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作者:由 朝史暮想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2-08

魏良弼是什麼文言文

郭勳

,大明開國功臣郭英的六世孫,承襲武定侯。郭勳是明代中期重要的政治人物,特別在嘉靖朝前葉,郭勳參與了諸多重大的政治事件。在後世的史料裡,郭勳一直被描述為一名政治投機者,在嘉靖朝的“大禮議”,“李福達案”中,一味地媚上取巧,不惜撥弄是非,顛倒黑白。同時,他也被當時的文官士大夫們罵為亂政者,不僅私生活混亂,用度奢靡,而且迫害忠良,貪贓枉法,近乎成為了嘉靖朝的一大毒瘤。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故宮一景

朝史暮想對於歷史人物,一貫秉承著“屁股決定腦袋”的歷史觀,因為深信,

歷史上的每一個人,都不會是天生就懷著主觀惡意去生活的,所有的舉止行為其實都是基於人物自身的客觀立場和身處的時代環境所做決定的。這不是洗白,更不是譁眾取寵,而是我們對於歷史,應該保有的敬畏之心。

和大家聊聊郭勳吧,如果以其個人經歷,和家族傳承為視角,放到整個明代中期的政治生態裡,其實會有很多不一樣的發現和感受。

勳貴世族的郭家,日子並不好過

郭家在大明不簡單,武定侯這個爵位,從朱元璋開國的郭英開始,一直傳到了明朝滅亡。我們從朱元璋的洪武年開始算,當時有世襲爵位的功勳世家大概有三十多個,最後真正傳下來的,也就三個。

郭家躲過了朱元璋對開國功臣的清洗,躲過了朱棣“靖難”時的動盪,磕磕絆絆走到了正德朝,嘉靖朝。之所以說磕磕絆絆,是因為這一路的確走得艱難,走得驚心動魄。

明初,功勳集團幾乎掌控著大明軍權,這種情況在朱棣登基之後開始改變。一方面,皇帝們出於自身安全和集權的考量,

從制度上開始對功勳集團加以限制

;另一方面,國家承平,

內部經濟建設開始成為主流,文官集團開始逐步掌握了政治話語權

;同時,隨著

第一批功勳大佬們或被清洗,或自然衰亡

,大明的功勳集團開始走下坡路,已經很久沒有出現能挑大樑式的傑出人物了。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明太祖朱元璋 像

郭家同所有勳貴世族一樣,也在不斷地沒落,甚至一度到了要被停爵的邊緣。遠的不說,就說郭勳的父親

郭良

。從其父郭昌逝世後,郭良在正統,景泰,天順,成化,弘治五朝,本人及其家族幾次向朝廷請求能夠承襲武定侯的爵位,卻被皇帝以各種理由拖延和無視。其實原因也簡單,

郭家說到底是承的明太祖朱元璋的人情,大明走到現在,傳了幾代皇帝,後世朱家子孫對老祖宗給出的人情基本上沒什麼大的心理認同感,畢竟每位新的皇帝上臺,都有一批自己身邊人要給賞賜,老一輩的事情實在不想摻和。同時,大明的財政狀態江河日下,哪哪都要花錢,養這麼一群閒人,實在是心裡不舒服。

命錦衣衛指揮僉事郭良襲武定侯……至是良母許氏為請襲爵。上再命吏部會官廷議。眾以爭襲爵革議,久不決。禮部侍郎焦芳獨曰:“爭爵之罪小,開國之勳大,豈可以爭爵之小故,廢開國之勳?”眾服其言,議遂定,故有是命。——《明孝宗實錄》

上述文字,記載的是弘治十五年,郭良最後得以襲爵的事情。這一次是郭良的母親許氏向朝廷請求,朝臣們經過一番激烈的辯論,最後由禮部侍郎焦芳下了定論,郭良才得以襲爵。

所以到了郭良這代,郭家日子其實過的不怎麼好,甚至一度因為郭良被罷免了官職,全家陷入過財政困境。後來兜兜轉轉,終於承襲了武定侯的爵位,情況才開始好轉,

但這個時候的郭家,和皇帝們的關係已經很淡,很疏遠了。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明代官員

