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作者:由 建築塵封歷史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08-23

太武帝怎麼死的

大家好,我們的建築塵封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北魏軍抵達姑臧城下後,拓跋燾發現這裡水草豐盛,和李順說的完全不同,後悔來晚了。可是沮渠牧犍還沒有看清雙方的實力差距,他還想抵擋,他的兩個侄子卻看得很清楚,分別向北魏投降,於是沮渠牧犍不得不帶著文武5千人“面縛請降”。

一、拓跋部最落後,卻發展最快

魏晉南北朝的北方各族中,鮮卑是和匈奴、羯、氐、羌四大族並列的大族,這個大族又有很多部族。在兩晉以前,鮮卑部落中最落後的一支是拓跋部。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拓跋部落後的原因,並非這個部落不願意接受新的文明,而是因為他們內遷的時間最晚。拓跋部是在被東漢擊潰的匈奴西遷之後,才得以填補匈奴離開的真空,從大興安嶺地區逐步遷徙到內蒙。

而拓跋部來到塞外的內蒙時,內附漢朝的南匈奴已經在長城內聚居多年了。

公元258年,正值曹魏司馬昭專權的時代,拓跋部來到了盛樂(即今和林格爾),並在此安穩定居。

8年以後,司馬氏建立晉朝,完成了三國一統,塞內外各族紛紛表態支援司馬氏,因此他們都得到了晉朝的承認。結果,就是在強大的晉朝庇護下,各民族得以和諧發展。

匈奴劉淵反晉時,拓跋部堅定地站在了晉朝一邊,他們在幷州刺史劉琨的指揮下,每出戰必大獲全勝,以至在晉朝軍隊面前兇悍無比,佔盡心理優勢的後趙石勒軍團,只要聽說有拓跋部參戰,士氣立刻變得低落,而石勒本人就最怕拓跋。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晉朝也不虧待拓跋,劉琨與拓跋部首領拓跋猗盧結為兄弟,奏請封拓跋猗盧為大單于,並封為代公,允許拓跋猗盧在關內的代郡遊牧。

公元315年,晉朝封拓跋猗盧為代王,正式允許他以盛樂為中心建立國家,又允許他可以進入代郡和常山郡內遊牧。常山郡更在代郡以南,是以今天石家莊為中心的河北地區,對拓跋猗盧開放了常山郡,說明了晉朝對拓跋猗盧的完全認可。

可是在拓跋部的代國已經具備了國家的基本雛形之後,卻在公元376年被前秦苻堅所滅。代王拓跋什翼犍和兒孫們被遷到了長安,他6歲的孫子拓跋珪則留在了代國。

拓跋代國被滅10年後,公元386年正月,拓跋珪在代國故地牛川宣佈復國,4月改代稱魏,拓跋珪自稱魏王。

公元398年12月,拓跋珪在平城(今大同)即皇帝位,正式建立魏國,這就是歷史上的北魏。

拓跋珪對拓跋部的貢獻,是完成了初創艱難的三大步:

第一大步是恢復代國,保住了滅國後面臨分崩離析的拓跋部的精神和血脈;

第二大步是統一了拓跋各部,更滅了強鄰後燕,國土涵蓋今天的山西和河北地區,成為一個區域性強大國家;

第三大步是推動拓跋部從遊牧向農耕轉變,使得入關最晚,最落後的拓跋部縮小了與其他部族的文明差距。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拓跋珪是個不世出的英雄,因為他的每一大步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都使得拓跋部發生跳躍性發展。

而拓跋珪之後,他的孫子拓跋燾更將北魏帶入了另一個劃時代的高峰。

二、使柔然稱臣

公元423年,16歲的拓跋燾即皇帝位,這個年齡和他的爺爺拓跋珪在牛川恢復代國的年齡一樣,爺孫倆都是英雄出少年。

北魏在拓跋燾即位時,由於他的爺爺拓跋珪和父親拓跋嗣的推動,整個民族的漢化程度已經非常高。拓跋燾的父親拓跋嗣給他留了六位輔政大臣,這六位大臣中,就有著名的漢臣崔浩。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拓跋燾本人聰明大度,心胸寬廣,他即位時,北魏面臨的形勢依然非常嚴峻,處在東南西北四面強敵的環繞中。

北魏面臨的敵人,除了北面的柔然和南面的劉宋,在東面,有漢人的北燕政權;在西面,有匈奴人赫連勃勃建立的強大的大夏和盧水族人建立的強大北涼。

對北魏來說,劉宋雖然強大,可是雄才大略的劉裕剛死,他的兒子劉義符並不是個好皇帝,因此短期內還不會對北魏構成威脅。再加之拓跋燾最信任的漢臣崔浩的漢人情節,使得拓跋燾並不急於和南朝劉宋發生碰撞。

