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隋煬帝有希望成為千古一帝,但他到底做了什麼會被罵成暴君?

作者:由 魚羊秘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29

楊廣是誰推翻的

隋煬帝有希望成為千古一帝,但他到底做了什麼會被罵成暴君?

01

楊廣生於大興(今陝西西安),是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的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也是最後一位

史書上是這樣對他描述的:

“美姿儀,少聰慧”。

說明楊廣不僅長得帥,人還特別聰明。

北周時期,因為父親楊堅的功勞,楊廣被封為雁門郡公。開皇元年(581年)又被封為晉王,官拜柱國、幷州總管,那時楊廣才十三歲。後又授任武衛大將軍,進位上柱國、河北道行臺尚書令等。有人說,楊廣的這些頭銜,不過是沾了父親的光,但從他早年的戰功來看,楊廣這人還是蠻有能力的。

開皇九年(589),楊廣才二十來歲,他統帥隋軍滅了陳國,將陳後主等一大批俘虜押往長安。開皇十年(590)楊廣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平定了高智慧的叛亂。

在鎮守江南期間,楊廣在穩定叛亂局勢上也頗有成績。

楊廣很會察言觀色,他了解自己的父母喜好,為了取悅父母,他把自己偽裝成作風簡樸,不好聲色、禮賢下士、謹慎謙恭的完美形象,這讓楊堅夫婦更加喜歡他。

太子楊勇比起弟弟楊廣,就沒那麼多的心計了。獨孤皇后最討厭男人納妾,她在世時,楊堅極少寵妾室,這不是說楊堅不好色,而是這位正宮實在不好惹。(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獨孤皇后在楊堅心裡的地位。)偏偏楊勇卻不懂母親的心思,他不僅納妾,而且特別寵妾室,但對正室卻很冷漠。楊勇的生活還非常的奢靡,這一點是簡樸的楊堅最為討厭的,因此,這夫婦兩人便對楊勇非常失望。而早有奪嫡之心的楊廣,看準機會,趁機向獨孤皇后誣陷大哥,這更讓獨孤皇后對大兒子有了看法。楊勇卻並沒察覺這一切,仍然我行我素,沒有收斂的意思。

漸漸地,楊堅夫婦對楊勇的成見越來越深,直至最終廢除楊勇太子之位,改立楊廣為太子。

隋煬帝有希望成為千古一帝,但他到底做了什麼會被罵成暴君?

02

關於楊廣繼位,有記載稱隋文帝病重,楊廣在宮中服侍,卻因好色調戲老爹的寵妃,將老爹氣個半死,想要廢了楊廣繼承人的身份。於是,楊廣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將老爹滅了,自己繼位。(這段記載在很多史書中都有描述,也因此,楊廣背了一個好色弒父的惡名。至於真假,大家都明白,很多史料也只能起個借鑑的作用。)為了自己的王位穩定,他將兄長楊勇和自己的侄兒全部殺死。他所做的這些,為他的表侄兒做了一個表率。唐太宗為了王位殺死兄弟,只是他給自己安了一個必須這麼做的理由:因為自己的兄弟欲殺他在前。(勝者為王,敗者為寇。誰又能知道這事的真偽?)

對於這段記載,很多人持不同意見。真相只有一個,我們誰也不能妄斷。但是,前朝歷史多出於後朝統治者之手,尤其是那些推翻前朝的統治者,哪個不是為了把自己推翻前朝說成是為民除害?這樣心思下的史料,真實成分又有多少?但是,這也不能妄斷楊廣就不是弒父奪位之人,只是很有可能誇大事實而已。

楊廣一直非常敬仰秦始皇和漢武帝,他即位後所做的一切,也都是在效仿他們。

但是,他的步子邁得太大,最終卻導致了隋朝的滅亡。

隋文帝時期國富民強,國庫充實。

楊廣登位後開創科舉制度,以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人才,為國家選用了不少各方面的人才。

為了打破官員仕途壟斷的局面,他重用南方官員。

這些制度都為隋朝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那麼為什麼楊廣在位時,隋朝會很快滅亡?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做了下面這幾件事。

隋煬帝有希望成為千古一帝,但他到底做了什麼會被罵成暴君?

03

隋文帝定都大興城(今西安),但是,大西北往東的道路卻不是太暢通。

渭水河道不僅彎道多沉積的泥沙也多,漕運困難,而洛陽城位於整個隋朝的中心位置,“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陸通”。

所以,楊廣繼位後,為了運輸更加方便,便決定另選一處新址建都城。

這處新址向洛城西移十八里,新城規模宏大,周圍六十九里三百二十步,洛水橫貫城中,由宮城、皇城和郭城組成。說實話,楊廣的舉措無可厚非,但是由此帶來的結果,卻是致命的。

宮殿的石頭、木料都是從南方運來的。據說一根木頭就需要上千人拉,這個工程歷時十個月,每個月就要徵用百姓二百多萬人。為了迎合楊廣,督建官員又在都城西面建造大花園。這個花園中,填充了無數奇花異草,四季如春,耗資巨大。(史料記載說這是楊廣奢華追求享樂所致,即使不是,這也說明他自大好功,這絕對是致命缺點)這些資本從何而來?最終還是從民間徵集,這就給老百姓增加了很多額外的負擔,引起民眾的不滿。如果僅有一次,楊廣還不會失去民心,下面的舉動,便加劇了他失去民心的速度。

為了加強隋朝的政治統治和江南的物資順利運送北方,楊堅決定開挖一條貫穿南北的河———大運河。

大運河是我國曆史上的一項偉大的工程,它以都城洛陽為中心,分為三大段,南抵餘杭(杭州),北達涿郡(北京),全長几千里,歷時六年完工。大運河對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統一,都起了重大作用。那麼,為什麼說這項偉大的工程加速了隋朝滅亡?我們來看下面的一組數字:為了開挖大運河,楊廣下令徵用河南和淮北等地老百姓一百多萬人,大運河一共鑿了四條水道,最後將它們貫穿起來,長達幾千裡。

這是一項造福子孫的工程,但在當時的百姓看來,卻是一場災難,因為開挖過程中,很多百姓都慘死在這個偉大的工程上。

隋煬帝有希望成為千古一帝,但他到底做了什麼會被罵成暴君?