何來此說?從當時郭良的工作職責可以看出。明代勳貴集團,特別是那些老牌的,長時間存續的家族,通過幾代人的各種政治聯姻,和皇室已經走的很近了。通常這些襲爵的功勳子弟,都會參與皇室內部的管理與皇家的各種典禮祭祀活動。但到了郭良時期,郭良並未在宗人府有過任何官職,也沒有承擔過任何皇室禮儀職能。不止一處史料曾經表達過這樣的觀點,即明代中期幾任皇帝,都有把郭家停爵的傾向。如果事情繼續這樣發展下去,朝史暮想估計用不了兩代人,郭家就會因為哪天不知從哪裡冒出來的言官彈劾奏疏,或者因為家族內部爭奪繼承權的官司而惹怒皇帝,被大明的老闆趁機停爵,甚至搞不好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場。但是所幸,這時候出了一個郭勳。

頗有手段的郭勳,挽救了郭家的頹勢

郭勳不是廢物,相反,這是一個

很有手段,很懂得借勢

的人。正德三年,郭勳正式承襲了武定侯爵位,郭氏一族的生死榮辱,也同時交到了郭勳手裡。武定侯郭勳,開始了一系列的舉措,試圖重振郭家。

首先,郭勳打造輿論。

開國勳貴集團逐漸沒落這一歷史趨勢,當時所有人都看到了,包括郭家自己。所以,郭家後來對子孫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文化素質教育,包括郭勳的父親郭良,曾經也試圖考取功名來扭轉郭家的頹勢,只是並未中第,但重文風的傳統在郭家已經深入人心。自然地,

郭勳也擁有相當好的文化修養。

《明史》給郭勳的評價是:

勳桀黠有智數,頗涉書史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英烈傳》 區域性

郭勳開始陸續刊印書籍

。在那個時候,起碼在正德,嘉靖年間,大明的刊印業並不發達,耗財費力,但郭勳仍然陸續出版了《毓慶勳懿集》,《三家世典》,《太和傳》,《郭氏家傳》,《書莊記》,《水滸傳》,《英烈傳》等眾多書籍,有文學的,有戲曲的,更多的則是關於郭氏一族的歷史和先祖郭英有關的傳記和通俗小說,其中又以《英烈傳》和《水滸傳》最有名,影響最大。

郭勳的這種刊印書籍的行為,一方面在文化領域博得了眾多文人的好感,另一面透過這些明顯經過郭勳“改良”過的郭家歷史,在廣大普通市民階層增加了影響。這些被郭勳刻意營造出來的輿論導向,為郭勳後來在朝廷發揮自身的政治影響,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甚至連皇帝都曾被這些書籍所打動。

作為現代人的朝史暮想,對於郭勳當時通過出版書籍打造輿論的公關方式,不得不佩服其長遠的眼光和獨特的視角。

其次,郭勳開始向文官集團靠攏。

從郭良曾經想考取功名這事來看,郭家已經意識到了文官集團在朝局上的主導性。到了郭勳這,則加快了這一程序。

比如郭勳頻繁接觸朝中的官員,上至內閣的閣臣,六部主官,下至御史言官,翰林編修,甚至還有那些考學落第計程車子。比如郭勳在正德年間做兩廣總兵官,就經常和當地文人打成一片。到了嘉靖朝時,郭勳還曾經參與了皇帝的經筵(皇帝和大臣的讀書研討會),這些做法,在明代勳貴集團裡是,是非常少見的。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明代官員

