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作者:由 閱己閱奇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1-10-21

大理寺丞是什麼職位

狄仁傑可謂是前些年大火的IP,各種影視作品湧現,使得觀眾們認為狄仁傑是一位斷案如神的神探。但是歷史上的狄仁傑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真的斷案如神嗎?或許狄仁傑要遠比你想象的厲害!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少年狄仁傑

狄仁傑年少時就與眾不同,不像其他小孩一樣心野貪玩,反而是喜歡一個人靜靜地看書,

勤奮好學,志向高遠

有一次他家的門人被害,縣衙裡的官差前來盤問案情,狄府裡的老老少少都忙不迭地前去接受問話,惟獨狄仁傑仍待在房裡拿著一本書坐著一動不動。官差見此狀況,大怒,心想,“嘿,你這小子可以啊,竟然敢無視官差查案!”於是凶煞煞地去責問狄仁傑為何不接受盤問。只見狄仁傑書不離手,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我正在跟書中的聖賢對話,尚嫌時間不夠用,哪有空理你們這些凡夫俗子!”(

黃卷之中,聖賢備在,猶未對接,何暇偶俗人而見耶?

)可見狄仁傑對讀書的痴迷。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小小年紀的狄仁傑為何沉迷讀書不能自拔呢?一來是個人的性格所致,二來是家庭環境的影響。

狄仁傑出生時正值貞觀四年(公元630年),此時在唐朝正處於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的和平時期,但狄仁傑的童年過得並不穩定。狄仁傑雖不是出生於名門望族,但他家也算是書香世家,祖上大多身居官位。史料記載,狄姓源自於姬姓,周成王封他的同母第孝伯於

狄城

(今甘肅臨洮),於是以地名為氏。春秋時期狄黑就是孔子學生。西漢時期,狄黑的裔孫狄山在朝中擔任博士,狄姓在甘肅天水一帶逐漸發展為豪族大家。前秦末年,狄山的後裔狄伯支參與到北方的紛爭之中,成為後秦的開國功臣,頗具地位。但由於局勢動盪,到狄伯支的孫子狄恭時,整個家族

移居太原

,因此史書記載狄仁傑為太原人。

狄恭的孫子狄孝緒,是唐朝初年的重要官員,官至尚書左丞,地位相當顯赫。狄孝緒即是狄仁傑的祖父,雖然他官階較高,但功績一般,因此最終僅獲得臨潁男這麼個爵位(唐代爵位中最低一級)。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狄仁傑的父親狄知遜是狄孝緒的第五子,因為父親在朝中為官,家業富足,因此狄知遜小時候受到良好教育,長大後參加科舉考試進入仕途。但狄孝緒仕途坎坷,沒做過什麼大官,都是參軍、縣令、長史這種小官。由於父親做的都是地方官,雖然能吃飽穿暖,但也與大富大貴無緣,因此年少時的狄仁傑並未養成富家子弟的那種驕奢淫逸的惡習。再加上

狄仁傑跟隨父親宦遊各地,見識了帝都長安的繁華、江南水鄉的婉約、三峽兩岸的奇美、漢中盆地的靈秀、中原大地的渾厚,可以說,小半個中國都留下了狄仁傑幼年時的足跡。童年時這些不平凡的經歷不僅增長了狄仁傑的見識,更磨練了他的意志。

足跡遍佈小半個中國的狄仁傑,見識大開,傳統的儒家書籍難以滿足他的胃口,於是開始博覽群書,其中就包括很多醫學典籍等雜書。電視劇中的狄仁傑精通醫理也並非是編劇們隨意捏造的,現實中估計也是如此。豐富的人生經歷使得狄仁傑具有超越常人的見識,心懷高遠的志向。據記載,善於相面的高僧海濤法師遇見年幼的狄仁傑時,大為吃驚,直言狄仁傑

“此兒郎日後當位極人臣,百姓有幸,蒼生有賴!”

