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在五丈原,為何會選在此處呢?

作者:由 歷史寶典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2-24

五丈原是現在的哪裡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在五丈原,為何會選在此處呢?

諸葛亮死後安葬在哪?

相傳諸葛亮在臨死之前,為了讓自己的墳墓不被他人知曉,就囑託後人,在自己去世出殯時,讓9個人負責安葬他,1個是伙伕,其餘8個都是抬棺的。

按理來說這樣做也好,可是問題出在事成之後,只給了這九個人8兩銀子。

要是9兩也好,一人一兩也省事了,既然不好分,8個抬棺的人就在想法子,這樣才能多得,他們得出一個決策,就是將伙伕給殺了。

話說還是不如伙伕心狠,伙伕一邊做飯一邊想:“這銀子鐵定不好分,到頭來肯定是沒我的份。”於是就往鍋裡下毒,決定一人獨吞。

此時,8人見到伙伕就將伙伕打死,隨後便開心的吃起飯來,正要分銀兩時全部毒發身亡。

這樣諸葛亮的計謀就達到了,此後也沒人知道諸葛亮的墓葬所在。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在五丈原,為何會選在此處呢?

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前線

234年,漢獻帝逝世的這一年,諸葛亮經過三年在漢中練兵講課的準備,針對前四次出兵老是後勤誤事的重要問題,在木牛的基礎上增加了流馬運糧,又開闢水路運輸,開始大兵北伐,從斜谷道直出,據住武功五丈原,又與當地渭水兩岸民眾雜居,分兵屯田,打算這一次耗死對方直到突破。司馬懿連忙提兵來到渭水南岸,雙方小試身手,魏軍受挫,於是據守不出。相持了三個多月,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前線

“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軍,時年五十四”

對於諸葛亮之死史書記載有幾點出入,《魏書》說諸葛亮退兵,進入穀道才病死,《漢晉春秋》則說,死於郭氏塢,《晉陽秋》則更誇張說,當夜,有赤色的大星墜在蜀營,墜而再起,升上天時變大,墜下變小,一連三次,諸葛亮就死了。而從當時形勢看,司馬懿已經不敢出戰,須借重曹睿派來的使者辛毗壓服軍心,民屯軍屯還未大收穫,運糧後勤也無礙,諸葛亮沒有理由退兵。(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三國志說的操勞過度逝世在前線應該是實情,死時諸葛亮交代把他葬在定軍山,不須器物等陪葬品,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

“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在五丈原,為何會選在此處呢?

諸葛亮葬於定軍山的事還有一則確證,鍾會三路大軍伐蜀,進入漢中境時便派人祭掃

“西出陽安口,遣人祭諸葛亮之墓”

。《漢晉春秋》還記載諸葛亮死後一則趣事,說蜀漢軍退兵,司馬懿見狀認為諸葛亮可能病逝了,於是提兵急追,姜維便讓楊儀命令大軍後隊作前隊,反旗鳴鼓,作勢欲進攻魏軍,司馬懿見了,疑心是諸葛亮誘敵之計,不敢進逼,等到蜀軍入谷舉哀,才確信孔明已死。(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五丈原位於現在的陝西省寶雞市,是秦嶺北麓黃土臺原的一部分,其東為石頭河川道,可至眉縣界,南至斜峪關,北至渭河,南窄北寬南高北低,海拔約七百多米,原上地勢平坦,真正是南靠秦嶺,北臨渭水,形勢險要,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以諸葛亮用兵謹慎的性格和切斷雍涼,意欲全據涼州的戰略,此地可算是魏蜀前線咽喉。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在五丈原,為何會選在此處呢?

為什麼會選在岐山呢?

岐山有什麼故事?

周朝都知道吧,周文王興周,姜子牙扶周,周武王滅商,周公旦輔周。西周王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奴隸制王朝最後的興盛,東周雖然四分五裂,春秋興亡戰國繼之,但都要奉東周王室為天下共主。

周朝的根,就在岐山。周朝的祖先們世代生活在岐周,是割據西方的諸侯。公元前1152年,周文王姬昌繼位。姬昌很有野心,暗中發展周國的實力,等待時機推翻紂王的商朝。有關周文王納賢最有名的一個故事——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老薑在哪釣的周文王呢?就在岐山腳下。

周國在周文王的治理下,國勢日漸強大,連鳳凰也來湊熱鬧。

傳說有一隊來歷不明的鳳、凰,聽說周文王賢明,飛到岐山,沒日沒夜的鳴叫,想讓周文王打點賞。鳳凰是吉祥的動物,人們聽說鳳凰來儀,也不在乎噪音擾民,都說周國興盛在望了,這就是鳳鳴岐山的典故。

人人都喜歡鳳凰,如果飛來一隊烏鴉,早就被打跑了。鳳和凰是一種動物,兩個性別,老公是鳳,老婆是凰。所以你看司馬相如彈了一曲《鳳求凰》,把富家千金卓文君騙到手後,開了個便民酒吧。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在五丈原,為何會選在此處呢?

周文王有戰略遠見,他沒有急於和紂王決戰,統一天下的功勞交給兒子姬發。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依然奉商為共主。直到公元前1056年,周文王病逝於岐山,葬在鳳凰山。10年後,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大兵東向,滅掉了不可一世的紂王,開創了有周八百年的偉業。岐山在周朝的地位,就相當於南京之於明朝(遷都北京之後),盛京(瀋陽)之於清朝的地位。

這是岐山和周朝的故事,即“見證了一個偉大王朝的開端”。那“見證了一個偉大人物的落幕”,指的是誰呢,他,就是諸葛亮。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在五丈原,為何會選在此處呢?

元朝詩人張奭有一首《五丈原懷古》,高度概括諸葛亮不朽的一生

。詩云:長蛇成八陣,渭水鼓雷波。地據三分少,公才十倍多。慨吟梁父韻,常嘆大風歌。日月光同烈,青編永不磨。

說了半天五丈原和諸葛亮,你會說這與岐山有什麼關係?太有關係了,五丈原就在岐山境內。

岐山縣的地圖呈南北長條狀,北寬南窄。岐山縣有一條非常重要的鐵路穿境而過,就是中國的東、西大動脈隴海鐵路。岐山縣城卻在隴海鐵路以北近20公里,那岐山縣的人要坐火車怎麼辦呢?只好南下到位於隴海鐵路邊的岐山站(北邊還有一個蔡家坡站)了。而岐山站現在通了高鐵,岐山站的旁邊,就是五丈原。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死在五丈原,為何會選在此處呢?

丈原原來是岐山縣的一個鎮,2011年撤銷,併入蔡家坡鎮

。不明白五丈原這樣具有極高歷史知名度的地名,為什麼會被撤消?現在的鎮叫蔡家坡,但到處都是五丈原在歷史時空中的遺存。而以五丈原為中心的蔡家坡鎮,可以說成了岐山縣的第二縣城,規模逐漸趕上北邊的縣城。

岐山縣面積856平方公里,人口48萬,下轄9鎮,政府駐地在鳳鳴鎮。岐山縣北有鳳鳴興周,南有五丈原諸葛亮英雄遺恨,歷史文化資源實在太豐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