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楞嚴經》五十陰魔之識陰區宇

作者:由 劉祖清369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10

補特伽羅是什麼

(第二百二十四段)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地,行陰盡者,諸世間性,幽清擾動,同分生機,絛然隳裂,沈細綱紐,補特伽羅,酬業深脈,感應懸絕。於涅槃天,將大明悟,如雞後鳴,瞻顧東方,已有精色。六根虛靜,無復馳逸,內外湛明,入無所入。深達十方,十二種類,受命元由,觀由執元,諸類不召,於十方界,已獲其同,精色不沈,發現幽秘。此則名為,識陰區宇。若於群召,已獲同中,銷磨六門,合開成就,見聞通鄰,互用清淨。十方世界,及與身心,如吠琉璃,內外明徹,名識陰盡。是人則能,超越命濁。觀其所由,罔相虛無,顛倒妄想,以為其本。】

這篇是佛為我們開示識陰區宇,識陰包括前七識,前第七末那識上執第八識、下執第六識,只有執取的功能,使人產生執著性,而作用則全靠第六識,所以識陰是以第六識為主。

六識是大小乘通說之法門,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與六根、六塵合稱為十八界。十八界最主要的是六識在眼耳鼻舌身意對色聲香味觸法中所產生的了別作用,位於大乘所說八識中第一至第六,故常稱為前六識。此六識在欲界是六識皆有,但在色界初禪天,就只有眼耳身意這四識,而無鼻舌二識,因為這二識所產生的飲食和睡眠習性是不能進入初禪的,所以在證入初禪時就會自動斷掉。修行進入第二禪天以上至無色界之有頂天時,前五識及本身包含的所有慾望已全部斷掉,只剩下意識。進入四空天后,開始斷意識,但在未入滅盡定前,都還有意識的殘留,只是在四空天裡的作用非常微弱而已。

《楞嚴經》五十陰魔之識陰區宇

六識在六根六塵中產生的作用有六個方面,即:一、眼識和眼根與色塵相對時:即生眼識。眼識生時,能見一切事物景象,但不能分別認知。二、耳識和耳根與聲塵相對時:即生耳識。耳識生時,能聽到一切有聲或無聲,但不能分別認知。三、鼻識和鼻根與香塵相對時:即生鼻識。鼻識生時,能聞到各種香臭等氣味,但不能分別認知。四、舌識和舌根與味塵相對時:即生舌識。舌識生時,能嚐出酸辣苦甜等各種味道,但不能分別認知。六、意識和意根與法塵相對時:即生意識。意識生時,能於前五識觸對五塵之境而分別一切正邪、善惡、美醜等相對法或絕對法,併產生一切思想。

由此可見,前五種識只有觸對外塵五境的功能,沒有分別認知的作用,而代表“識陰”的第六識才有分別了知所緣身心內外一切境界、同時兼有主導一切精神世界的作用。識陰涵蓋了正邪二道、善惡諸法,只要能想到的,不論是天上人間,三界九地,或是山河大地,虛空宇宙,都在識陰的範圍內。

前面色、受、想、行這四陰,必須在識陰的參與下,才能產生作用,可見識陰在五陰中處於絕對的龍頭地位,前面四陰破了都不能出三界,只有破了識陰才能證涅槃。

識陰不僅具有五陰中的龍頭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決定一個人的種性。什麼是種性呢?種性就是天地萬物和一切眾生的差別性,佛為我們將這些差別性歸納為十二類眾生,每一類眾生為一個種性,十二類眾生就有十二個種性。比如:胎生的為一個種性、卵生的為一個種性等共計十二個種性。

種性是不能混雜的,人就是人、神就是神、動物就是動物等等,由此可見,每一個種性都是固定的。但每一類眾生裡面的種性又有差別,比如人:人有男女、高矮、胖瘦、美醜之分;貧窮、富貴、長壽、短命之別;凡夫、聖人、達官、貴婦之不同等等,這些差別相形成的原因,被認為是命運,但命運都不是神創造的,而是種性決定的,神也是種性決定的,種性決定後的因果是固定的,但是在種性未決定之前是可以改變的。