拓跋燾著手要解決的,就是他的兩個北方強鄰,大夏和柔然。

可是,還沒有等拓跋燾動手,柔然主動向北魏發起了進攻。

柔然也是鮮卑族,他們佔領著今天內蒙以北,包括外蒙在內的廣袤北方地區。對柔然來說,北魏是個強大而具有威脅性的鄰國,掌控著他們進入最繁華中原地區的通道,嚴重阻礙著他們進出溫暖中原的道路,因此是他們必須征服的國家。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拓跋燾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424年8月,柔然向北魏發起了主動進攻,他們以6萬騎兵出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攻陷了拓跋部起家的盛樂。

草原民族只認強者,因此只能以武制武。拓跋燾的膽識和魄力就在於,他雖然只有17歲,卻並沒有只讓手下的將軍們應戰,而是毅然率大軍親征。

拓跋燾大軍以三日二夜的行軍到達雲中,結果被以逸待勞的柔然騎兵圍了50多重包圍圈。眼看著柔然騎兵的包圍圈越縮越小,馬匹挨在一起就像厚厚的城牆一樣向前推進,北魏士兵們驚慌失措,軍心不穩,可是17歲的拓跋燾卻神態自若。士兵們見皇帝如此,軍心頓時穩定,大家奮勇廝殺,一舉射殺柔然部帥,反而使得柔然可汗大檀驚恐逃跑。北魏軍乘勝追擊,殺了柔然數千人,獲得馬匹1萬餘匹。

拓跋燾剛即位柔然就大舉進犯,讓拓跋燾恍然意識到,他的第一外敵就是柔然,於是,他於同年12月,遣平陽王長孫翰率領5萬騎兵襲擊柔然,將柔然趕往大漠深處。

第二年即公元425年,拓跋燾又分兵五路向柔然進攻。各軍抵達漠南後(今二連浩特以南的內蒙地區),拓跋燾命令捨去輜重,全軍輕騎並只攜帶15日的糧食,大軍以突襲姿態向柔然進攻,又將柔然驅往北方。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公元429年,拓跋燾正準備對柔然大規模用兵時,一份南朝的通牒讓他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這時,正是南朝劉宋的勃勃上升期,第三任皇帝劉義隆殺了前皇帝劉義符的三位輔政大臣,穩固了自己的權力,啟動了元嘉之治,並積極準備北伐。意氣風發的劉義隆在戰前給拓跋燾發了一份通牒,要求歸還黃河以南地區,否則就武力討取。

南朝的行動,讓拓跋燾陷入兩面作戰的境地,如何決策?需要拓跋燾的智慧和魄力。

拓跋燾決定先打柔然,他認為相比柔然,南朝並不可懼,因為南朝只是要黃河以南,而柔然是要他的國,黃河以南的地區,失去了還可以收回,而失去國家則喪失了根本。

因此拓跋燾並不在意南朝的威脅,而是起大軍北伐柔然,這次同樣在抵達漠南時拋棄輜重,又以突襲姿態打得柔然可汗大檀逃之夭夭,不知所蹤。這次拓跋燾下了一戰而永久解決柔然問題的決心,將柔然國打得四分五裂,各部落首領爭相逃散,各地的牛羊馬匹成了無主之物。拓跋燾乘勝分兵追逃,掃蕩東西五千餘里,南北三千餘里,從此柔然一蹶不振。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柔然可汗大檀死後,他的兒子吳提立繼承汗位,並向北魏納貢稱臣。

三、滅赫連大夏國

拓跋燾向柔然用兵時,南朝劉宋果然乘機奪取了北魏黃河南岸的幾個城市,可是,拓跋燾解決完柔然後,立刻用兵南面,又將黃河南岸的幾個城市奪回。

解除柔然的威脅後,拓跋燾開始對西面大夏進行最後一戰。

大夏是匈奴鐵弗部建立的政權,地盤在今天的寧夏,陝北和內蒙古烏海、鄂爾多斯等地,開國君主赫連勃勃以嚴酷法令治國,比秦的統治有過之而無不及,國內百姓困苦,可是軍隊戰鬥力很強,尤其在赫連勃勃嚴酷的刑法之下,武器製造得非常精良。