初入仕途

做為家中長子,狄仁傑繼父親之後,在唐高宗顯慶中期(約656-661年)透過明經考試步入仕途。此時狄仁傑還不到30歲,初入仕途沒啥做官的經驗,加之年輕人性情秉直,當官當得並不順利。

狄仁傑科舉入仕的首任官職是汴州(今河南開封)判佐,相當於現在機關裡的科員,沒啥權力。即便如此,剛剛上任的狄仁傑還是遭到了當地官員的誣告。具體是因為何事被誣告,史料並沒有記載,極大機率是狄仁傑性格耿直,跟愣頭青一樣而得罪了地頭蛇。好在唐朝的制度完善,即使是舉報小官員,也需要中央派出的特使負責審理。剛好負責審理狄仁傑舉報案件的是頗具責任心且慧眼識賢才的

工部尚書閻立本

。他接到對狄仁傑的舉報後,親自審理,深入的調查後,閻尚書發現狄仁傑儘管才剛剛上任,但政績突出,業務能力很強,舉報之事純屬誣陷。於是閻立本召見狄仁傑,兩人來了個面對面交流。這一交流不要緊,狄仁傑的才能流露,令閻立本讚歎道“

足下可謂海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

”這個評價可謂是相當高了。

狄仁傑因禍得福。經過誣陷事件之後,狄仁傑的才能被閻立本發現。於是閻立本上奏唐高宗推薦狄仁傑擔任

幷州(今山西太原)都督府法曹參軍

。這個官職雖然也不大,但由於幷州是大唐王朝的發祥地,因此地位頗為特殊,這個官職相當於狄仁傑官升兩階。

在唐朝,都督府法曹參軍主要負責

司法刑獄

。狄仁傑在幷州任期內,執法嚴明,辦案講究公平公正,沒有出現冤案積案,深受當地百姓稱讚。狄仁傑在幷州任職約十餘年,在這期間,他雖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基層官員,但為人寬厚、為官盡責,為百姓做了許多實事好事,百姓為了紀念他而建立祠堂,年年祭祀。據《陽曲縣志》記載,直到明代,陽曲的狄公祠仍舊完好無損,祭祀不斷。

入京為官

上元二年(675年),狄仁傑迎來了人生的重要轉折點。因為政績出眾,才華難以掩飾的狄仁傑被調入長安,擔任

大理寺丞

。這是狄仁傑首次擔任京官。大理寺大家都熟悉,是當時最高的司法審判機關。大理寺丞主要負責的也是判案斷罪之事,這個官呢雖然不大,但也不小,主要特點是斷的案子多。當時大理寺積壓的陳案舊案非常多,監獄裡也是關滿了犯人,十分令人頭疼。要擱一般人,面對此種情況怕是難以下手,不知所措。但狄仁傑上任之後,不辭辛苦,日以繼夜,一年之內竟

審理了17000餘人

,把那些陳案舊案全給清空了。乖乖,這可不得了,當年負責考核官員政績的尚書左僕射劉仁軌聽說狄仁傑一年審理了17000人,大吃一驚,趕緊把狄仁傑的考核評級為

上下

(唐朝官員考核等級共分九等,如上上,上中,上下等等)。

上下

相當於第三等,這在當時已屬難得。狄仁傑擔任京官第一年就取得如此優異的政績,使得狄仁傑在朝堂之上想不突出都難,這也為狄仁傑之後的仕途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之後,狄仁傑又因公正執法、直言敢諫,受到唐高宗的賞識,被提拔為

侍御史

,調任御史臺,負責糾察彈劾官僚們的非法行徑。唐高宗直言期望狄仁傑“

為聯正天下

”,由此可見其對狄仁傑的信任與賞識。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狄仁傑影視形象

在御史臺任職期間,狄仁傑不畏強權,敢於彈劾奸臣佞臣,因而聲望大增,成為朝野首屈一指的人物。狄仁傑的名聲逐漸傳到時為唐高宗皇后的武則天耳中,狄仁傑的才能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這就為武則天統治時期狄仁傑的仕途打下基礎。

