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作者:由 北宮談文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2

為什麼發生八王之亂

西晉的大混亂早有預兆,可“當局者迷”,

時人並沒有將一切過錯追本溯源,而是將一切過錯怪罪到引爆矛盾的賈后與太子身上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公元266年,司馬炎篡魏改晉,開啟了三家合晉的歷史程序,但誰也想不到百姓期待已久的和平統一,在西晉王朝開始的那一刻就已經崩塌。

建立在“散沙”上的王朝

1、篡魏亂人心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東晉史書《漢晉春秋》記載曹髦在位時,司馬昭咄咄逼人,曹髦以此表述司馬昭僭越。

可奇怪就奇怪在這裡,路人皆知司馬昭要廢曹自立,可曹家的天下竟然沒有一個忠臣挺身而出,司馬家似乎比曹家更得人心。

這不是權勢造成的,而是透過一筆交易,一筆名為九品中正的交易。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此時的九品中正十分理想,“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可一切到了司馬懿手裡卻發生了變化。

司馬懿認為郡守推薦的郡中正不能徹底為中央所用,而在州一級設立州中正,且州中正由中央官員出任。當時,天下未定,

不少中央官員都來自征戰過程中,被徵辟的世家大族子弟

司馬懿此舉,看似是為了更好地選拔人才,可出自世家大族的州中正已經說明,司馬懿為世家大族大開方便之門之實。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世家大族進入官場,配合著自身勢力,輕易就能掌控地方勢力,

這對代表著中央皇權的曹氏宗親無疑是巨大打擊。

當時宗族子弟曹爽之弟曹羲,就敏銳地覺察到異樣,強勢表達反對,不過司馬家的態度表露了出去,世家大族紛紛應和,表露自己願為曹氏天下獻一份力量的心,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曹氏天子必須答應。

大勢所趨,曹氏宗親也不得不退避,司馬家就這麼與世家大族暗通款曲,進而有了順遂的高平陵之變。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可司馬懿萬萬沒有想到此舉竟成遺禍,害及子孫,正應了

“得位不正,後必有殃”

2、日漸生隙

司馬家和世家大族的蜜月期基本就到三國一統前後結束。

司馬炎剛登基時,對待世家大族還是很優渥的,甚至已經有了日後“上品無寒門”的趨勢:

“(晉武)帝以貴公子當品,鄉里莫敢與為輩,求之州內,於是十二郡中正僉共舉默。”

但三國一統後,代表地方勢力的世家大族和代表中央勢力的皇權,矛盾幾乎不可調和。世家大族已經習慣勢力充斥官場控制地方,進而影響中央的感覺,而皇權處處掣肘的現實,也提醒著皇帝制衡世家大族。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於是,晉朝一改東漢制度,大肆分封同姓王侯,企圖借宗族親眷的力量壓制地方世家大族。結果就是地方大族是被壓制了,但是中央削弱自身,強大地方的局面促成了八王之亂生長的土壤。

從九品中正到分封諸王,看似司馬家步步為營,

可在時代的侷限性中,司馬家一步步走向混亂也是必然的。

強枝弱幹

1、蠢蠢欲動

司馬炎在位後期,驕奢之心漸起,荒廢朝政,疏忽了對朝堂的控制。

外無強敵,內有牽制,如此局面免不了政治爭鬥,晉朝的政治生態也是如此,甚至在司馬炎沒有逝世時,政治鬥爭的苗頭已經顯露。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公元290年,司馬炎病重,可此時大量功臣逝去,司馬炎一時沒有找到合適的輔政大臣,朝政荒廢不說,也給了別有用心之人可乘之機。

“及帝疾篤,未有顧命,佐命功臣,皆已沒矣,朝臣惶惑,計無所從。而駿盡斥群公,親侍左右。”

這裡的“駿”指的是國丈楊駿,楊駿作為一個國丈,關心女婿似乎合乎情理,但楊駿的關心,近乎諂媚。

“盡斥群公,親侍左右”

,狐假虎威衝大臣們發了一頓脾氣,又親自侍奉在司馬炎身邊,這一切當然不白做,

“改易公卿,樹其心腹”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楊駿此舉頗有效仿漢時的意味,企圖外戚掌權,尷尬的是,劇本不是這樣書寫的,病重的司馬炎突然好了,看到楊駿的手腳斥責了他一頓。

不過,司馬炎再度病重後,楊駿串通大臣,還是完成了竊奪權利。

2、效仿前人

另一邊被分封的諸王,有人“恪盡職守”,對地方豪族大肆打壓,封地內矛盾不休,有人卻效仿前人,與敵方大族串通一氣,看似制衡,實則沆瀣一氣。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這也不怪這些宗親王不盡責,而是天下大亂,看似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實際則是地方豪強趁機崛起。國內連年征戰,吏治頹廢,戰亂之際維護治安的不是政府,而是地方豪族聯結起的宗親勢力。

其勢力根基之穩固,別說

“皇權不下縣”

,大軍親臨都不一定能壓住豪族。

石崇鬥富之事就可看出地方豪族勢力之強,司馬炎的舅舅王愷加上司馬炎本人都不及石崇富裕,可想而知,地方豪族有多強。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司馬炎好不容易統一了天下,不可能讓天下

重歸

大亂,因此選擇了委婉的方式。

可皇權尚不能起效,何況“王權”?

於是,“一團和氣”成為了標準答案。但這個答案下,隱藏的是世家大族和宗親王的野心:相互扶持,

司馬懿能做到的,後代兒孫為什麼不可以?