再次,郭勳平息家族內部矛盾。

大明第一位武定侯郭英有很多兒子,這種子嗣繁茂是所有的老人家都願意看到的場景。但是武定侯的爵位只能由一個人來繼承,那麼勢必造成家族內部為了爭奪襲承權而產生諸多利益糾紛。事實上,這種內部鬥爭,幾乎在每代武定侯身上都發生過,甚至經常把官司鬧到皇帝那去。這也是皇帝不喜歡這些開國勳貴世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平賊功,加太保武定侯郭勳祿米歲四十石,蔭子一人為錦衣衛世襲百戶。勳以無子,乞移蔭於其弟。敕從之。——《明武宗實錄》

郭勳在正德時期,曾經立下軍功,皇帝賞賜他可以蔭封一個兒子做錦衣衛世襲百戶。郭勳以自己還沒兒子為理由,把這個賞賜讓給了家族的弟弟。

其實郭勳完全可以把這個蔭封留著,等著自己兒子出生。但郭勳爽快地讓給了別人。真的,歷來成大事者,格局一定都大,郭勳的這一做法,緩和了郭家的內部矛盾,促成了家族的和諧團結,保障了自己在前線衝鋒陷陣時,後院不會起火。

最後,郭勳開始認識到依附皇權的重要性的。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龍椅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郭家的歷史。比如洪熙朝(明仁宗)的郭玹,他的襲爵是因為自己妹妹是明仁宗的貴妃。之後郭家內部曾經陷入了無休止爭奪繼承權的鬥爭,

每一次都是透過各種關係能夠影響到皇帝的這一方取得了勝利。

同時,在功勳集團日漸沒落時,郭勳想要重振郭家,想要讓郭家在大明王朝的董事會里繼續待下去,那麼就必須堅定地站到大老闆身邊。

正德年間,郭勳當時和一個叫周寧的御史不對付。其實郭勳本身和周寧沒什麼大的矛盾,甚至周寧剛到兩廣時,郭勳是很熱情的。但是後來周寧彈劾了錢寧,郭勳毫不猶豫地站到了錢寧這邊,教訓了周寧。錢寧是誰?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近人,從某種角度來說,錢寧的態度就是朱厚照的態度,顯然郭勳是看得非常明白的。

從正德年間郭勳襲爵之後,到嘉靖朝前期,郭勳在朝廷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和皇帝的關係越來越好,不僅重新代表郭家參與到了皇家宗族管理,祭祀典禮中去,且對朝局的話語權也越來越重,這些無不說明了郭勳,郭家在明代中期重新的崛起。

從家族延續的角度來講,郭勳無疑是郭家“中興”的第一功臣,這點是毫無疑問的。

郭勳與嘉靖的組合,是一次各取所需的政治聯盟

熟悉那段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郭勳人生的高光時刻,是在嘉靖年間。從“

大禮議

”到“

李福達案

“,

郭勳同明世宗朱厚熜巧妙地配合,一次次成功壓制了文官集團的攻勢,不僅鞏固了剛剛登基的嘉靖皇帝之地位和權力,也讓郭勳自己成為了當時對皇帝和朝局有著重要影響力的天子近臣,炙手可熱,紅得發紫。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明世宗朱厚熜 像

大禮議起,勳知上意,首右張璁,世宗大愛幸之。——《明史·郭勳傳》

嘉靖初年,“大禮議”事件中,郭勳覺察到了嘉靖皇帝的心思,透過支援張璁站到了嘉靖一邊,出了大力,深受嘉靖皇帝寵幸。

“大禮議”事件,就是以楊廷和為首的一眾文官以皇家大統傳承的名義,要求藩王出身的嘉靖,拋開自己的親生父親,認明孝宗為爹,本

質上是在嘉靖新帝即位,地位不穩時,向皇權發起的一場爭奪政治話語權的戰爭。

郭勳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個快速獲得新帝認可的機會,不但暗中幫助

張璁

桂萼

這些嘉靖皇帝的重要“戰將”免受文官集團的迫害,且隨後公開為嘉靖皇帝站臺背書,把自己捆綁到了嘉靖的戰車上。

郭勳這一做法,是有政治風險的,也有投機的嫌疑,因為作為世襲的武定侯,他完全可以隔岸觀火,讓自己遠離朝局的紛爭,只需要最後向勝利者伸出橄欖枝即可。

但,風險與收益,往往也是成正比的,這次,郭勳賭對了,郭家賭對了。

“大禮議”以嘉靖的勝利而告終,而郭勳也正式開啟了和皇帝的蜜月期。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明代官員