擔任侍御史期間,狄仁傑不僅展現了其在司法上的才能,他治理地方政務的才能也得以體現。唐高宗儀鳳年間,大唐帝國與吐蕃發生可大規模戰爭,導致關中西部諸州兵役繁重,社會矛盾加劇,時有兵士逃亡,聚為流寇,騷擾百姓。於是唐高宗派狄仁傑巡察此地,維持當地的穩定。狄仁傑抵達岐州之後,摒棄了官府的高壓政策,改為安撫為主,下令釋放已被抓獲的逃兵,併發給路費遣送回鄉,同時張榜於道,告示逃亡計程車兵如若自首不咎既往。這一政策取得很好的效果,逃亡計程車兵也是為生計所迫不得已而為之,因此見到告示之後紛紛自首,當地很快就恢復安寧。

狄仁傑此舉得到高宗極高的讚揚,回京之後被提拔為

度支郎中

,主管國家財政,可謂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官職。只可惜在此期間,唐朝政局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弘道元年十二月唐高宗病故,太子李顯即位,隨後武則天藉故廢去李顯,立自己的兒子李旦為皇帝,是為唐睿宗。此時皇帝的名號雖然在李旦,但他並無實權,武則天已是大權在握。大唐王朝進入武則天統治時期。

仕途坎坷

武則天掌權後,雖然對狄仁傑的才能有著充分的認識,但由於狄仁傑畢竟為前朝舊臣,一時間還難以取得武則天的信任,於是被

外放寧州充任刺史

。在任期間,狄仁傑妥善地解決了當地各個民族之間的糾紛,革除時弊,鼓勵生產,減輕百姓賦役,使得當地社會安寧、民心向善。狄仁傑的所作所為深得百姓尊重,當地人民

“立碑鐫文,以頌其德”

。如此耀眼的政績,狄仁傑很快被徵召入朝,擔任

冬官侍郎

(即工部侍郎,武周時期稱工部為冬官)。垂拱四年(688年)二月,狄仁傑被調遣至山東、河南一帶賑災,開倉放糧,救濟饑民。同年六月,狄仁傑充任江南巡撫大使,奉命至江南巡察,卻不想在此幹了一件大事。

當時,武則天派遣狄仁傑巡察江南,其實是為自己改朝換代做準備。光宅元年(684),徐敬業不滿武則天廢除唐中宗李顯和唐睿宗李旦、臨朝稱制的行為,以勤王救國、支援唐中宗李顯復位為名,謀士駱賓王撰寫《為徐敬業討武曌檄》號召天下,起兵於揚州。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江南一帶有著造反叛亂的先例,武則天在改朝換代之前需要穩住這地兒。對於武則天給予的政治任務,狄仁傑完成的情況應該不錯。狄仁傑從江南返回洛陽後就被提升為文昌右丞,可見得到了武則天的認可。但此事並未為後人認可,相關史料的記載也很少。更為後人稱讚的則是狄仁傑在江南

焚燬淫祠

之事。狄仁傑能在當時的環境下,跨越身上的政治任務,反對迷信,

焚燬淫祠一千七百餘所

,只留下供奉

夏禹、太伯、季札、伍員

的四所祠廟。此舉減輕了淫祠濫祀對百姓的禍害,掃除了百姓心中對鬼神的盲目崇拜,摒棄了傳統文化中的舊風陋俗,具有深遠的意義,為後世許多地方官所效仿,對移風易俗、淨化社會風氣起到了積極作用。

垂拱四年(688年),從江南迴來之後,狄仁傑被武則天提升為

文昌右丞

。官階雖然與原任的冬官侍郎相同,為正四品下,可職位與權力卻大多了。但是好景不長,當年九月被任命為豫州(今河南汝南)刺史,但上任僅僅個把月,就被貶為復州(今河北沔陽)刺史。官場上的大跌大落,真是刺激,其中又有何緣故呢?