之所以說拓跋燾解決柔然後是對大夏的最後一戰,是因為拓跋燾對柔然用兵時,其實也在同時對大夏用兵,特別是公元425年,大夏王赫連勃勃死後,拓跋燾乘著他的幾個兒子爭權奪利的機會,主動發起過進攻。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公元427年,拓跋燾對大夏國展開了決戰。這次決戰中,拓跋燾身為國主,衝鋒在前,作戰中,他馬失前蹄,還差點成了大夏人的俘虜,手上還中了流箭,可是最終攻下了大夏國的國都,堅固無比的統萬城(今陝西榆林和靖邊之間)。大夏王赫連昌逃往上邽(今天水)。

緊接著的第二年,拓跋燾繼續派軍向上邽的赫連昌進攻,活捉赫連昌。可是赫連昌的弟弟赫連定逃往平涼繼續稱帝,延續大夏國祚。

公元430年,乘著拓跋燾北伐之際,赫連定居然聯合南朝劉宋對北魏進行夾擊,雙方還擬定了瓜分北魏的協議。

這時,拓跋燾已經解決了柔然,他還是放過南朝,全力打大夏。

拓跋燾對大夏以兩路用兵,先用始平公拓跋隗歸一軍吸引大夏的主力,自己親率一軍乘虛攻打平涼。

始平公拓跋隗歸忠實地完成了拓跋燾的任務,他這一軍不但吸引了大夏軍的進攻主力,更讓赫連定又派出數萬人支援,使得平涼更加空虛。拓跋燾親率輕騎抵達平涼城下,將平涼城團團圍住,為避免犧牲,他並不攻打,而是斷了平涼城的水源和糧草。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赫連定在水源被截斷的情況下,不得已突圍,結果被殺得單騎落荒而逃,他準備投上邽,結果在第二年,即公元432年被北魏屬國吐谷渾抓獲,送到北魏京城平城處死。

至此,存在了24年的大夏國滅亡。

大夏滅亡後,拓跋燾在北方的對手,只有兩個小國了,即東面的北燕和西面的北涼。

四、滅北燕和北涼

相比北涼來說,北燕對北魏的地理位置更加重要,因為它包含了今天河北和遼寧的靠海地帶,是海鹽的重要產地。可是實力卻很弱小。

拓跋燾滅大夏後,立刻馬不停蹄親征北燕。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公元432年7月,拓跋燾在濡水(今灤水)駐留,徵發幽州地區各族百姓萬餘人運送攻城器具,之後抵達北燕都城和龍(今朝陽市)。

拓跋燾的實力雖然比北燕強大得多,可是他依然不想硬拼,而是想慢慢動搖北燕根本,使得北燕不戰而滅。因此在圍困和龍城時,不斷對北燕其他城市進行攻略,之後將北燕的六郡3萬戶百姓遷入幽州。

北燕本來就國小人稀,被遷3萬戶已經遭受了沉重打擊,之後拓跋燾不斷對北燕進行蠶食,使得北燕疲勞不堪。公元436年,北魏僅派1萬軍打和龍城,結果北燕王馮弘將宮殿付之一炬,然後裹挾全城百姓逃往高句麗。

北燕被滅後,就只剩下了北涼。

北涼本是漢人段業建立的,最初只有涼州一郡。後來盧水族人沮渠蒙遜殺段業自立,向東擴張到姑臧(今武威),將這裡做為都城,後又向西擴張到了敦煌,佔領了豐茂的河西走廊,這裡水草豐盛,是牛羊馬的天然牧場,而且位於東連中原,西接西域的交通要道,貿易十分發達,因此,北涼雖小卻富裕。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北涼的國主沮渠牧犍是沮渠蒙遜的兒子,他表面上對北魏稱臣,卻一直不安分,想做西域地區霸主,因此挑撥著西域各國背離北魏。

拓跋燾滅了北燕後,本打算乘勝滅北涼,被剛出使北涼回來的尚書李順勸阻,理由是連年征戰,軍隊勞苦,因此需要修生養息,而且北涼荒涼,對這個地方征戰弊大於利。

三年之後的公元439年,拓跋燾越來越感覺到沮渠牧犍有貳心,於是在漢臣崔浩的支援下率軍親征北涼。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如何統一紛亂的北方,成為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於是,北涼的歷史也就此終結。

北涼被滅,標誌著從公元304年氐族李雄在成都稱王建立成漢,以及匈奴劉淵在左國城(今離石)建立漢趙,至公元439年北涼滅亡為止,歷經135年的十六國時代結束。至此,華夏大地上只剩下兩個主要的政權,即北魏和南朝宋,這兩個政權形成了南北對峙。

雄才大略的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成了十六國曆史的終結者。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