍根。

1181年秋,一紙調令,辛棄疾從湖南來到江西,任安撫使。

他在上饒的帶湖邊,為自己建造了一座莊園,起名“稼軒”,意為:“人生在勤,當以力田為先。”從此,稼軒成了辛棄疾的別號。

新居落成,辛棄疾正在考慮是否歸隱。

朝廷的監察御史以稼軒莊園過於豪華為由,重新翻出辛棄疾在湖南的舊賬,攻擊他聚斂民財,貪婪殘暴。

42歲的辛棄疾被罷免了所有官職,被迫過上了隱居生活。

南方做官20年,哪個地方有麻煩,辛棄疾就被調到哪去。僅從29歲到42歲,辛棄疾13年間,先後就調任了14次官職。

冉冉年華人自老。歲月一點點流逝,他的鬚髮一天天變白。

如果遇到明君,也許他能像韓信一樣沙場點兵,霍去病一樣封狼居胥。

現實與理想愈來愈遠,他內心越來越苦悶、壓抑。終於,他找到了排解的方式,那就是寫詞,抒發自己的豪情壯志,內心的苦悶。

03

愛國詞人

在宋代文學史上,辛棄疾是個傳奇式的存在:大文豪兼大將軍。

他被認為是豪放派的領袖,與蘇軾並肩而立,並稱“蘇辛”,其詞飽含慷慨激昂的愛國之情,或高昂、或豪邁;或悲憤,或悵惘。

但他們有同一種底色:就是那種被壓抑的英雄底色,飽含力量,又含蓄幽遠。

1174年,辛棄疾南歸十餘年了,只是做了一些閒散的文官。一次登上建康賞心亭,極目遠望,痛惜壯志難酬,他寫下:“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感慨。

1175年,辛棄疾評定茶商之亂,升遷至杭州,心中充滿期待,卻非所願。面對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歌舞昇平,他寫下:“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孤獨與悵惘。

1179年,南歸17年的辛棄疾,仕途屢屢受挫。現實與他恢復失地的願望愈來愈遠,他寫下“閒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的苦悶。

1181年冬,辛棄疾被彈劾,過上了嚮往的田園生活。這段閒居生活,他的文學才華得以充分表現。這一時期的詩歌婉約清麗,充滿情趣。

他寫農村生活的快樂:“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他寫田園風光的美好:“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他仰慕陶淵明,也決意學習陶淵明落盡塵埃。寫下:“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斗酒聚比鄰。”

但他沒有陶淵明那樣純粹,也沒有陶淵明放得下。即使是隱居,他依然放不下北伐,放不下收復失地,內心並不安寧。

1188年,好友陳亮來帶湖看望辛棄疾,他們縱談國事,同遊鵝湖。他寫下“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的豪情。

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即使在夢裡,他都在沙場點兵,建功立業,可現實卻是憐白叢生,再無機會。

64歲的辛棄疾在失望中等來了希望,在擔任鎮江知府時,他一面積極備戰,一面為韓侂冑輕敵冒進的做法感到憂心忡忡。

他來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遠,感慨萬千,寫下《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一句“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讀來潸然淚下。

才能無法施展,壯志不能實現,一次次滿懷希望,一次次跌入失望。

他一生的夙願就是做將軍,馳騁疆場,收復失地,卻終究沒有當上將軍。在詞的世界中,他縱橫捭闔,贏得了詞壇飛將軍的美譽。

從少年成名,到金戈鐵馬;從南歸入仕,到少年不識愁滋味;從歸隱田園,到可憐白髮生;從再次起用,到大呼“殺賊”,悲憤離世。

辛棄疾歷盡千帆,一直是“男兒到死心如鐵”的真英雄。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為公死,凜凜猶生。”這是辛棄疾對他人的評價,卻也是對自己最好的註解。

辛棄疾:文人裡的將軍,武人中的才子

作者:小荷聽雨

參考文獻:

1、《宋史十講》(鄧廣銘著)

2、紀錄片《千古風流人物第一季:辛棄疾》

3、紀錄片《詩行天下之辛棄疾:男兒到死心如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