狄仁傑擔任文昌右丞後沒多久,就被調任為豫州刺史。這個調任不屬於貶黜,而是武則天的常規操作,去為她穩定地方統治。武則天欲取替李唐直接稱帝,自然令唐朝宗室不滿。不少在地方擔任刺史的李氏宗室開始起兵反對武則天,企圖奪回政權,其中就包括豫州刺史

越王李貞

。但怎奈何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居樂業。老百姓對李氏當皇帝還是武氏當皇帝不感興趣,只想好好過日子,不願再起戰火。在此大環境下,李貞所募集計程車兵軍心不一、鬥志低下,一觸即潰。平定這些叛亂之後,武則天自然是要一查到底,該誅殺的誅殺,該流放的流放。對於距離洛陽不遠的豫州,仍殘留其中叛軍的黨羽必定不在少數,成了武則天的心頭之患,於是派遣狄仁傑前往豫州。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狄仁傑抵達豫州之時,當地官員以緝拿李貞黨羽為名已經抓捕了5000多人。狄仁傑宅心仁厚,實不忍心這些被迫捲入叛亂的百姓遭到誅殺。於是請求司刑使暫緩行刑,向武則天上了一道密表求情,乞求能夠寬恕這些罪犯。其實,這是一件相當危險的事情,當時正處於政權更替的敏感時期,武則天又好猜疑,弄不好就會蒙受為叛逆者開脫的罪名,遭致殺身之禍。然而幾千人的性命攸關,狄仁傑最終還是痛下決心,

不顧個人安危,上表求情

。武則天在看到狄仁傑的奏表後心裡肯定十分複雜,難免會對狄仁傑產生猜忌。但她也清楚,這麼多人不可能全部都是李貞的黨羽,其中大多數更是因為脅迫而參與謀反。於是武則天免除了這批人的死罪,改為流放至豐州(今內蒙古五原)。這批流放者到達豐州後,不忘狄仁傑的救命之恩,在當地立碑歌頌狄仁傑的美德。

狄仁傑在豫州雖然愛民如子,救了數千人,但也引來了武則天的猜疑。恰好當時宰相張光輔率領的平叛大軍還停留在豫州,縱容士兵在當地橫行霸道,為非作歹,不僅禍害當地百姓,還向當地官府要錢要糧。豫州剛剛經過戰火的荼毒,百姓疾苦不堪,官府府庫也是空空如也,哪有錢糧養活這一大批軍隊。狄仁傑對於張光輔的無理要求一概不予聽從,還正言斥責張光輔。張光輔因此懷恨在心,回朝後就彈劾狄仁傑出言不遜,侮辱宰相。武則天本就心有猜疑,直接將狄仁傑

貶為復州刺史

首次拜相

狄仁傑在復州刺史任職一年後,於永昌元年(689年)八月被

調任洛州司馬

。此後正值武則天奪取帝位期間,朝堂之上可謂是血雨腥風,大批重臣被殺,包括宰相張光輔、魏玄同、範履冰等人。這都是武則天為了穩固政權而為之。但是大量重臣被殺,導致朝中都是一些善於獻媚而無才幹的小人。為了充實官員力量,武則天將狄仁傑提升為

地官侍郎,代理尚書事務,並加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

這是狄仁傑首次拜相。但是經歷了前面的種種事情,狄仁傑也體會到官場險惡,行事更為沉穩。狄仁傑拜相之後,武則天問他:

“你在汝南為官時有良好的政績,但卻有人在中傷你,你可知道是誰嗎?”

狄仁傑答道:

“如果陛下認為臣做錯了,臣當改過;如果陛下明白臣並無過錯,這是臣的幸運。臣不想知道中傷我的人是誰,還會把他視為我的朋友。”(“陛下以臣為過,臣請改之;知臣無過,臣之幸也,不願知譖者名。”)

這正體現了狄仁傑的聰明之處。如此一來,則表明自己對被貶黜一事已經放下,會好好輔佐武則天。如果狄仁傑說自己想知道誣陷自己的人是誰,則表明對被貶黜一事仍舊耿耿於懷,反而會更加引起武則天的猜忌。經過官場起起落落,已經六十歲的狄仁傑自然知道伴君如伴虎,行事更加小心謹慎。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即使處處小心,官場風雲變幻還是令人咋舌,拜相不足半年的狄仁傑被捕入獄。狄仁傑自天授二年(691年)九月拜相,到次年一月被捕,不到半年時間狄仁傑就無辜地

