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董元奔‖改國號代為魏﹒牛繼馬後:拓跋珪的戰略忽悠(史評)

作者:由 董元奔古典情懷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1-16

代國是什麼朝代

原創文/董元奔(江蘇宿遷)

董元奔‖改國號代為魏﹒牛繼馬後:拓跋珪的戰略忽悠(史評)

(插圖一:蠟像:拓跋珪逐鹿中原)

道武帝拓跋珪(371-409)是北魏政權的實際創立者。

歷史上把北魏列入南北朝時期,其實,拓跋珪早在公元386年就建立北魏了,南北朝的起點卻是公元420年劉裕篡奪東晉政權建立宋,北魏與東晉並存了三十多年之後才進入南北朝時期。

北魏與華夏正統王朝東晉並存了三十多年,如果我們追溯北魏的建國史,鮮卑人的這個政權早在三國魏時期就開始草創了。鮮卑族拓跋部本來生活在黑龍江流域,東漢時期,北匈奴被漢軍北驅,拓跋部便遷徙到北匈奴故地——漠北地區即今蒙古高原中南部。三國初期,拓跋部首領拓跋力微率拓跋部南遷到雲中、盛樂即今內蒙古呼和浩特以南、長城以北地區,從而與曹氏建立的魏接壤。

三國魏初期之前的拓跋部尚處於氏族部落階段,但是,隨著拓跋部侵擾魏的力度不斷加大,魏加強了對拓跋部的軍事打擊力度。魏甘露三年(261),拓跋力微宣佈承認魏為宗主國,接受魏的軍政管理和中原禮俗乃至封建制度,這是拓跋部的封建制政權代國實質上已經建立起來了的標誌。魏朝被司馬氏的晉朝取代後,拓跋力微的孫子拓跋猗盧於晉愍帝建興三年(315年)被西晉朝廷封為代王,代國正式建立。東晉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代國君主拓跋什翼健被兒子拓跋寔君所殺,前秦趁機滅了代國。東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十六國之一的前秦在淝水之戰中被東晉打敗並迅速走向衰落,三年後即

公元386年正月,拓跋什翼健的孫子拓跋珪重建代國,公元386年遂為登國元年。

拓跋珪下詔追尊三國魏時期的拓跋部領袖拓跋力微為代國開國皇帝,廟號始祖,諡號神元皇帝。

董元奔‖改國號代為魏﹒牛繼馬後:拓跋珪的戰略忽悠(史評)

(插圖二:北魏初期的古長城遺址)

代國的正式存續時間(公元315年-公元376年)大部分處於東晉十六國時期,但是史學界從未將代國算在十六國範疇內,這讓我匪夷所思。作為歷史階段,“十六國時期”並沒有因為代國而被史學界稱為“十七國時期”,這不是我在這裡所要探討的。我追述拓跋氏草創代國的歷史,是要說明,拓跋珪在東晉十六國時期所建的代國,其實早在一百六十多年前的三國初期就開始創立了。而我在這裡所要探討的另一個與此相關的問題是:拓跋珪重建代國不久,就把代國的國號改為魏。

登國元年(386年)四月,立國才三個月的拓跋珪宣佈改國號代為魏。

歷史上遂把拓跋珪的魏稱為北魏,以便與三國時期的魏相區別,這與三國時期的魏被史學界稱為曹魏的考量是一樣的。

那麼,拓跋珪為什麼要改國號呢?

我們知道,拓跋珪重建代國的時候,統治淮河以北的中原地區的前秦已經衰落,西燕、西秦、後涼、後秦、後燕等少數民族政權紛紛爭奪中原腹地統治權,而東晉因陷入君臣之爭而無力借淝水之戰的勝利氣勢成功實施北伐,統治今內蒙古中部富庶的草原地區的代的實力明顯強於諸少數民族政權,年輕的拓跋珪遂產生越過長城南下以便與諸少數民族政權乃至東晉爭奪天下之念。

拓跋珪改國號代為魏這個舉動表明,拓跋珪對於打敗諸少數民族政權充滿自信,他把自己的戰略對手放在遠在後秦、後燕南邊的東晉上。為什麼我要說拓跋珪改國號的最終目的是針對東晉的呢?

拓跋珪遠追祖先拓跋力微為代國的開國皇帝,而代國是三國時期的魏所承認的自己的藩屬國,經過一百餘年的同化,代國的政治制度已經非常接近中原政權,鮮卑人的生活習慣也逐漸向漢族人靠攏。拓跋珪崛起,先是重建代國,重建代國表明拓跋珪承認代國是三國魏和後來取代魏的晉的藩屬國甚至是諸侯國,在一定意義上,拓跋珪認為自己的代國是三國魏以及取代魏的晉這前後兩個中央王朝轄區的一部分。

