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斯巴達克起義,奴隸覺醒的悲壯

作者:由 臥談匯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31

斯巴達克為何率兵南下

斯巴達克雕像距今兩千多年前,位於義大利半島上的古羅馬帝國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羅馬奴隸主貴族集團一面對外瘋狂掠奪,一面對本國奴隸階級殘酷壓榨,造成了深重的社會危機。義大利本土上從各國掠奪來的奴隸越來越多,由於不甘於當牛做馬,不願忍受日益殘酷的壓榨,奴隸們不斷進行反抗鬥爭。羅馬帝國處於動亂和不安風雨飄搖之中。當時,羅馬帝國正在西班牙和小亞細亞兩個戰場上用兵,裝備精良的主力部隊在國外,國內守備空虛,為奴隸起義提供了有利條件。

著名的奴隸起義領袖斯巴達克原是巴爾幹半島東南部的色雷斯部族人,在抗擊羅馬侵略軍的戰鬥中被俘。史書記載說“他體魄健壯,勇悍異常,臂力過人,但他和希臘人一樣富有智慧和仁慈。”斯巴達克曾多次掙開鐵鐐逃跑,都被抓了回來,最後被賣到加普亞城一所角鬥訓練所,淪為一名角鬥士奴隸。

在古羅馬,奴隸被視為一種會談話的工具,被奴隸主當作馬一樣驅使,而角鬥士奴隸的命運則最為悲慘。他們被奴隸主關押起來接受角鬥訓練,然後在競技場上參加格鬥、相互殘殺,成為奴隸主貴族野蠻、殘忍的消遣和娛樂的犧牲品。這種失去生存自由的處境使角鬥士奴隸比其他奴隸更富於反抗精神。

【戰爭經過】

公元前73年夏季的一天,斯巴達克率領著從訓練所裡衝殺出來的78名角鬥士,衝上了險峻的維蘇威山,點燃了爭取自由的起義火炬。各地的逃亡奴隸紛紛前來聚集,斯巴達克的起義軍很快有了7000之眾。

羅馬當局聞訊,由元老院派出執政官克羅狄烏斯率3000名士兵趕來,扼住從維蘇威下山的唯一路口,企圖把起義軍困死山上。斯巴達克以“寧可戰死,不甘餓斃”的話語激勵同伴,又和戰士們採集山上生長的野葡萄藤編成軟梯,趁著夜幕爬下山去,悄悄來到敵人背後。凌晨,起義軍從天而降,羅馬士兵在睡夢中被喊殺聲驚醒,四處奔逃,潰不成軍,主將克羅狄烏斯也險些被活捉。

首戰大捷,使斯巴達克和起義軍威名遠揚,吸引了更多渴求自由的奴隸,起義隊伍一下子擴充套件到7萬人。斯巴達克率領起義軍從義大利南部向亞得里亞海挺進。羅馬元老院又派出執政官瓦倫涅率領的12000人的軍團,兵分三路攔截起義軍。激戰一天後的傍晚,起義軍人困馬乏,被羅馬軍隊圍在一個山坳裡。瓦倫涅自以為勝券在握,準備向元老院報捷。斯巴達克和戰士們又安排下一個“金蟬脫殼”的妙計。戰士們燃起一堆堆篝火,用死人的屍體綁在木棍上充為哨兵,又留下號兵定時吹號。山場裡煙霧升騰,火光時明時滅,號音時有時無,敵人被迷惑了。天亮一看,起義軍早已從狹窄的山路逃走。待到瓦倫捏急急追趕起義軍時,又一頭鑽進了起義軍的伏擊圈,被以逸待勞的起義軍殺得人仰馬翻,倉皇逃竄,瓦倫涅的私人衛隊和坐騎都成為起義軍的戰利品。這一戰使斯巴達克的名字傳遍了整個羅馬。斯巴達克率起義大軍轉戰義大利半島,勢如破竹,越戰越強,到公元前72年,隊伍已經擴大到十二萬人。羅馬統治者派兩個執政官帶領大軍前來鎮壓,都被起義軍打敗。

