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論語》開頭的三句話是互不相干的嗎?一般人理解錯了

作者:由 詩者孫慢慢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3-12

不教而誅是什麼意思

看起來不相干,實際這三句話是在講同一件事,就是學習。

這三句要聯絡起來看,不要分開單獨看。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是說學習並且時常溫習,不很愉悅嗎?這裡的學習指的是學道。孔子主要講儒家的道,像禮樂之道,中庸之道,六藝之道等等。孔子的目的是傳道,他認為學習這些道,是一件愉悅的事。至於“習”的意思,有人認為是溫習,有人認為是實習,實踐。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其實還是在說學習。

因為古代人講“同學為朋,同志為友”。朋就是同學的意思。有朋自遠方來遠方來,意思就是說很多人從遠方來一起學習,這是快樂的事。

《大學》中講,學習的目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明明德,就是讓道德大放光明。《詩經。大雅。文王》裡說,“學有緝熙於光明”。宣揚道德,大放光明,是儒家的最高追求。以此為快樂。孔子講“好學近於知,力行近於仁。”一個人好學,就接近知了。力行近於仁,力行就是實踐。又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孔子看來,樂於學習比愛好學習還要重要,學的最高境界就是樂。關於樂,孟子又說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所以我們不難理解“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了。就是大家都來學習,追求“光明理想的世界”,真是快樂。因為這是眾樂,是高境界的樂。

《論語》開頭的三句話是互不相干的嗎?一般人理解錯了

第三句說,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句話繼續講教育跟學習,意思是面對無知的人,不要生氣,這是君子氣度。因為他無知,是因為他沒有得到教育,所以應該教育他而不是感到惱怒。

孔子主張有教無類,不管什麼人都可以教育,還說過“不教而誅謂之虐。”是說對一個人沒有教化他就用武力把他殺掉,這是暴虐的行為。所以可以看出,孔子是堅持教育至上。

同時這句話應該還有一個意思,就是“君子懷德”,既然君子追求的是世間至理,光明大道,那已經很快樂了,即使不被理解,也不會生氣的。這是一種修養。

透過上面所講的,來綜合理解這三句話,並不是東扯一句學習,西扯一句交朋友,然後再說不被人知如何如何。這樣分散的去理解是有問題的。

只有把三句話統一起來看,才明白他的真正意思。

就是談教育,談學習。

《論語》開頭的三句話是互不相干的嗎?一般人理解錯了

還有一點要弄強調的是,孔子所說的學,並非侷限於書本學習,而是面向整個世界,對道,對真理的學習。孔子一方面在傳道,一方面也在求知。他說吾非生而知之者,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都說明了他的好學精神。

我們今天可以借鑑這幾句話,來思考為什麼而讀書,怎麼樣讀書。

應該是堅持真理,培養道德,有志服務於社會。團結,共樂,努力將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而光明。

所以我們看《論語》,最好要章與章,句與句,聯絡起來,不要斷章取義,不要生硬地去理解,這樣方能得其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