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最佳損友蘇東坡和佛印,你揭我底,我下你套

作者:由 悟空師妹大號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8

草字頭遂讀什麼

蘇軾是北宋時期的大文豪

號東坡居士

人稱蘇東坡

一生豁達率真

愛好結交朋友

研究美食

遊山玩水

品評香茗

其八斗之才

文學造詣和詩文書畫之成就

在整個大宋年間可謂獨步天下

無人可出其右

如此豪放灑脫又多才多藝之人

一生交友無數

佛印禪師,便是蘇軾眾多好友

中的

一位。

二人交情甚深

交往甚密

其相處方式

可用

“最佳損友”來形容

這一士一僧

嬉笑怒罵

相愛相殺

是真正的

soulmate

也是純正的酒肉朋友

二人常常一起飲酒

吃美食

遊玩

鬥法

當然也參禪

打坐

悟道

最佳損友蘇東坡和佛印,你揭我底,我下你套

佛印是宋代雲門宗第五代僧人

法名了元

字覺老

俗姓林

是饒州浮樑

今江西景德鎮

在其圓寂之後

宋朝朝廷

其號

佛印禪師

佛印從小就學習

儒家經典,三歲

可熟讀

《論語》,五歲能誦詩

千,長大後更是精通五經,是當時遠近聞名的神童。

佛印少時

在寶積寺

今江西省浮樑縣舊城

拜師

學習禪法

極具慧根

十九歲登臨廬山,參

雲門四世開先善暹

禪師

,復參圓通

居訥

禪師

五世僧

歐陽修好友

師從雲門四世延慶子榮

二十八歲,由於精究空宗,被稱為

英靈的衲子

先後

住江州

今江西九江市

承天寺

淮上斗方寺

在湖北省浠水縣境內

),

江西廬山開先寺、歸宗寺

丹陽

今江蘇鎮江)金山寺、焦山寺

江西大仰山等

寶剎名寺

,前後四十餘年,德化廣被,

為人

稱頌。

最佳損友蘇東坡和佛印,你揭我底,我下你套

據記載

佛印

整編了白蓮社流派

淨土宗

,擔任了青松社

歸宗寺

社主,平日裡倡導淨土思想,就連宋神宗都曾賜金缽表彰他的德行。

北宋

時期

佛教復興

當時的兩個主要宗派代表

淨土宗與禪宗

主張合二為一

所以

出自

雲門宗的

佛印

竟也會

擔任青松社的社主

佛家的修行方式等也日益世俗化和儒化

佛印自小修儒學

)。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在

六祖壇經

中提出

“佛法在世間”

被北宋禪僧們所繼承和發揚

同時

儒家禮樂滲透到佛家

很多寺院在上香祝辭中也開始出現等級之別

先祝皇上

二祝王公大臣

最後才感恩祖師

詩僧出現

佛門弟子附庸風雅

填詞作詩

蔚然成風

佛印就是因詩而得到蘇東坡的推崇

因而名聲大噪

“逢佛印禪師元公出山,重荷者百夫,擁輿者十許夫,巷陌聚觀,喧吠雞犬……”很多釋者積極依附於世俗權力

並希望得到朝廷的認可

接受朝廷的封賜

了元被賜號

“佛印禪師”

)。

所以

禪僧

多多少少都會結交一些當朝權貴

而佛印的好友

,除了

蘇軾

之外,

還有

王安石、周敦頤等。

同樣

名人蘇軾

更是有很多禪師名僧的摯友

有人曾評價佛印

金山寺僧了元,滑稽人也

由此可見其活潑有趣的性格

正和蘇軾可以打個平手

所以

二人之間的

“鬥法”趣事

也被後人流傳至今

“當你有一個才高八斗的損友時

……

故事系列

01

一日,蘇軾、佛印乘船同遊。佛印拿出一把有蘇軾題詞的摺扇扔到水中,

並隨後出一聯

:水流東坡屍(詩)。蘇軾知道這佛印

是在

打趣自己,

正好看

見岸上有

狗在

骨頭,

便

脫口

而出下聯

:狗啃河上(和尚)骨。這

河上

正對

東坡

”“骨”也上下

呼應,可謂

絕妙

02

佛印

雖是一出家人

卻喝酒吃肉毫不避諱

有一天

佛印嘴饞

煎了魚

打算

下酒,

恰逢蘇軾

登門。佛印

便趕緊把魚

藏在

木魚

下面

想等蘇軾走後獨自享用

蘇軾早已聞到魚香

卻沒見魚

料是被佛印藏了起來

便故意說道:

今日

來向

大師

請教,

向陽門第春常在

的下句是什麼?

佛印順口說出下句:

積善人家慶有餘。

蘇軾一聽哈哈大笑說

既然磬(慶)裡有魚(餘),

就積點善,拿來

跟我分享吧

03

又有一次,蘇軾家中吃魚,恰巧佛印上門拜訪。蘇軾

故意把魚藏在書架之上。佛印

一進門就瞥見了書架上的魚

於是便要

“報復”蘇軾

故作謙虛

地說

敢問大學士,你的姓氏

有多少種寫法?

蘇軾回答:

通常寫法是

上面一個草,下面左邊一個魚,右邊一個禾。

佛印

問道:

魚可以

換個位置

嗎?

蘇軾回答:

可以,魚和禾可以互換位置,魚字放在右邊,禾字放在左邊,

也是可以的

佛印

繼續

問:

那麼,魚可以放到草字頭上面嗎?

蘇軾說:

那自然

不行的,

怎麼能把

魚放在上面呢?