兩個倒黴蛋

1、狠人賈南風和“好聖孫”

司馬炎死後,司馬衷即位,史稱晉惠帝。很多人不熟悉這個名字,但你一定聽過他的名言:

“何不食肉糜?”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他是史上有名的

弱智

皇帝,這樣的皇帝在太平年代尚且會因為昏庸致使朝廷混亂,更何況他面對的是老祖宗們留下的爛攤子。

他剛登基,不說外患,楊駿為輔政大臣,

“錄朝政,百官總己”

。楊駿的女兒是司馬炎第二任皇后,他與司馬衷只有遠房血緣關係,所以對大權一點也沒客氣,朝政上下,大小事宜,都是他的一言堂。

外有諸侯,內有楊駿,晉惠帝又智力缺陷,怎麼看晉朝都要赴秦朝的後塵,來個二世而亡,可天不絕晉於惠帝,

惠帝還有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賈南風,太宰賈充之女,晉惠帝的皇后。賈南風“種妒而少子,醜而短黑”,司馬炎是一百八十個不順眼,可惠帝的母親元皇后楊豔卻始終堅持為自己的兒子娶這個醜妒婦,還拉著外臣一起請求,司馬炎只能無奈答應。

元皇后識能不錯,也有大局觀,唯一的缺點就是識人太差,她生前為了保自己

愚笨

兒子的太子位,把自己的堂妹納入宮中,後來堂妹成為了第二任皇后,按理說堂小姨應該保太子,

可偏偏元皇后的叔伯楊駿並不安生。

賈南風也是元皇后看重的兒媳,雖然醜點也善妒,可手腕一等一的強硬,賈南風只大太子兩歲,可卻像是太子的媽一樣,

“妒忌多權詐,太子畏而惑之,嬪御罕有進幸者”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另外,賈南風還心狠手辣,這一方面不止是權謀上,她還具體到了實際,“嘗手殺數人”,物件就是懷孕的小妾,方式也是殊為殘暴,

“戟擲孕妾,子隨刃墮地”

這麼個兇後,元皇后大概是看錯了人,

可賈南風僅用一件事就向元皇后證明了自己。

司馬炎不傻,他在世的時候始終覺得司馬衷腦子不大靈光,有廢太子的心,但是司馬衷命好,被身邊人保護得很好,司馬炎找不到理由廢太子,後來聽了大臣的建議

“盡召東宮大小官屬,為設宴會,而密封疑事,使太子決之,停信待反”。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開卷考試,考的

不是答案,而是水準。屬官可以幫忙答,但是一眼讓人看出來是屬官作答,這個太子廢定了;要是看不出來,那太子雖然不是大賢,司馬炎也算是給朝臣一個交待。

賈南風聽說了以後,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關節。派人找到外官詢問計策,最後用符合惠帝水平的大白話回覆了司馬炎的考核,讓司馬衷成功過關,保下了太子之位。

既能管兒子又能保太子位,這個兒媳,元皇后娶的划算。

至於為什麼說元皇后“識能不識人”,楊駿是一個例子,而賈南風就是另外一個例子,賈南風固然有才可也是一個野心家。這點在她和太子司馬遹的爭鬥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司馬遹,惠帝長子,並不是賈南風所出,但有武帝稱讚“此兒當興我家”而穩坐太子之位。

2、“母子”反目

不過,惠帝剛登基時,朝廷還不是兩人的秀場,楊駿才是所有人共同的boss。

楊駿屢有僭越之心,惠帝無所謂,但賈南風卻十分不舒服人,她分析了朝局,一下子抓住了關鍵。

她希望借用已經可以和中央分庭抗禮的王爺來解決外戚勢力。這是驅虎吞狼的險招,可賈南風卻在虛虛實實間,成功掃清所有阻礙,成為一場角逐中最後的勝利者。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結束一切事宜後,賈南風進而效仿呂后,專權朝廷。

賈南風無子,又善妒,大權在握以後,第一個要清除的就是太子司馬遹。

賈南風手段陰狠,用計騙得司馬遹入宮,將他灌醉後,又引他寫下反書,以此廢除其太子之位。

如此下作手段必然為天下人所不容,不久朝中就又有復立太子之議。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賈南風卻先一步毒殺太子,徹底引發了諸王的不滿。趙王司馬倫入京

廢后

,卻又走向了專權的老路。司馬家其他宗親王眼見朝政更替如此之易,也動了心思,紛紛打著“清君側”的旗號,爭奪京師,史稱

“八王之亂”

八王之亂後,中原王朝內亂嚴重,外族趁機入侵,五胡亂華開始了華夏最黑暗的一段歷史。

3、“倒黴蛋”

八王之亂的直接原因就是賈南風毒殺太子,可賈南風不毒殺太子就沒有八王之亂了嗎?

為何說:西晉的八王之亂是必然?

這是典型的因果倒置,八王首先要有作亂的能力才能使得王朝大亂,很顯然這份能力不是賈南風亦或者是被廢除的太子提供的,而是祖宗為了時局設立的,不說他們無心解決,

即便有心解決,地方豪強和諸王已經深度繫結,積弊已深,非大破能改。

八王之亂,賈南風負首要責任,可根本之因不在於她,無論是賈南風,還是慘死的司馬遹都不過是引發時代問題的倒黴蛋。

參考文獻

1、《漢晉春秋》、《三國志》

2、《太平御覽》、《宋書》、《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