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項羽真的是自刎於烏江嗎?自刎烏江只是誤傳!

作者:由 趣談古今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2-17

項羽不是自刎吧

項羽,一個剛毅堅強而又柔情似水的英雄男人,讓人們既讚歎又感傷。項羽一生的最高評價,便是李清照的“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一個失敗了的英雄,能得到後世眾人的高度讚美感嘆,項羽是歷史上唯 一一人。

項羽真的是自刎於烏江嗎?自刎烏江只是誤傳!

從當代流行的《霸王別姬》的故事中,我們都聽說過項羽的故事,知道他兵敗後逃到烏江邊,自覺無顏面對江東父老,便自刎謝罪。項羽這個英雄的悲傷結局,在人們的心裡,已成了共識。但是,項羽的自刎之地真的是烏江嗎?對於這個問題,近年來一些史學家提出了不同看法,認為項羽的自刎之地並不是烏江,而是東城,即安徽定遠。

項羽真的是自刎於烏江嗎?自刎烏江只是誤傳!

對於自刎於東城之說,我們來看一些史料記載。

《史記·項羽本紀》中說:項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

《史記·高祖本紀》明確記載:“漢五年……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

《漢書·灌嬰傳》記載:“項籍敗垓下去也,嬰以御史大夫將軍騎別追項籍至東城,破之。所將卒五人共斬項籍,皆賜爵列侯。”

這些記載明確說明,項羽的自刎之地是在東城。最早提出此觀點的是時任安徽定遠二中的教師計正山。後來,我國現代著名國學大師馮其庸經過實地考察,找到了一些證據,證明自刎烏江是誤傳,實際應該是自刎於東城。

項羽真的是自刎於烏江嗎?自刎烏江只是誤傳!

對此,馮其庸專門寫過一篇文章《項羽不死烏江考》,來證明此的觀點。他認為:後人之所以認為項羽是自刎於烏江,是因為《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段話:“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這段話的表面意思便是:項羽在烏江邊上想要渡江,烏江亭長把船都準備好了。但是,這段話不能從表面意思上來理解。因為這段話前面,還有一段記載,是說項羽帶著騎兵逃到東城時,就只剩下28人了,而後面追上來的漢軍騎兵就有幾千人。而項羽估計自己逃脫不了了,便帶著他28個騎兵做最後的突圍。

對於此地,馮其庸專門做了實地調查,烏江距離東城120公里。這麼遠的距離,項羽再怎麼英勇,28人如何與數千人抵抗而支撐到達烏江?《史記·項羽本紀》中說的 “項王乃欲東渡烏江”這句話中,重點的字應該在“欲東渡”三字上。“欲”就是想去做而沒做成。而“東渡”則指明瞭想做的事情的內容,表達了方向感和距離感。烏江在東城以東120公里的地方,這個時候說“欲東渡”是合乎情理的。在分析這段話的時候,不能忽視項羽當時所在的位置,即東城。真實情況就是項羽想要離開東城東渡烏江,結果沒走得了。

項羽真的是自刎於烏江嗎?自刎烏江只是誤傳!

馮其庸還指出,《史記》對於項羽的記載有可能有遺漏的文字。因為傳世的《史記》有很多版本,越傳到後面錯誤越多。我們今天所看到的版本中,“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艤船待。”這名話如果要從項羽自刎東城這個角度理解的話,會覺得牽強。假如項羽並沒有到烏江邊上,那“烏江亭長艤船待”又怎麼解釋呢?

有人認為這烏江亭長是28人之一,後來,他隨項羽征戰,最後轉戰到此。他熟知烏江口的渡船情況,故勸項羽東渡烏江。他對項羽說:“江東雖小,地方千里,眾數十萬人,亦足王也。願大王急渡。今獨臣有船,漢軍至,無以渡。”從他說這段話的口氣中,就可證明他對烏江渡口的情況非常清楚。

項羽真的是自刎於烏江嗎?自刎烏江只是誤傳!

那麼,既然項羽自刎東城的話,那項羽烏江自刎的說法又是從何而來呢?在古代,人們對一些事情的認識影響最大的便是戲曲和詩詞。最早出現“項羽烏江自刎”文字資料的是元代中期劇作家金仁杰寫的雜劇《蕭何月下追韓信》。由於戲曲的作用,“項羽烏江自刎”的說法廣泛傳播。到了唐宋兩代,眾多文人騷客寫了大量的關於項羽這個悲情英雄的詩歌,用文字書寫蕩氣迴腸的燦爛傳奇,從而使“項羽烏江自刎”廣為流傳。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請點選上方,關注我!

您的支援,是我努力創作的動力!

歡迎點贊、分享、收藏!

點選“寫評論”對本篇文章拍磚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