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涔涔汗水化為濃濃鄉愁 捕魚謀生的“傳家寶”如今亦能守護西溪溼地

作者:由 杭州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5-25

涔涔汗水怎麼讀音

每日商報訊 初夏,陽光和煦。杭州西溪國家溼地公園內,64歲的水域清潔工費林法熟練地用網兜撈起河面上的枯樹葉、殘樹枝,船隻的搖晃絲毫不影響他工作。“我和漁網打了一輩子交道,之前是為了捕魚生存,如今是為了將溼地美好的一面展現給更多人。”

從小在漁船上長大的費林法,對溼地和漁網都有深厚的感情。採訪中,望著碧波盪漾的河水,費林法陷入回憶:“我的祖輩代代從事捕魚工作,我七八歲的時候就在河邊摸螺螄,再大一點就跟著母親學織網,15歲就跟著哥哥一起捕魚。”

當年,漁網是漁民們吃飯的工具;而如今,昔日的漁民也用漁網回饋曾哺育過他們的一方水土。

靠著一張漁網 日子越過越好

“溼地水質好,魚的品種也多,我們以前都在這裡捕魚,一網下去,能撈上千斤的胖頭魚、草魚等。”在費林法的記憶裡,船是他的家,漁網則是他童年的“玩具”。

捕撈不同種類的魚,需要用到不同的漁網,幾乎每位捕魚人都會用到七八種漁網來捕魚。費林法向記者介紹道:“三角網”適合捕撈鯽魚、鰷魚等體型較小的魚類,只需一人用竹竿撐開漁網即可,操作便捷;捕撈重量大的胖頭魚、白鰱魚等則需要使用“圍網”,一張“圍網”長約幾百米、深約20米,重量達上百斤,需要十幾人配合操作才能使用。除此之外,還有用竹籤串在魚線上釣黃鱔、甲魚的“魚鉤線”;捕撈躲在水草中魚類的“潮網”等。

因為父親早逝,費林法早早扛起了照顧家庭的重任。“那個時候漁民日子過得苦,早上天還沒亮就要準備工具出門捕魚,忙到太陽落山才回家,那時公社裡成立了水產大隊,我就靠捕魚掙工分,1斤魚1工分,1工分6毛錢,一天可以掙個3-4元。”

上世紀80年代初期,費林法所在村也開始實行魚塘“承包到戶”政策,費林法承包了一塊500多畝的魚塘,自己養殖、自行管理,日子也越過越好。

當時,蔣村有“杭城活魚庫”的稱號,城裡大部分農貿市場的魚都產自蔣村。“我承包了9年魚塘,學會了‘科學養殖’,從最開始一年只能掙幾千到數萬元,到後來我靠養魚培養了女兒還建起了小洋樓。”費林法驕傲地說道。

重回水上 留住濃濃鄉愁

2003年,杭州市啟動西溪溼地綜合保護工程,溼地內禁止養殖捕撈魚類,費林法也停止了他30餘年的捕魚工作,離開魚塘成為了一名工人。可他始終記掛著這片生他養他的水域,內心一直存著“自己能不能為溼地做點什麼”的想法。

2010年,溼地招水域保潔員,在得到這個資訊後,費林法立馬趕來報名。按他的話來說,沒有人比他更適合這份工作。“溼地的水域情況我再熟悉不過,哪片水下有石頭,船隻需要避讓,水面哪裡容易堆積垃圾,需要著重清理,我都清楚,我覺得幹水域保潔工作,要非常瞭解溼地的人才能勝任。”一顆質樸之心,亦飽含感恩之情。

“閒不住,只有在水上我才踏實。”費林法對記者說,做水域保潔工作這幾年,每次只要輪到他上崗,他都會提前駕駛著保潔船環繞溼地一週。在用舊漁網不停捕撈垃圾雜物、檢視溼地內一草一木、勸阻遊客不文明行為的瞬間,那份濃濃的鄉愁也正隨波盪漾。

眼下,雖已過花甲之年,但辛苦了一輩子的費林法卻不願在家“虛度光陰”。有時,他會拿出漁網,和小孫子講捕魚的故事;或者,約上幾個朋友,聊聊昔日的勞作趣事。

“漁網雖不值錢,但它哺育了我們一代代人,我的祖輩在這裡生息,子孫後代也在西溪長大,漁網就是我家的‘傳家寶’,只要它在,後代們就不會忘記祖輩們任勞任怨的捕魚日子。”費林法說,如今的美麗家園離不開一代代的建設與保護,人與自然“合得來”,才能安享閒暇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