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藝術家說|張淳:濟南國際雙年展將助力塑造國際藝術城市品牌IP

作者: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5

什麼叫ip款

編者按:“2022濟南國際雙年展”火出圈了!自展覽開展以來,每日有數以萬計的觀眾從各地奔赴主展區山東美術館、濟南市美術館,看展覽、拍照片、社交平臺秀打卡……花式玩轉雙年展。

作為山東首個由政府主辦的美術類國際雙年展品牌,“濟南國際雙年展”不僅是文旅勝地,更是集當代性、國際性、專業性、學術性於一體的高層次藝術展示平臺,同樣吸引了國內外多名藝術家前來觀看展覽,討論展覽。

他們中既有本屆展覽的參展藝術家,也有活躍在不同藝術領域的藝術大咖。儘管他們行程普遍匆匆,還是分別在山東美術館、濟南市美術館兩大主展區捕捉到了他們的身影,並對他們進行了現場採訪。透過藝術家們的“觀眾”視角,以“藝術家說”的欄目形式,陸續推出藝術家訪談,從藝術創作者的角度闡釋展覽主題、展覽風貌和展覽意義。

藝術家說 | 張淳:濟南國際雙年展作為泉城文化名片,將助力塑造國際藝術城市品牌IP

1月29日,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黨委書記、院長張淳到濟南市美術館展區參觀雙年展。

藝術家說|張淳:濟南國際雙年展將助力塑造國際藝術城市品牌IP

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成為鮮明特點

參展藝術家年輕化彰顯雙年展的

新鮮活力

問:請您給我們分享一下參觀完本屆雙年展的感受?您認為本屆雙年展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張淳:我是第二次參加濟南國際雙年展,深刻地感受到這一屆濟南國際雙年展非常新鮮,很有活力。首先,參展藝術家普遍年輕化,以中青年藝術家居多,很多剛畢業的研究生或正在讀博的年輕藝術家也參加了展覽,我覺得這是特別好的一點。其次,藝術與科技的融合是本屆雙年展一個比較鮮明的特點。展覽中有很多高科技作品和新媒體作品,還有一些不一定是高科技,但是關注全人類科技發展的作品。再次,展覽中“異彩與同源”板塊的作品,也非常多元化,很精彩。

藝術家說|張淳:濟南國際雙年展將助力塑造國際藝術城市品牌IP

雙年展與高等美術教學雙向互動

推動高校教學體系創新發展

問:您在高校藝術教育領域既是領導和專家,又是著名的藝術家,您認為濟南國際雙年展對高校的美術教學及年輕藝術家的創作,有哪些啟示或影響?

張淳:我覺得濟南國際雙年展與高等美術院校的教學有三個方面的聯動關係。第一,很多高校的教師或學生參與展覽,從而帶動和活躍高校的藝術創作。第二,雙年展會刺激青年學生或教師的藝術創作,在藝術創作上起到引領或促進作用。第三,一種更深層次的互動關係是,可能會從另一種角度帶動或促進中國高等藝術教育課程或教學體系的改革。比如本屆雙年展中的很多虛擬模擬類的新媒體作品,並不完全是靠學生自學完成,或是在社會上靠自己摸爬滾打就可以的,事實上是有一套非常科學嚴謹的系統教學體系。例如中央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等,近些年一直在虛擬模擬的教學和課程推廣上進行實驗或實踐,對藝術創作形成了比較明顯的推動作用。

因此,我認為雙年展與高等美術教學或年輕藝術家創作之間是雙向互動的關係。展覽會促進高校對課程設定進行新的變革,或者對課程體系進行重新思考,包括如何跟傳統相結合等,將來都會重新運用到學校的課程設定中;反過來,學校打造或設定了什麼樣的課程,就會塑造出什麼樣的藝術家,而藝術家就會產生什麼樣的作品。這其實是一種一體化、系統性的聯動關係。尤其是在現代中國,因為中國藝術家的教育跟一些西方國家還不太一樣,大部分中國藝術家都出自美術學院、專業院校,或者是受過專業院校的訓練。從這個角度講,高等藝術學院的美術教育系統建設、課程體系建設,或者是整個知識體系的建設就非常重要。所以,雙年展在高等美術教育或年輕藝術家培養方面,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藝術家說|張淳:濟南國際雙年展將助力塑造國際藝術城市品牌IP

打造具有濟南特色的雙年展

是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問:“濟南國際雙年展”是山東第一個國際化美術展覽品牌,自2020年舉辦首屆展覽以來,在國際上引起了極大轟動。兩屆雙年展共吸引了來自40多個國家的500餘位藝術家參展,中央電視臺、德新社、美國全國廣播公司等200多家國內外媒體進行了宣傳報道。透過濟南國際雙年展,讓濟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更具國際風範。您認為濟南國際雙年展對推動國際藝術城市發展具有哪些積極作用?