朝史暮想要說的是,本質上,

嘉靖和郭勳的組合,是符合雙方當時利益的政治結盟,也是彼此可以找到的最佳政治盟友。

對於嘉靖皇帝來說,他已經開始明白皇權與朝臣是處在鬥爭狀態這一基本事實,而以外藩小宗繼位的嘉靖,在京城沒有任何私人班底可以利用。

以往來說,皇帝和大臣鬥需要找外援的時候,最佳選擇一般是宦官和外戚。可嘉靖登基的時候,楊廷和這群人利用“武宗遺詔”幾乎剷除了當時所有能夠對抗文官集團的宦官勢力,外戚更是無從提起。所以嘉靖自然地把目光投向了郭勳這樣的勳貴集團。

更何況這些人不但資歷重,背景深,影響大,往往還擔任著軍職,比如

郭勳在嘉靖登基的時候,就掌管著一部分京軍軍權。

如果得到這些人的助力,嘉靖這邊的砝碼,將會得到關鍵性的增加。

郭勳呢?朝史暮想說過,功勳集團的沒落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文官集團的發展壯大,自然地,骨子裡郭勳對這些讀書科舉上來的文官,並沒有什麼好感。就算在“大禮議”中,郭勳站到文官集團這邊,也不見得對方會念自己的好。

而郭勳深知自己的武定侯爵位,郭家在大明的繁衍續存,都是託了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福,也就是承了皇帝的情。那如果自己能夠像老祖宗郭英那樣,為皇帝立下大功,讓皇帝念自己人情呢?

朝史暮想幾乎可以想象,當嘉靖皇帝聽聞武定侯郭勳暗中在保護張璁,桂萼的訊息時,心裡一定樂開了花,甚至可能向身邊的太監打聽武定侯府的方位,眼睛不自覺地順著武定侯府的方向望去。而郭勳在家裡請張、桂二人吃飯,並在二人受寵若驚的眼光中親自幫他們把酒杯滿上的時候,郭勳心裡想到的,一定是此刻在禁宮裡衝著自己含笑點頭的嘉靖。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故宮一景

還有“李福達案”。

其實就是一個叫李福達的反政府主義者,隱姓埋名潛伏到了郭勳身邊,意圖以新身份東山再起。後來被人認出來給舉報了。文官集團就用這件事情打算把郭勳拖下水。

我們這個時候可以看出郭勳的手腕了。郭勳不慌不忙,聯合了張璁,桂萼等幾個老哥們,串通嘉靖,硬是把本已做成鐵案的案子,給翻了過來,並藉此把負責該案的一眾官員全部拉下水,且不斷進行發酵,牽連甚廣,最後變成了對文官集團的又一次強力鎮壓。

真的,有時候朝史暮想讀張勳,似乎能從字裡行間裡看到他微微泛著寒光的雙眼。

巡視京營給事中魏良弼劾奏道士揸用鼓吹。廉之,乃郭勳家人郭喜所私與。勳因其疏伏罪。上宥之,令都察院逮治喜等如律。——《明世宗實錄》

有一次,郭勳的家人被言官彈劾,郭勳主動上疏向皇帝請罪,並讓朝廷將家人法辦。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故宮一景

這件事情與“李福達案”放在一起看,你會發現,

郭勳是那種非常懂得進退,善於拿捏尺度的人,還是那種能夠控制自己情緒,理性看待問題的主。

該發狠的時候一定出手狠辣,不給對方喘息機會,比如和皇帝一起對付文官集團;該收斂,控制脾氣的時候,絕不隨意暴躁,一切以大局為重。

聊到這裡,不知道各位對郭勳有沒有一個新的認識,朝史暮想斷言,起碼這個郭勳,絕對不是史書裡所說的那個“

勳以挾恩寵、擅朝權、恣為奸慝致敗

”的昏庸之徒。

兔死狗烹的結局,是封建權遊的常規操作

那為什麼郭勳最後身死獄中?

