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孩子玩了110卷衛生紙!如果是你,會不會定規矩?

作者:由 寶寶知道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5-19

抽紙第一張怎麼抽出來

孩子玩了110卷衛生紙!如果是你,會不會定規矩?

導語:在獨立行走之後,孩子就開啟了“探索之旅”。於是,“家”突然變成了危險的地方。“不要去廚房”,“不要爬到椅子上”,“不要去擰水龍頭”,“不要玩抽紙”……孩子的世界充斥了各種規矩。那麼,規矩到底要怎麼定呢?

文:曉菲

朋友家的孩子在兩歲左右開始迷上了抽紙。只要在視線可及,又夠得到的地方發現抽紙,就一定會拿到手上,然後一張一張地抽出來,用抽紙擦一下嘴巴,然後扔掉。再後來,就是抽出來揉成一團,然後扔掉。

當媽媽觀察到孩子的這個舉動後,並沒有干預。她知道,孩子正在用他的方式去進行探索。所以,媽媽就坐在孩子旁邊,等孩子玩過之後,把抽紙撿起來再留作他用。孩子陸續玩了近40包抽紙,然後就不玩了。

不過,孩子還是對“紙”非常著迷。這一次,物件換成了衛生間裡用的捲紙,不是把卷紙一節節拽開,而是拉著捲紙滿屋子跑,一邊跑還一邊嘴裡發出各種聲音,一會說是在開火車“嗚嗚嗚……”,一會又說是一條小河“嘩嘩譁……”,玩得不亦樂乎。

這一次媽媽仍然沒有干預,孩子每次玩過,媽媽就再悄悄地把紙捲起來,供孩子下一次再玩。就這樣,孩子又陸續玩了大概11提捲紙(每提10卷)。

後來有一天,媽媽一次性把三提捲紙放在孩子手邊供他隨便玩,孩子一臉困惑地說:“怎麼這麼多呀,我一直也拽不完呀。”媽媽並沒有說話,微笑著,在一旁耐心地看著他玩。終於,一個小時後,3提捲紙剛拽了8卷。孩子突然扭過頭對媽媽說:“媽媽,我不玩了。”

從此以後,孩子再看到抽紙和捲紙,碰都不會碰一下。家裡的抽紙和捲紙也都能放在正常位置了。

結束了“玩紙”的過程,孩子又迷上了各種液體,洗髮膏、沐浴露、牙膏,以致廚房裡的各種調料……。媽媽始終保護著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心,充分地滿足了孩子去體驗的需求。

媽媽說,她並不知道孩子在玩抽紙、捲紙和沐浴露的過程中到底獲得了怎樣的滿足,但是,每每看到孩子沉浸其中,都是一副滿足的表情,她也就樂得陪著孩子去體驗。

抽紙,捲紙還有沐浴露能不能玩呢?我問過身邊的很多父母,大部分人都會阻止孩子的這些行為。但和大家分享過上面的故事後,很多人又很佩服這位媽媽的做法。

表面上,我們用“不能玩捲紙,不能玩抽紙,不能玩沐浴露”來“幫助”孩子做出更符合社會規範的行為,但同時,我們也極大地削弱了他們自己對快樂的探索,對快樂的主動把握,以及追求快樂的主觀能力。我們都知道,如果某個需求沒有被滿足,孩子就會一直持續某種行為。只是,這時候,行為往往會變得隱蔽,甚至是避開父母的視線。

說回來,規矩到底要怎麼定?

親子溝通之父海姆·吉諾特博士用“綠色區域”、“黃色區域”、“紅色區域”來劃分孩子的行為並設定相應的規矩。

綠色區域是父母希望並認可的行為。對於這樣的行為,我們會大方地允許孩子去做。

黃色區域是父母不認可的行為,但如果屬於以下任何一種原因,我們就應該包容。第一,初學者的偏差行為。比如,2歲的孩子玩抽紙,玩捲紙,但你能預期他在將來會改進。第二,艱難時刻的偏差行為。比如,5歲的孩子因為生病而發脾氣。雖然我們不認可這些行為,但是卻可以容忍。

紅色區域是父母無論如何都不能接納的行為,包含傷害孩子自身,傷害環境,或傷害他人的行為。

一般而言,綠色和紅色區域都會比較好處理,最具有挑戰性的就是“黃色區域”。這往往考驗的是我們做父母的耐心和信心。相信孩子,放手讓孩子體驗和探索,孩子收穫的將是“發現快樂的能力”。

本文轉載於網路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親子陪伴)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瞭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群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