比如有些人覺得今生做女人很苦,想來世變成男人,是可以的,只須用至誠心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就能心想事成;又如有些人覺得貧窮很苦,想今生或來世得富貴,也是可以的,只需要廣做佈施修善積德就可以心想事成;還有些人覺得做凡夫拖累太多,想當逍遙自在的聖人,同樣也是可以的,只須修四諦法、十二因緣法、四攝六度法,就能心想事成。所以種性即是固定的也是可以改變的。識陰對種性的固定或改變,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可見識陰的特殊性是非同尋常的,其它四陰都好破,唯有識陰在五陰解脫道中是最難破的一關,在破關以前的識陰中,一不留神就容易失去正見,失去正見後,勢必將自己的菩提身種性改為外道種性,所以佛在識陰區宇為我們開示了行者將自己的菩提身種性改為外道種性的十個案例,以引起修行人的高度重視。

《楞嚴經》五十陰魔之識陰區宇

佛說:

阿難!彼處有持戒修善的善男子,修三摩地,至行陰盡時,觀見各世間諸法性質都是在無常中不斷地變化,十二類眾生之生命本源也在幽靜虛明中擾動不息。“同分生機,絛(tāo)然隳(huī)裂,沈細綱紐”:“同分生機”這幾句是指眾生共同擁有的同一生機在死時忽然毀滅,這生機毀滅時如同破了的網,又猶如掉了紐扣的衣,不能用了。

“補特伽羅”指輪迴轉生的主體:為無數次往返六道的輪迴者,是外道十六知見之一,即“我”之異名,或單指人或眾生而言。“補特伽羅’在這裡作“人”解,此意為人死後變成了中陰身,酬還宿世未盡之業也被埋進了深深的輪迴脈絡中,即未酬還之業被帶進了中陰時期,此時死之因還未感招生之果,猶如懸於絕壁,上不入天、下不落地。此比喻說明修行至三界巔峰、非想非非想處時,處於後無退路、前途不明的狀況,是即將於涅槃天,大徹大悟的境界,猶如雞鳴於晨,東方欲曉,見到晨曦精色的情景。

此時六根在虛明中安靜恬適、六識也不再像野馬似的賓士放逸,身心內外湛然清明,明至入無所入。深深通達十二類眾生為什麼會有生死的根本緣由,這根由在於眾生的七識心上執八識而生迷惑,下執色身為我,造業受報,因此而輪迴不休。

而八識本自清淨,是諸佛與眾生同一體性,這體性是不感招果報的,十方世界都現於這同一體性中,如晨曦精色不再下沉,於黎明中發現眾生世界生死變異之幽深秘密。到達如此境界,則名為:識陰區宇。

如果“胎、卵、溼、化”等十二類眾生獲得不受因果感招的第八識,這共同生命中的體性,也就是同一法身,就能“銷磨六門”。“六門”即六根:“銷磨”指將六根障礙打造成無障礙之六種神通妙用。這樣就能得“合則為一、分則為六”的自在變化。此時“眼睛、耳朵”見聞互通,即“眼”可聞香氣、“耳”可看事物等。如此六根互用,清淨無礙,十方世界及身心,如琉璃般的通透,內外明澈,這種境界名識陰盡。

《楞嚴經》五十陰魔之識陰區宇

識陰盡就是破了識陰,破了識陰,此人則能“超越命濁”。“命濁”又名壽濁:是指自往古以來,人壽從增劫起算,最高時有八萬四千歲,後因眾生惡業增加,轉為減劫,人壽每隔百年減少一歲,壽命逐漸開始短促,到最後減至十歲,再從十歲每隔百年增加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如此週而復始,眾生在此週而復始的增減劫中,妄生邪見,迷失自性,輪迴不休,此名命濁。修行至識陰盡,即可超越命濁。超越命濁後,可證出三界斷生死的聖果。

此時行者觀察識陰中命濁的緣由,原來是“罔相虛無”(意為色身妄相虛而不實),這種狀況以顛倒妄想為其根本。若識陰不破,就有可能失去自己已修得的道業成果,從而改變自己的正覺種性,下面就是世尊將要為我們開示識陰未破而淪落外道中的十大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