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用極簡的手法,展開歷史畫卷:揭秘紀錄片《中國》拍攝幕後故事

作者: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5

紀錄片是怎麼拍的

“你看著歷史,歷史也在看著你。”每一箇中國人都應該對自己國家的歷史有所瞭解。可“中國”這個命題是如此宏大,汗牛充棟的史書都寫不盡幾千年的滄桑與輝煌,若要拍成一部以此為名的紀錄片,難度可想而知。

但《中國》做到了——12月7日晚間,紀錄片《中國》正式開播,隨即便登上熱搜,並獲得大量好評。截至12月14日,《中國》已播出5集,網路點選量超過8000萬次,豆瓣評分高達8。5分。有豆瓣網友表示,《中國》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有一種電影質感,靜下心來觀看,彷彿自己就是處於那個環境之中。

《中國》共三季,目前熱播的第一季共12集,講述自春秋至盛唐各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追溯今日中國和中國人“來時的路”。

用極簡的手法,展開歷史畫卷:揭秘紀錄片《中國》拍攝幕後故事

《中國》劇照

與《河西走廊》是同一個主創團隊

第一季節目中,從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早期思想的形成,到秦漢時期國家制度的初步建立與完善,從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中心南移、多民族融合到隋唐時期鞏固大一統和多民族、開放、包容的盛世,《中國》隨著歷史的車輪,對國家制度的演變與發展、民族的衝突與融合、文化的交流與創造、歷史發展的自然規律進行了多層次的探討,對華夏曆史進行了多維度的認知和覆盤。

據瞭解,《中國》與豆瓣評分高達9。7的爆款紀錄片《河西走廊》有著同一個主創團隊,從籌備到完成,用了將近五年的時間。在製作方面,《中國》選擇了去劇情化、純紀實的表現形式;而在呈現方式上則利用了場景模擬、角色出演、故事講述、自然風光等各種手法,將當時的歷史深入淺出、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觀眾眼前,看來絲毫不覺枯燥。

用極簡的手法,展開歷史畫卷:揭秘紀錄片《中國》拍攝幕後故事

《中國》劇照

在視覺上,《中國》由指導過《芳華》《老炮兒》《我不是潘金蓮》的電影攝影指導羅攀掌鏡,在他的視覺設計下,《中國》打通了紀錄片與影視劇的試聽語言壁壘,融匯戲劇舞臺的假定性和象徵性手法,建立起鮮明的、自成一系的美學風格。用假定性來表現真實感:一堵高牆,就是一座城池;一扇大門,就是一座宮殿;一面壁畫,代表了敦煌盛況;一座屏風,隱喻著一個盛唐。

周濤與何炅擔綱配音 大量實力派演員出演角色

該片的音樂創作既不像電影,也不像紀錄片,更像是一部音樂劇或舞劇的創作方式,邀請到經典電影《一代宗師》《花樣年華》《十面埋伏》的配樂大師梅林茂坐鎮,全片擬定了五個音樂主題:憂傷,歡樂,悲傷,愛情,希望。這五個主題貫穿全片,用以表達共通的情感。此外又為每一集的人物和故事單獨做了自己的音樂主題,更具體,也更具功能性。

《中國》的配音也區別於以往紀錄片客觀冷靜的單一男聲,由周濤與何炅兩位情緒飽滿的男女聲分配。值得一提的是:為保證故事演繹的生動性和話題性,《中國》選用了大量實力派演員,其中有北京人藝、國家話劇院的老戲骨,也有何炅、汪涵、於朦朧這樣常年活躍在觀眾視野中的熟面孔。觀眾透過觀看實力派演員立體的表演,能夠更加清晰理解歷史人物性格、梳理歷史脈絡。

用極簡的手法,展開歷史畫卷:揭秘紀錄片《中國》拍攝幕後故事

《中國》劇照

《中國》劇照

《中國》總導演李東珅和周豔在導演闡述中表示,紀錄片《中國》,是一部影像化的中國通史,是瞭解歷史發展的簡明綱要。中國歷史的悠久和豐富,為紀錄片創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以往多數歷史類紀錄片,更注重深入某一段歷史、某一個主題或者某個事件、某個人物,挖掘其中故事和細節。但這樣的做法,顯然無法滿足《中國》這樣一個選題的需要。

用影像著史,敘事必須先“舍”後“取”。導演們首先放棄了對歷史系統、連貫、全面的介紹,放棄了編年史的記錄方式,放棄了純主題化的講述方式,放棄了深入挖掘和考據歷史細節。“我們不講宮鬥、權謀,不渲染戰爭、權變,把社會、生活、經濟都作為背景,去探尋歷史中沉澱下來的思想價值和制度價值。”

用極簡的手法,展開歷史畫卷:揭秘紀錄片《中國》拍攝幕後故事

“去探尋歷史中沉澱下來的思想價值和制度價值”

同時被放棄的還有很多——“無論怎樣努力,我們都無法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更無法還原那些事、那些人,無法還原他們的語言,更無法還原他們的情緒和想法。再逼真的模擬,都還是假的,甚至可能是錯的。所以我們決定放棄,放棄搭建宮殿樓宇,放棄表現細節,放棄特寫,放棄對白。”兩位導演透露,他們最終選擇用大量全景畫面,重點去表現無論古今人們都共通的狀態:吃飯,喝水,飲酒;讀書,寫字,思考;聚會,爭論,出行;悲傷,喜悅,興奮;徘徊,震驚,憤怒……“我們希望歷史像一幅畫卷那樣,慢慢展開,令人懷想。”

紅星新聞記者 張世豪 任宏偉 圖據片方

編輯 喬雪陽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用極簡的手法,展開歷史畫卷:揭秘紀錄片《中國》拍攝幕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