張淳:毫無疑問,一個城市的博物館、美術館的建設或品牌展覽的建立,對這個城市的發展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不論到哪個國家的城市旅遊,一方面關注其風土人情,另一方面是想了解它的文化建設,所以,博物館、美術館其實是一個城市的標誌性名片。如果一個城市沒有比較有代表性的展覽系統、展覽機制或展覽品牌,就很難說它是一個非常一流的國際性大都市。

從這個角度來講,近些年濟南的發展非常快,我們特別高興地看到濟南有了屬於自己的雙年展。當然,中國乃至全球的雙年展特別多,威尼斯雙年展、惠特尼雙年展、武漢雙年展、廣州三年展、上海雙年展等,那麼如何做出有濟南特色的雙年展,我覺得是一個擺在濟南人面前,或者濟南文化界乃至山東文化介面前的重要責任和課題。因為展覽很多時候都會比較接近,就像我們看建築、看高樓,到紐約、到巴黎、到倫敦去看都差不多,但是如何體現一個城市、一個族群或一個區域的文化認知與內涵,其實是最重要的。這也是向全世界、向更廣泛的人群展示城市文化形象的關鍵點。

藝術家說|張淳:濟南國際雙年展將助力塑造國際藝術城市品牌IP

科技與藝術密不可分

科技的傳播和發展離不開藝術

問:您剛才談到濟南國際雙年展中運用的科技元素特別多,新科技、新媒體的手段的運用使作品在視覺呈現上產生了更多新的形式。您認為新媒體藝術對比傳統繪畫藝術,有哪些不同和改變?請您展望一下未來視覺藝術的發展方向?

張淳:科技與藝術的融合,並不是從近些年才開始的,其實在中外藝術發展史上,科技與藝術是分不開的。以油畫為例,油畫的產生和發展一直伴隨著材料的革新。最早並沒有油畫,是從壁畫、坦培拉發展到油性顏料,後來又從室內的油性顏料變成室外行動式的管狀顏料,才產生了印象派以及後來材料的革新,所以油畫跟科學並沒有截然地分開。從當今科技發展的角度來講,新媒體藝術作品增強了觀眾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過去,古典藝術被懸掛在博物館、美術館中,高高在上,跟觀眾有一定距離。但現在透過新科技的運用,人人都有電腦和智慧手機,無形中拉近了觀眾與藝術作品之間的距離,而且觀眾可以參與到藝術作品的創作之中,我覺得這是最重要的。所以,科技的普及、應用和推廣,與藝術的傳播和發展,其實二者是一種內在的連結關係。同時,在今天這個科技大爆發的時代,公眾對科技的喜愛程度遠超過去任何一個年代,而科技的傳播是離不開藝術的。比如我們現在使用的各種軟體、APP中,藝術的含量非常大。要想把一種科技傳播好、講述好,蘊含於其中的藝術因素必不可少。所以,我認為很難將科技與藝術截然分開。整個時代、整個社會、全人類都需要科技的發展,也同樣都需要一種藝術的傳播方式或一種內在的藝術理念,科技與藝術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發展的。

藝術家說|張淳:濟南國際雙年展將助力塑造國際藝術城市品牌IP

藝術是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

沒有交流便沒有世界

問:剛才您講到日本藝術家執著、認真的態度,韓國影像藝術具有細膩的特點,澳大利亞藝術家具有開闊的思維等,那麼您覺得透過雙年展這種形式進行國際間的交流,對於中國藝術的發展,特別是中國藝術家的創作,有哪些借鑑意義?

張淳:我認為交流是當下人類社會的核心主題,正如本屆濟南雙年展的主題“共生世界”所闡釋的那樣,這個時代已經離不開交流了。例如微信、推特、Facebook等都是為了促進交流,打通人和人之間、各民族之間、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隔閡。這其實就是“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一種理念,而且體現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可以隨時跟國外的親人通微信、通電話,距離並沒有隔斷人們之間的交流。交流是當下的一種常態和必不可少的方式,如果沒有交流,人的整個精神狀態和生存狀態都將無法想象。交流中,除了物質之外,很重要的還有精神和思想的交流,而藝術便成為交流中的一個重要渠道。因為藝術始終是對社會、世界、人生很多深刻問題的提問或追問,而這些問題又引發了觀眾更深層的思考或對世界的洞見。所以,跨民族、跨地域、跨國度的交流顯得越發重要,它能夠由外及內地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並以藝術的形式打破彼此之間的隔閡。我認為沒有交流便沒有世界。之所以大家會認可虛擬現實的作品,是因為在虛擬世界中很多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被打破了,包括元宇宙中建構的現實中所沒有的虛擬連結,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因此交流無論在生活還是在藝術中都特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