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這位善妒的皇后,妒死了賢臣,妒死了兒子,甚至妒垮了國家!

作者:由 吾乃非良人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4-16

補特伽羅的伽字怎麼念

隨著電視劇《獨孤皇后》的熱播,熱愛歷史的我禁不住好奇心地驅使,查閱大量史料,一探獨孤氏的真實面貌。有人說她賢能,陪伴丈夫建功立業,榮獲“二聖”殊榮,有人說她善妒,妒死了賢臣,妒死了兒子,甚至妒垮了國家……那麼,真實的獨孤羅伽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這位善妒的皇后,妒死了賢臣,妒死了兒子,甚至妒垮了國家!

一、出身名門,輔佐有功,深受皇夫寵愛。

以現代人的標準,獨孤皇后伽羅是妥妥的人生贏家。其一,出身高貴,為北周大司馬獨孤信的幼女,姐姐貴為北周明帝皇后,家族勢力顯赫。父親獨孤信見楊堅(隋文帝)少年老成,氣宇軒昂,出身名門,14歲時就將她嫁予楊堅。

這位善妒的皇后,妒死了賢臣,妒死了兒子,甚至妒垮了國家!

其二,獨孤伽羅氣質高貴,飽讀詩書,協助丈夫楊堅建功立業,成為名副其實的賢內助,因此深得隋文帝楊堅的一世厚愛。獨孤皇后不是一個囿於家庭瑣事的一般女子,她心懷國家大事,在楊堅取得帝位的過程中,她左右周旋,出謀劃策;坐上皇后寶座以後,也沒有安享富貴,而是更為操心家國大事,與皇夫共擔社稷重任。據史料記載,獨孤皇后十分注重與皇夫感情的培養,除了親自精心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以外,為了監督、鼓勵丈夫早朝,每每堅持陪同,並且數十年如一日,從不懈怠。深夜入寢之前,她就在皇夫耳邊回憶往日恩愛甜蜜事件,展現女性特有的嬌柔,深深鎖住隋煬帝的心。以至於貴為天子的楊堅感動得簽下一紙契約“此生永矢相愛,海枯石爛,貞情不移,誓不願有異生之子。”

這位善妒的皇后,妒死了賢臣,妒死了兒子,甚至妒垮了國家!

二、善妒成性,妒走了丈夫,害慘了賢臣,毀掉了兒子。

善妒是獨孤伽羅的一個顯著標籤,“性妒忌,不設三妃。”是史書對她的典型描述。用現在的話說,獨孤皇后生平最痛恨的是“小三”,對妾氏的痛恨不光體現在自己家,她甚至痛恨一切寵妾的家庭。早在嫁給楊堅之時,就逼迫丈夫發誓“相誓無異生子”!後來,楊堅做了皇帝,後宮的妃子頭銜也只是個虛頭和擺設,誰都不敢靠近皇帝邀寵,楊堅亦不敢近親妃子,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招致殺身之禍。

這位善妒的皇后,妒死了賢臣,妒死了兒子,甚至妒垮了國家!

有一次,獨孤氏生病了,楊堅難耐寂寞寵幸了尉遲氏,獨孤皇后知道後勃然大怒,直接打翻醋罈子,當即把尉遲氏殺死。面對如此妒婦,貴為天子的楊堅竟然也害怕了,為了避免禍端,騎著一匹快馬跑了。後來在兩位大臣的調解下,獨孤氏才消氣,兩人才得以和好。不但如此,據說她不辭辛苦地陪同皇夫上早朝,親自照顧飲食起居,其中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起到時時監督皇帝貪圖其他女色的可能。可見心機非同一般,毅力著實讓人欽佩。除了痛恨丈夫寵幸其他嬪妃以外,她還對大臣寵溺妾氏深惡痛絕。少年便與之相知的大臣高熲髮妻不幸染病身亡,見少年好友深情於髮妻,她表示出由衷的歡欣,可是當聽到高熲的妾氏即將生產的訊息時,一下子點燃了她心中的火藥桶,瞬間爆發,馬上就忘了與高熲的少年之情和開國之功,說服丈夫廢掉賢臣高熲,從此一代名臣就此隕落。

這位善妒的皇后,妒死了賢臣,妒死了兒子,甚至妒垮了國家!

她同時還異常痛恨兒子寵愛妾氏,楊勇為獨孤氏和楊堅的長子,本來穩坐太子寶座,結果因為楊勇冷落母后獨孤氏為其選定的名門閨秀元氏(北魏皇族)而去寵幸一個出生卑微的妾氏雲昭訊,引起母后獨孤氏的強烈不滿,最後在獨孤氏的唆使下,廢掉了長子楊勇的太子之位,改立善於偽裝和在母后面前炫夫妻恩愛的楊廣為太子。

不但如此,她還調教兒媳養成善妒的壞習慣,最終妒死了兒子。獨孤氏與楊堅的第三子秦王楊俊娶了名門閨秀崔氏,這個崔氏的善妒技能遠在婆婆之上,當見到丈夫寵幸小妾,氣不打一處來,盡然恨到用毒藥毒死了丈夫楊俊。大家說,這是不是獨孤氏善妒禍根的殘忍爆發?

這位善妒的皇后,妒死了賢臣,妒死了兒子,甚至妒垮了國家!

三、心胸狹隘,青紅不分,殃及家國。

雖然獨孤氏在輔佐丈夫楊堅稱帝建立大隋時英明顯赫,但是在對待家國大事時卻有好幾個致命的失誤。一是是非不分,因一己私念廢長立幼,為國破家亡埋下禍根。因看不慣長子楊勇寵幸妾氏,而立善於偽裝和炫夫妻恩愛的楊廣為太子,甚至後期縱容楊廣胡作非為,荒淫無度,給大隋的滅亡和楊家的衰敗埋下禍根。二是縱容兒媳善妒之心,破壞了家庭的和諧,殃及兒子的性命。(上文楊俊之事已提到)三是離間君臣,怒殺賢能,家國失去左膀右臂。因聽聞發小兼開國功臣在亡妻屍骨未寒之際寵幸小妾而怒殺賢能,讓丈夫失掉勵精圖治的左膀右臂,讓家國失去心腹賢能之才,給家國興盛畫上了一大敗筆。

這位善妒的皇后,妒死了賢臣,妒死了兒子,甚至妒垮了國家!

看了真實的獨孤伽羅,我們是不是不再那麼瘋狂的迷戀影視劇中的美化形象?她的秉性和故事是不是對女性朋友們有所啟示——太過於強勢和狹隘有時候會掩蓋自己的正能量和光芒,做人得學會大氣。

更多歷史乾貨知識,請關注“丫丫說歷史”,我們一起探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