拓跋珪接著改國號為魏,他是想換個思路。晉本是三國時期魏的封國,代也是,代的地位在三國時期魏那裡是一樣的。晉取代魏屬於犯上作亂,而由於三國時期魏的曹氏宗族已經淹沒於民間,拓跋珪翻晉篡魏的舊賬就是要替魏復仇,就是要剷除魏的逆賊司馬氏,以恢復被司馬氏顛倒了的朝綱。司馬氏篡魏之後,改國號魏為晉;如果拓跋珪用代這個國號去跟晉爭奪天下,那拓跋氏豈不跟司馬氏成一丘之貉了嗎?總而言之,拓跋珪以魏代替代為國號,是要以正義、正統的名義討伐篡魏的非正義、非正統的晉。那樣,拓跋珪打敗暫時佔據淮河以北、長城以南中原地區的諸少數民族統治區域,將屬於拓跋珪恢復被西晉篡奪的三國時期的魏的國土的正義之舉;同時,拓跋珪南下追討東晉,將屬於追剿司馬氏殘敵,並收復三國初期就奉魏為中央政權的東吳以實現天下一統的正義之舉。

董元奔‖改國號代為魏﹒牛繼馬後:拓跋珪的戰略忽悠(史評)

(插圖三:漫畫:牛繼馬後)

由於拓跋珪時期已是東晉中後期,西晉早已成為歷史,

為了進一步宣揚晉政權特別是當下的東晉政權的非法性,拓跋珪的魏還續制了一個“牛繼馬後”的傳聞。

“牛繼馬後”本來是曹魏後期有關司馬懿的一個典故。司馬懿權傾朝野,天下人都知道他有篡魏之慾,好事者便詛咒司馬懿,在小冊子《玄石圖》裡杜撰了一個“牛繼馬後”的讖言,說司馬氏的權勢將會被一個姓牛的奪取。司馬懿得到《玄石圖》之後,非常驚恐。恰巧司馬懿的帳下有個將軍名叫牛金,司馬懿便派人用毒酒毒死了牛金。除此之外,司馬懿及其子司馬師、司馬昭還搜捕、屠殺天下本來就不多的牛姓貴族。

拓跋珪從這個典故出發,充分發揮想象力,演繹了“牛繼馬後”傳聞的“2。0版”。晉室南渡建立東晉的皇帝是西晉時期的琅琊王司馬覲的兒子司馬睿,司馬睿因此是司馬懿的曾孫。傳聞說,由於司馬懿父子對牛姓貴族的屠殺,到西晉時期,天下剩餘的牛姓人幾乎沒有做大官的了,牛姓人大都是平民,至多有一些做小吏的。而司馬覲的太妃夏侯光姬生性風流,司馬覲的府中有一個年輕小吏姓牛,人長得非常標緻,被夏侯光姬看上了。一來二去的,夏侯光姬跟這個牛小吏偷偷私會了三個月,而這三個月,司馬覲因擔任冗從僕射而入朝未歸。後來,夏侯光姬生下了司馬睿,司馬覲起初認為司馬睿不是自己親生的,但是他卻被夏侯光姬以早產為理由搪塞過去了。同時,夏侯光姬的父親夏侯莊時任淮南太守,當時正值“八王之亂”最瘋狂的時期,琅琊國的大戶們紛紛南遷到江淮地區特別是淮南郡,司馬覲在琅琊國的影響力逐漸向淮南太守夏侯莊身上轉移,當然,夏侯莊的淮南郡也是司馬覲的後備避難處,所以,司馬覲寧願相信夏侯光姬的司馬睿早產的謊言,也不敢深究夏侯光姬是否給他戴了綠帽子。

北魏演繹的“牛繼馬後”的後續故事當時就傳遍了天下,這種“花邊新聞”很容易被人們信以為真,以至於後來竟然被史學家寫進官方史書。不僅記載北魏歷史的《魏書》中有這個故事,就連記載東晉歷史的《晉書》中也有這個故事,而以明察歷史著稱的明朝哲學家、史學家李贄甚至直接稱東晉為“南朝晉牛氏”。當然,歷史是後人寫的,如果讓東晉末代皇帝下詔修撰晉朝史書,“牛繼馬後”的前版本和後版本特別是拓跋珪北魏官方所杜撰的後版本是不可能被載入的。

董元奔‖改國號代為魏﹒牛繼馬後:拓跋珪的戰略忽悠(史評)

(插圖四:石刻:拓跋珪名片)

當然,

拓跋珪演繹“牛繼馬後”的傳聞,其出發點與改自己的國號代為魏一樣,都是為了宣揚司馬氏晉朝政權的非法性,都是為拓跋氏的魏統一天下做輿論宣傳的。從這個意義上看,拓跋珪是中國古代難得一見的戰略忽悠大師。

董元奔‖改國號代為魏﹒牛繼馬後:拓跋珪的戰略忽悠(史評)

(插圖五:作者董元奔2021年暮春在蘇北)

【作者簡介】

董元奔,1971年生,傳統文化學者,高等教育工作者,網路知名作家。世紀初在市級教育主管機關做文字工作,後辭職創辦江蘇省某著名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培訓機構,又在某高校創辦全日制特色系部,培訓事蹟被《中國教育報》、《中國考試》、《新華日報》等多次長篇報道,還曾被以專有名詞形式載入《江蘇教育年鑑》。辦學期間一直居教學一線,並筆耕不輟,主要寫作文史論文、文化隨筆、詩詞等,已在各類媒體發表作品300多萬字。世紀初有教育論文獲人民日報出版社專題徵文一等獎;近年來有近六十篇文史哲論文獲今日頭條青雲計劃獎,系今日頭條2000名“優質深度長文精選頻道創作者”之一。

【說明】

正文插圖取自頭條免費相簿。

【編輯】

董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