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再生氣,批評孩子時也不能觸碰這條底線

作者:由 兒科鮑奶奶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4

郭世通這個名字怎麼樣

兒童的尊嚴是人類心靈裡最敏感的角落,保護兒童的自尊心就是保護兒童的潛在力量。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

自從隔壁新鄰居搬來,近20天內,每天晚上都能聽見女主人大聲喝斥孩子的聲音。說出來的話,即使我這個外人,聽著都很不舒服。

見過她的兩個孩子,一個3歲,一個5歲,都在上幼兒園。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但還缺乏足夠的自我控制能力,難免有犯錯誤、表現不好的時候。

於是,許多家長跟我的鄰居一樣,大吼大叫,或用斥責或嘲諷的語言,以期達到讓孩子反省的目的,例如:

“教幾遍了?你還記不住,笨死了!”

“玩具又到處亂扔,說幾遍了,沒腦子麼?”

“洗個手把水弄得滿地,就會給我惹麻煩。”

事實上,類似的訓斥、辱罵、抱怨等,不可能取得教育目的,反而會

令孩子反感,降低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長此以往,孩子還會產生抗拒、叛逆的心理。

再生氣,批評孩子時也不能觸碰這條底線

所以,批評孩子時,再生氣,也不能破壞孩子的自尊心,這是為人父母的底線。

呵護孩子的自尊心,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生活中,孩子因不堪忍受父母批評而離家出走、惡語相向、甚至抑鬱的事頻頻發生。

根源就在於父母過於情緒化,批評缺少分寸或暴露孩子隱私,傷了孩子的心,比如:

·公開場合批評孩子,不顧及孩子的感受。

·拿孩子的缺點和別人家孩子的優點相比較。

·總翻舊賬,揪住孩子以往的過失不放。

有些父母把對孩子的打壓當成抗挫折教育。殊不知,他們幼小的心靈十分敏感脆弱,來自父母的打擊和否定,會導致其

產生自卑心理,甚至影響他的價值感和存在感

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中,徐媽媽採用的就是打擊式教育。在她的評價中,兒子身上都是毛病,沒有優點,導致孩子對自己失去了信心。因此在傅首爾誇他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就是否定自己。

相比之下,著名學者胡適的母親,卻是一位高明的媽媽。正如胡適文章中所寫的:“幼年時犯錯,媽媽只會關起門來責罰,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

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胡適對媽媽的愛和感激。

再生氣,批評孩子時也不能觸碰這條底線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願我們都學會給孩子“留面子”,保護好孩子自我完善的動力,留住其潛能和自信。

恰當的教育方式,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信任

批評孩子的目的,是喚醒他的自省力和驅動力。同理,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應該把尊重和信任放在首位。

《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曾經是一個有多動症的孩子,總有一些奇思妙想,課堂上也不能安靜。剛上小學一年級不久,就被老師多次批評並找家長勸退。但她的媽媽向她隱瞞了實情,保護了她的自尊心,而且始終對她的優點進行鼓勵,讓她充滿信心,不僅順利完成了學業,後來還成為日本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作家。

黑柳徹子的經歷,告訴我們:想讓孩子越來越好,並不是靠責罵和羞辱的方式。給孩子多一點耐心與時間,透過巧妙地提醒和暗示,孩子會主動自發地改變。

如果必須批評孩子,家長也要把握分寸,做到以下幾點:

·情緒平和,不大吼大叫。

·避免嘮叨和翻舊帳,就事論事,點到為止。

·能理解孩子的行為動機,更善於鼓勵孩子。

再生氣,批評孩子時也不能觸碰這條底線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那麼,家長髮現孩子的優點,及時表揚,就如同給孩子貼上“紅標籤”,能影響他成為我們所期待的樣子。

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與父母必有較量,孩子贏了是喜劇,父母贏了是悲劇。

我們的兒女,都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如同成長中的小樹,我們不僅要為他修枝剪葉,更要用溫柔綿長的愛,給予他生長所需要的力量。

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家長修煉的過程。智慧的家長會順應孩子的成長,給批評加上不同的包裝,如同一份禮物,不僅能讓孩子愉快地接受,還能激發他對生命的熱情和信心,成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