04

待運河工程完工,楊廣迫不及待地帶著二十萬隨從,上萬條船浩浩蕩蕩從東都出發巡察大運河。想想這個情景絕對是氣勢浩大,但是這個浩大的背後卻是百姓的悲慘和沉重負擔來支撐的。

為了保證船隊順利通行,沿途的官員早就讓人在運河兩岸修築御道,並徵集八萬百姓做縴夫。不僅如此,為了保證皇上的安全,還出動兩岸軍隊夾道保護。

很多拉縴的百姓被活活累死,官員便立刻讓預備縴夫頂替,這一路上又添了不少百姓的冤魂。

楊廣下令沿途百姓為他們準備酒食,二十多萬人的生活物資,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當然這筆開支官員們不會自掏腰包,那麼沿途百姓就要為此埋單。一頓飯就是幾百桌,為皇帝和隨從準備飯食馬虎不得,只能多備,誰敢量著皇上的肚皮準備,那不是找死麼?結果,剩餘很多飯菜便被挖坑埋掉,白白浪費了。

隋煬帝有希望成為千古一帝,但他到底做了什麼會被罵成暴君?

05

其三,就是楊廣三次征討高句麗。高句麗地跨鴨綠江兩岸,位於中國遼東東部、吉林中部和朝鮮北部。後高句麗佔領了遼東東部和吉林的中部(這塊古代稱為遼東),而且還帶兵攻佔隋朝的遼西。楊堅在世時,曾帶兵攻打高句麗。這場戰爭以高句麗遣使謝罪告終。

楊廣繼位後,高句麗又蠢蠢欲動,雖說他面上臣服於隋朝,但私下卻拉攏、討伐其他部落,並且時常侵擾遼西。如果高句麗把百濟、新羅、靺鞨都滅了,統一遼東及朝鮮半島,高句麗的勢力將會倍增,下一步他要兼併的,就應該是隋朝了。顯然,楊廣也感受到了高句麗的威脅,他決定征討高句麗。

決定打仗,就要先備戰。楊廣徵調兵士一百一十三萬餘人,陸兵集中在涿郡(北京)。水軍集中在東萊(山東萊州),徵用二百萬百姓運送莊稼糧食。為了給水軍趕製戰船,造船的匠工被迫日夜站在水中勞作。因為身體長時間浸泡在水中,導致很多人面板潰爛,很多人的潰爛傷口都生了蛆蟲,很多工匠因此丟了性命。

為了穩固隋朝的安全,楊廣在榆林(今內蒙古托克托西南)以東修長城,徵調百姓一百二十萬,被累死的人過半。

楊廣三次征討高句麗,都以失敗告終。

但是這三次戰爭,以及修築東都和開挖大運河這幾件事,絕對是勞民傷財的事。

楊廣在位十四年,但他在十餘年間,徵發擾動的農民不下一千萬人次,平均每戶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於役”的慘況。

隋煬帝有希望成為千古一帝,但他到底做了什麼會被罵成暴君?

06

因為歷年的工程和戰爭,導致隋朝國庫空虛,人力喪失居多,鄉間極度缺乏勞力和耕畜,大量土地荒蕪,社會經濟受到嚴重破壞。

據說為了填充國庫,楊廣竟然想出了一個提前繳納賦稅的辦法,而且是提前幾年。(如果這個辦法真的是楊廣所為,那他是個昏君無疑。但是還有一個說法,說楊廣留下的糧倉,讓唐朝吃了二十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楊廣的所作所為,導致官逼民反,各地都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而楊廣也死於非命。

開皇九年時,楊廣帶兵滅了陳國,俘虜陳國後主。

這位後主死時,楊廣已經繼位,他追封陳後主為長城縣公,贈大將軍的虛銜,為了彰顯自己滅陳的正義性,他賜諡號曰“煬”。

他覺得陳後主荒淫無度,昏庸不堪,這個“煬”字對他是再適合不過得了。

然而讓楊廣沒有想到的是,他自己也會重蹈陳後主的覆轍,死後卻因為同樣的目的性被李淵追封了“煬”的諡號,而且他的諡號要比陳後主的更響亮。

縱觀楊廣的一生,他對歷史有幾項重大的貢獻:挖掘大運河,營建東都,開發暢通絲綢之路,時事政治改革,開創科舉制度,親征高句麗。

實事求是地說,楊廣確實是個很有遠見的帝王,他的重大舉措,確實是造福後代子孫的工程。

但是,他登高遠瞻,只看到了未來,卻忽略了眼前百姓的利益、生息和平安。

他把可以用一生,或者幾代人完成的宏偉大業,用了短短十四年便完成了。這確實是了不起的,但正是因為他的急功,卻換來一個暴君的稱謂,導致百姓鋌而走險的抗爭,最終將隋朝這隻歷史上的“舟”推翻。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秋果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