由宰相成為階下囚。

究其原因,則是武則天統治初期政壇敏感。武則天初登帝位,自知李氏宗親以及前朝官員心中多有怨恨,便大施高壓政策,任用酷吏誅殺異己;鼓勵官員之間相互揭發告密,挖掘政敵,透過大誅殺樹立威信。許多無辜之人遭受牽連。酷吏來俊臣、周興、索元禮等人以心狠手辣、手段殘忍,又迎合武則天不安的心裡,投其所好,深得武則天的重用。

身陷牢獄

長壽元年(692年)一月,入相不到半年的狄仁傑

因來俊臣的誣告謀反之罪而被捕入獄

。由此可見,武則天雖然賞識狄仁傑的才能,卻僅僅因為一場誣告就立馬將其從宰相之位逮進大牢,可見也並非信任。

狄仁傑被捕入獄之後,來俊臣本想發揮自己的特長,對其進行嚴刑拷打,使其招認謀反,可沒想到狄仁傑竟痛快地承認謀反。狄仁傑說道:

“大周革命,萬物惟新,唐室舊臣,甘從誅戮。反是實”。

狄仁傑為何痛快地承認謀反呢?其實這也是狄仁傑大智慧的體現。來俊臣是朝中出了名的酷吏,手段殘忍,朝野皆知,狄仁傑自然心知肚明。與其遭受嚴刑拷打,不如先順著他的意思,既能

麻痺對方

放鬆戒備,也能免遭皮肉之苦,如此才能有機會想法子從中脫身。狄仁傑雖然已經承認罪行,但要處以死刑還需要武則天的親自批准。正是在這期間,狄仁傑趁著來俊臣等人戒備不嚴的時候,扯下被單的一角,向獄卒要來筆硯,悄悄地寫明自己的冤情,又拆開身上的棉衣,把帛書藏在棉衣的棉絮內,交給獄吏說:“天氣就要熱了,煩請把衣服交給我家人,讓他們取掉裡頭的棉絮,再送回來給我穿。”獄吏拿起那件棉衣左看右看,也看不出什麼毛病,於是就轉交給了狄仁傑的次子狄光遠。狄光遠拿到棉衣之後,知道其中可能暗藏玄機,於是仔細檢查,果然發現藏在其中的冤狀。於是急忙入宮向武則天獻上冤狀。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武則天之所以任用酷吏,是為了實行高壓政策,威壓反對自己的勢力。她自己也清楚,這些人其實沒啥才幹,指望他們輔佐自己治國理政根本沒戲。此時武則天對政權的掌控已經逐漸穩固,實在沒必要再借助這些酷吏去實施恐怖統治。況且此次下獄的除了狄仁傑還有其他兩位宰相,外加四位高官,都是朝廷的骨幹重臣。此案引得朝野震動,人人自危,影響惡劣。百官們紛紛上奏反對來俊臣等人的奸佞行徑,阻止他們殘害忠良。一時間掀起了反對酷吏政治的大討論,這也促使武則天逐漸動搖自己的高壓政策,重視狄仁傑等人入獄一案。最終經過武則天親自審理,證實狄仁傑等人實屬被冤枉,於是都被無罪釋放。