斯巴達克起義,奴隸覺醒的悲壯

正當起義鬥爭如火如荼進行之際,起義軍內部出現了分裂。爭取自由解放、掙脫奴隸主的枷鎖和鐵鏈,本是參加起義的每一個奴隸的心願。但是,由於起義者成分不同,在如何才能爭得自由的具體主張上,出現了重大分歧。以斯巴達克為首的絕大多數奴隸,不是義大利本土人,他們渴望翻越阿爾卑斯山,重返家園,成為自由人。起義軍中還有一部分人是義大利的破產農民,他們主張進攻羅馬京城,搗毀羅馬奴隸制度,從而獲得自由。離開斯巴達克的3萬奴隸起義軍被羅馬軍隊擊潰,首領克利克蘇斯也在激戰中英勇犧牲。

斯巴達克起義,奴隸覺醒的悲壯

斯巴達克繼續率軍北進,終於抵達阿爾卑斯山腳下。阿爾卑斯山終年積雪,大隊人馬難以逾越,起義軍又得不到當地富裕農民的支援,於是大軍只好揮戈南下,打算從南部海岸渡海到西西里島去。可是,當起義軍突破敵軍的重重阻截來到南部海岸時,由於擁有渡船的海盜得到了羅馬貴族更多的錢,背棄了起初為起義軍提供渡海船隻的協定,斯巴達克的渡海計劃落空。

克拉蘇雕像此時,羅馬軍隊換上老奸巨猾的奴隸主貴族克拉蘇為軍事統帥。大奴隸主克拉蘇帶領大軍前來鎮壓,屢戰屢敗。但是在一年時間的周旋之中,克拉蘇採取步步緊逼、步步為營的方針,堅決把起義軍堵在義大利半島南端。兇殘陰險的克拉蘇在半島最狹窄的地方構築深溝上壘,企圖堵截起義軍的歸路。但英勇機智的起義軍突破了克拉蘇的防線,向東海岸挺進。

在強敵壓頂的關鍵時刻,起義軍內部又一次發生分裂,分裂的原因與第一次一樣。12000名奴隸分裂出去後被克拉蘇的軍隊消滅,進一步削弱了起義軍的力量。

斯巴達克起義,奴隸覺醒的悲壯

公元前71年,局勢變得對起義軍十分不利。在西班牙作戰的羅馬龐培軍團被元老院召回,在小亞細亞作戰的羅馬軍團已在蒲隆地西烏姆海岸登陸,羅馬軍隊兩大主力形成對起義軍的合圍之勢。原打算從蒲隆地西烏姆渡海到巴爾幹半島去的起義軍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斯巴達克當機立斷,回頭迎戰克拉蘇的軍團,雙方展開殊死決戰。

公元前71年,起義軍和羅馬軍隊在布林底西港附近展開決戰。從清早到黃昏,英勇不屈的奴隸們奮勇衝入敵陣,羅馬軍蜂擁而至,石頭和飛箭似蝗蟲般飛向起義軍,6萬多名起義軍戰士犧牲。在激戰中,斯巴達克的大腿被敵人的一支鏢槍刺中,掉下馬來。一名戰士送來一匹馬,讓斯巴達克衝出重圍。斯巴達克大聲喊道:“這一仗打勝,我們就能繳獲敵人的戰馬;這一仗如果打敗了,還要這馬做什麼呢?”他刺死了這匹戰馬,屈下一隻膝,舉盾向前,奮勇殺敵,直到他和一大群包圍他的羅馬士兵一起倒下為止。

在羅馬軍團優勢兵力的重圍中,起義大軍失敗了,被俘的6000名起義軍戰士全部被釘死在從加普亞到羅馬城的大道兩旁。起義軍餘部轉入到亞平寧山區,繼續戰鬥了10年之久。

【戰爭簡評】

斯巴達克起義是古代羅馬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也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奴隸起義,是古代被壓迫階級最光輝的一次解放鬥爭。人類歷史上一場景象壯觀的奴隸大起義最後被奴隸主階級殘酷鎮壓下去了,但這場鬥爭卻給羅馬奴隸主階級以沉重打擊,動搖了羅馬奴隸制的根基,加速其滅亡,對歷史程序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斯巴達克表現了無比英勇的鬥爭精神和卓越的軍事才能,馬克思稱頌他有“尚的品格”,是“古代無產階級的真正代表”。

內容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