會帝用言官言,給勳敕,與兵部尚書王廷相、遂安伯陳譓同清軍役。敕具,勳不領。……勳疏辯,有“何必更勞賜敕”語。帝乃大怒,責其“強悖無人臣禮”。於是給事中高時盡發勳奸利事,且言交通張延齡。——《明史·郭勳傳》

意思是,嘉靖讓郭勳和王廷相等人一起勾清軍役,郭勳沒領敕令,還口出狂言,激怒了皇帝。然後言官適時補刀,說他與

張延齡

關係不錯。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明武宗朱厚照 像

嘖嘖,這位叫高時的言官不一般,好一句“交通張延齡”。張延齡是誰?明武宗朱厚照的舅舅,武宗生母張太后的弟弟,而嘉靖和張太后的關係,那叫一個惡劣,張延齡很早就已經被嘉靖關進了監獄,本來想直接處斬,卻一直

被迫拖著

。懂了吧。

嘉靖可以容忍郭勳的囂張,也可以對其貪贓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絕不允許郭勳做出任何一絲能夠威脅嘉靖皇位的事情。而與張延齡關係好,在嘉靖眼裡,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應該是郭勳最後失勢下臺的直接導火索。

據說郭勳入獄後,文官集團蒐集了一大堆罪名,催嘉靖儘快結果了郭勳,但皇帝一直壓著不肯動,甚至還命人除去了郭勳的枷鎖,要求不準對他用刑,並幾次要求朝臣複議這個案子。但拖著拖著,郭勳就不明不白地死在了監獄裡。

很多人以此來說明嘉靖對郭勳還是有感情的,一直拖著,且數次要求複議郭勳的案子,也是希望可以合法化地救出郭勳。朝史暮想只是呵呵一笑,明代皇帝要求大臣按規矩辦事的時候,何曾自己守過規矩?一個已經坐穩位子的皇帝,要保一個人,怎麼可能讓他會不明不白地死掉?

說到底,還是郭勳對嘉靖而言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

因為這個時候,嘉靖已經找到了制衡朝臣的一種全新辦法,大明的文官將要開始真正見識這位帝王的權謀之術。而這時的郭勳,此時的勳貴集團,對嘉靖來說,開始變成了一種負擔。因政治而組合結盟,也因政治而分道揚鑣,再正常不過了。

他挽救了衰敗的家族,也是嘉靖皇帝的政治同盟,武定侯——郭勳

故宮一景

老來情味減,對別酒,怯流年。

我們不知道郭勳在死前,到底經歷了什麼,也不知道他腦子裡最後的念頭是什麼。

朝史暮想很想告訴郭勳,當年他的先祖郭英之所以能夠被封為武定侯,除了跟隨朱元璋起兵,屢立戰功外,更因為郭英行事的謹慎,不輕易捲入朝局的爭端,且處處表現出於權勢的淡然與對現狀的滿足。但是轉念一想,嘉靖二十年,郭勳入獄,嘉靖二十九年,郭勳之子郭守乾被嘉靖允許襲爵,成為新一代的武定侯,那麼郭勳到底是害了郭家還是救了郭家?

朝史暮想再次重申,自己並不是要為郭勳洗白什麼,甚至不關心郭勳在嘉靖年間參與過怎樣的政務,只是每每看到有些朋友常常以史書之一言而輕易地對某件事,某個人做簡單粗暴的定性結論,心中不免覺得有些不忍。

歷史到底應該怎麼讀?我們這代人依然任重而道遠。

朝史暮想,總有些乾貨可以在歷史中挖掘。

參考資料:《明史》,《明實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