佛印笑道:

既然魚不能放在上面,那就請蘇大學士把魚從書架上面拿下來吧

你我分吃如何

蘇軾

這才知道自己中了佛印的

“套”

04

作為一位美食家和一位破戒吃肉的和尚

蘇軾與佛印經常

一起研究吃

且互相宴請

一次,蘇軾

請佛印來家裡

半魯

,佛印以為

是什麼新鮮美食

沒想到

是魚

就是

字的一半嘛!過了幾天,佛印

請蘇軾吃

半魯

,蘇軾

欣然赴約

等著吃魚

可沒想到

佛印卻讓蘇軾在烈日下曬了老半天

過了很久

蘇軾問

佛印

你請我吃的

半魯

呢?

佛印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回答道:

你已經吃過了啊!

蘇軾這才反應過來,佛印請他吃的

下半魯

正是

“日”

05

蘇軾

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

二人烙

餅吃

商量好不告訴寺中的佛印和尚。

可誰知佛印已提前知曉二人的小詭計

便藏在觀音座的神賬中

餅熟

,兩人

查好數量

,先把餅獻

觀音菩薩,

並開始禱告

。佛印趁二人

禱告之機

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

菩薩

之後,

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

觀音菩薩

既然吃

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

在帳中笑道

我如果有

就跟你們一起做餅吃了

,豈敢空來打擾?

06

二人鬥智鬥勇

也是沒誰了

有一次

二人對坐閒聊

蘇東坡

有意戲弄佛印

,便說:

古人常常以

例如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有如

時聞啄木鳥,疑是扣門僧

你說是不是這樣

僧和鳥非常適合對在一起

” (從古至今,貌似“鳥”字一直有藐視之意,比如“這是什麼鳥人?”)

不料

佛印

淡淡地說

是啊,

所以我和你經常在一塊

最佳損友蘇東坡和佛印,你揭我底,我下你套

佛印對蘇軾

07

又有一次

,佛印

幾位弟子

於室內打坐修行

蘇軾

忽然到訪。佛印

見屋內

已無空座,便

說到

此處

已無坐,居士

要坐哪裡呢

蘇軾開玩笑說

那我

就以

禪師

的四大之身為

佛印見蘇軾如此這般

便說到

我有一問,你若答得上來,

任憑你

隨便坐。

若答不上來,

就將你腰間那玉帶輸於我

如何

蘇軾欣然

應允

於是佛印

問道:

居士說要以我的四大之身為座,可是這四大之身本來

空,

居士

往哪裡坐呢?

蘇軾

一時

不知如何回答

只好將腰上

玉帶解了下來,

此玉帶便永久留在了寺中

08

還有一次

蘇軾感覺自己有所覺悟

便作了一首詩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八風指稱、譏、毀、譽、利、衰、苦、樂。)

蘇軾對此詩甚是得意

派書童過江,將詩送給

住在江對面的

佛印欣賞。佛印

看了詩稿

提筆

寫了

放屁

兩字,讓書童帶回。

蘇軾

本以為會得到

佛印的

一番

讚許

沒成想竟是如此粗鄙之評語

將詩貶得一文不值

大為惱火

立刻乘船渡江來質問佛印

。佛印呵呵一笑,反問他:

你不是

八風吹不動

嗎?怎麼我

就寫

字,

你就匆匆地

過江來了

?”

八風吹不動

一屁過江來

把蘇軾

自詡的自己對

譏、毀、譽

等不為所動打了大臉

09

蘇軾和佛印故事中

最有名的當屬

禿驢何在?

“東坡吃草”

說的是有一天東坡居士去金山寺拜訪佛印

到了寺裡

竟大喊

禿驢何在?

”蘇軾這樣說自是為了打趣佛印

然而寺內正看門的小沙彌聽了很是不忿

便脫口而出

“東坡吃草

”機智如蘇東坡

卻被寺內一小沙彌一招暴擊

10

此外還有就是

“牛糞”軼事,

說是

有一天二人打坐,蘇軾問佛印:“在禪師眼中,我是怎樣一個人呢?”佛印笑答:“像一尊佛。”蘇軾聽了心裡美滋滋的。然後,佛印問蘇軾如何看待自己,蘇軾竟然回答:“我看你像一坨牛屎。”蘇軾說完自覺佔了上風,很是得意。回家之後,蘇軾跟蘇小妹講了此事,蘇小妹卻說:“哥哥,其實輸的人是你!佛家講心即是佛,心中有佛則眾生皆佛,佛印看你像佛,是因為他心中有佛。你看佛印像一坨牛屎,難道哥哥心中只有此物嗎?”蘇軾頓時醒悟過來,連連懊悔,意識到自己還是格局小了。

蘇東坡戲謔佛印像牛屎,蘇小妹教哥做人——讀《菜根譚》

11

二人除了歡喜冤家

見面就掐之外

也有正經論禪的時候

一日

二人一同來到一間寺廟

到了內殿,看見觀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蘇軾就

問:

別處

觀音

都手託淨瓶

為何這裡觀音卻手持

念珠?

佛印回答:

她也是

在向菩薩禱告

問:

她向

哪位菩薩

禱告?

佛印答

觀音菩薩

禱告。

蘇軾又

問:

是觀音菩薩,

為何

向自己禱告?

佛印

淡淡地答道

因為

求人不如

求己

”這就是求諸己心的道理

最佳損友蘇東坡和佛印,你揭我底,我下你套

蘇軾雖是當時天下第一大才子

然而仕途卻非常不順

甚至在花甲之年還被貶去惠州和海南

但蘇軾卻開朗豁達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不但興盛當地學堂

還發起平民食堂

一心造福百姓

這種悲不棄世

苦樂隨心

海納百川的胸襟

恰是佛家出世隨緣的修為寫照

這與他的禪僧摯友們的度化也有一定的關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