治理地方

狄仁傑雖被無罪釋放,但也沒能官復原職,而是被貶為

彭澤縣令

。這一年,雖然接連遭受牢獄的摧殘和貶黜的打擊,狄仁傑並未因此消沉。在彭澤任內,狄仁傑心繫百姓疾苦,

開倉放糧、賑濟災民,革新吏治、勤政愛民

,深受當地百姓擁戴。至今彭澤縣內仍建有狄公祠,感念其恩!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領李盡忠、孫萬榮興兵作亂,進攻河北。為了穩定河北動亂的局勢,武則天急調狄仁傑任魏州(今河北大名)刺史。魏州在當時處於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北方勢力要想進入中原,必須經過魏州。魏州若被攻陷,則洛陽地區的安全就難以保證。狄仁傑到任後,一面安撫百姓繼續從事農業生產以保障糧食供給,一面整頓軍備積極備戰。魏州在狄仁傑的鎮守下成為契丹亂軍難以逾越的屏障。之後,作亂的孫萬興在官兵和突厥人的聯合攻擊下戰敗身亡。戰亂期間,狄仁傑治理的魏州不僅未遭到破壞,反而百姓安居,農業豐收,成為當時河北最幸福的地方。當地百姓立碑頌德,感念狄仁傑的恩惠。之後,狄仁傑相繼被調任河北安撫使、幽州都督,主持當地的戰後生產工作。在此期間,狄仁傑恪盡職守,安撫百姓,打擊貪官汙吏,發展生產,辦了大量利國利民的好事,展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

再次拜相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

狄仁傑再次拜相,擔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授銀青光祿大夫

。此時狄仁傑已是68歲高齡。神功元年(697年)至久視元年(700年)是狄仁傑人生中最為平穩的三年,也是最後的三年。經過官場長期的風浪顛簸,狄仁傑終於能夠安穩下來。在最後這幾年裡,狄仁傑依舊沒有放縱自己,而是時刻為國家大事操心,思略定國安邦的策略。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也是在這三年裡,他與武則天間的君臣關係最為密切,武則天對狄仁傑也極為信任。一方面是因為武則天自身年歲已高,精力漸漸不支,需要一位德高望重、才智過人的重臣輔佐自己;另一方面狄仁傑在官場沉浮中並未消沉,也未表達出不滿情緒,雖然多次被貶黜,卻都能恪盡職守,造福一方,沒犯什麼錯誤。因此武則天十分倚重狄仁傑,常常稱呼他為

國老

。武則天考慮到狄仁傑年事已高,還特意囑咐其他宰相,若非國家大事就不要去煩勞狄國老。狄仁傑入宮見駕時,武則天還經常叮囑他不必行叩拜之禮。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拜內史,隨武則天巡幸三陽宮。當時,許多百官公卿都隨駕前往,武則天唯獨給狄仁傑賜予宅第一所。可見武則天對狄仁傑之器重。

雖然狄仁傑深受武則天信任,但一輩子在官場摸爬滾打的狄仁傑仍是謹言慎行。狄仁傑性情秉直,敢於進諫。但他同時頗具智慧,把握諫言的尺度。在朝堂上,他敢於與武則天爭論,但都是隻談國事不及其他,尤其是一些敏感問題和武則天的私生活。對於狄仁傑而言,他並不反對武則天,也擁戴和承認武則天執政的合法性。他知道政局的改變不是他個人能夠左右的。在狄仁傑眼裡,武則天執政只是

唐朝統治的繼續

。出於這種認知,狄仁傑的所作所為都是在

為國家效力、為人民謀福

,而非武則天個人。正因為如此,在對待武則天的繼承人問題上,狄仁傑態度明確,力主李氏子弟為繼承人,以此匡復唐室。

匡復唐室

最令女皇帝武則天棘手的問題就是確立

皇位繼承人

。武則天在傳位於武氏子弟還是自己兒子之間猶豫不決。若親手傳位於自己的兒子,則自己建立的“大周政權”將被顛覆;而若傳位給武氏子弟,那自己的兒孫將來會處於何種地位呢?在此猶豫之際,以狄仁傑為首的擁李派朝臣極力促使武則天接回廬陵王李顯,立為皇太子,挫敗了武氏弟子奪取皇位的企圖。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其實,武則天是有意傳位於武氏子弟的。早在天授二年(691)年,也即武則天稱帝的第二年,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就暗中指示王慶之等人上表請求武則天立自己為皇太子。這事因兩位宰相的極力反對而作罷。武則天在召見王慶之詢問為何要立武承嗣時,王慶之直言:“陛下你想想當今天下是誰家的,還有必要立李氏子弟為繼承人嗎?”(

“今日誰有天下,而立李氏子弟為繼承人?”

)武則天聞言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好言勸慰王慶之。由此可見,當時武則天並不反對立武承嗣為太子,怎奈朝中重臣反對,無法公開表明態度。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後來,武則天又產生了立武氏子弟為繼承人的想法,遭到狄仁傑的堅決反對。狄仁傑不僅態度明確,還十分懂得武則天身為人母的心理,進行了巧妙的諫勸。狄仁傑對武則天說道:

“姑侄與母子哪個更親些?陛下立兒子為太子,千秋萬歲之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自古以來還沒有聽說過侄子為天子而供奉姑姑於太廟的先例。”

武則天聞言後嘆息道:

“這是我們的家事,你就不要再操心了。”

狄仁傑立馬駁斥說:

“天子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都是陛下的子民,請問哪件事不是陛下的家事?”

最終,在狄仁傑等朝臣的極力勸說下,武則天於聖曆元年接回廬陵王李顯,立為太子,恢復了李氏弟子對皇位的合法繼承權。在繼承人問題上,狄仁傑的進諫對武則天態度轉變最具影響力。一個是狄仁傑本身就深受武則天信任;二來,狄仁傑進諫之時,多以母子之情感化武則天,使她從感情上接受立自己兒子為太子之事。狄仁傑巧妙地從人性角度出發,把握時機,既達到匡復唐室的目的,又未引起時局震動和社會動盪,在古代封建王朝實屬罕見。《舊唐書》中記載此事道:

“致廬陵復位,唐祚中興,諍由狄公,一人以蔽。”

可見後人對狄仁傑在匡復唐室中功勞的肯定。

狄仁傑不僅巧妙地諫言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還將匡復唐室的願望寄託給自己的

門人張柬之、桓彥範、崔玄暐、袁恕己、敬暉

等人。在狄仁傑去世五年後,這五人於神龍元年(705年)發動

神龍政變

,逼迫女皇帝武則天退位,恢復了李唐政權。

狄仁傑:斷案如神的狄大人你真的瞭解嗎?帶你見識真正的狄大人

久視元年(700年)九月,狄仁傑病逝於洛陽私宅,

終年七十一歲

。一代賢臣走完了自己不凡的一生。

狄仁傑去世後,武則天廢朝三日,追贈

文昌右相

,諡號

文惠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辟,追贈狄仁傑為

司空

。景龍四年(710年),唐睿宗繼位,追封狄仁傑為

梁國公

。天寶六載(747年),狄仁傑與張柬之、魏元忠等八人一同

配享太廟

,附祭於中宗廟廷。

狄仁傑生平紀年

貞觀四年(630),1歲,出生於京師長安。

貞觀十年(636),7歲,隨父母移居鄭州。

貞觀十年(636)至永徽六年(655年):7至26歲,隨父親宦遊各地,歷經鄭州、梁州、剡縣、鄭縣、夔州、河陽等地。

顯慶元年至上元元年:27至45歲明經及第,任汴州判佐,後任幷州都督府法曹參軍。

上元二年(675):46歲,調任大理寺丞。

儀鳳元年(676):47歲,升任侍御史。

永隆元年(680)至垂拱元年(685):51歲至56歲,任度支郎中,後轉任寧州刺史。

垂拱二年(686):57歲,升任冬官侍郎。

垂拱四年(688):59歲,歷任安撫使、江南道巡撫大使、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

永昌元年(689):60歲,任洛州司馬。

天授二年(691):62歲,首次入相,任地官侍郎、判尚書、同鳳閣鸞臺平章事。

長壽元年(692):63歲,因誣告入獄,後貶為彭澤縣令。

長壽二年(693)至證聖元年(695):64至66歲,任彭澤縣令。

萬歲通天元年(696):67歲,任魏州刺史。

神功元年(697):68歲,六月調任河北安撫使,後調任幽州都督,閏十月入朝任鸞臺侍郎、同平章事,第二次入相。

聖曆元年(698):69歲,諫武則天接回廬陵王立為太子;九月隨同太子率大軍擊敗突厥於河北;十月任河北道安撫大使。

聖歷二年(699):70歲,隨武則天巡幸嵩山。

久視元年(700):71歲,九月病死於洛陽私宅。武則天贈文昌右相,諡曰文惠。

(文中圖片來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