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古語云“女大不中留”,為人父母應該懂:尊重與放手,是高階的愛

作者:由 顏小二述哲文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11

尤所愛的尤是什麼意思

文|顏小二述哲文

與人相處是一門學問,對於有子女的家庭來說,“如何與子女相處”也是一門需要用心研究的學問。那麼對於家有女兒的家庭來說,在相處之道上要注意什麼呢?我們的老祖宗指出“女大不中留”,這是在告誡各位父母,

不要強留女兒在身邊,要懂得尊重對方意願。

為何會出現“女大不中留”的現象呢?這句俗語的下半句道出了原因,即“留來留去留成仇”。也就是說,如果女兒大了,強留在身邊,可能會反目成仇。

我們細品古人說的“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這句俗語,這裡依舊是透過俗語表象挖掘內在智慧。在顏小二看來,古人在向我們傳達兩個資訊:

第一,對於子女,要懂得放手,尊重他們個體的自由,才是更高階的愛;第二,女兒養大成家以後,不要過度摻和她的生活,這樣容易產生誤會、出現衝突。

古語云“女大不中留”,為人父母應該懂:尊重與放手,是高階的愛

下面,顏小二將從古代社會中真實存在的“三從四德”入手,剖析過去“女大不中留”的現實原因,再結合當代生活,探索這句俗語帶給我們的穿越時空的啟發。

1、 結合古代社會“三從四德”要求,剖析“

女大不中留

”合理性

在我國古代社會,女子謀生的優勢,大多數時候比不上男子,大部分家庭基本是“女主內,男主外”的情況,也相應出現了一些女子需遵守的“禮”。這裡,我們就從較為常見的古代社會對女子的要求,即“三從四德”,說說“女大不中留”在古代社會的合理性。

關於“三從四德”,內容如下:

三從為“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為“德、容、言、工”。

“三從四德”的內容,對女子出嫁前後的生活方向、做人準則,有了比較明確的要求。其中“三從”,要求女子在出嫁前,要懂得聽從父親的教誨,從中汲取智慧;出嫁後,要有“禮從夫君”的德行,做好賢內助;如果丈夫去世了,也要擔起照顧孩子的重擔。而“四德”便是要求女子首先要注重品德修養,其次要注意容貌端莊、言語得當,懂得治家之道。

古語云“女大不中留”,為人父母應該懂:尊重與放手,是高階的愛

這麼一看,古代社會

對女子的要求還是非常高的,幾乎對女子出嫁前和出嫁後、

女子丈夫生前死後,女子應該怎麼做,都有大方向上的規定。

正是因為這種“規定”太過約定俗成且一氣呵成,同時,大多數女子都依此度過一生,試想一下,在那樣的歷史環境之下,如果某位女子到了出嫁的年紀,因為父母捨不得等原因應嫁未嫁,是不是容易莫名被貼上與“瑕疵”同意標籤。這無疑容易對女子“四德”之首

——即

“品德修養”的名聲產生負面影響,日子久了,女子的委屈自然化作怨恨,繼而導致女子與父母不合了。各位可以設身處地思考一下。

古語云“女大不中留”,為人父母應該懂:尊重與放手,是高階的愛

當然,“女大不中留”的原因有很多,這裡只是其中一點,篇幅原因,我們點到即止。

2、

俗語

“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給當代人的啟發

古代社會對女子的束縛相比現代來說,還是比較大的,但我們的老祖宗還是提出了“女大不中留,留來留去留成仇”俗語。

這之中,在顏小二看來,可能暗含了老祖宗對“女子個體自由”這一觀點的認可,某種程度上說,這其實也是對“女子”尊重的隱晦表現形式。

“女大不中留”的情況一般有二:一是女兒嫁人;二是女兒因事業遠行。雖然第二點在古代社會出現得比較少,但是當代社會還是挺常見的。

這就是說,女兒到了嫁人的年紀,抑或者是遇到了心上人,那麼在合適的時候,即便心中有萬般不捨,也要懂得“放手”,讓女兒擁有自己的小家庭。同時,女兒擁有自己的家庭以後,家長要注意保有“邊界感”,畢竟“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女兒家庭的悲歡離合,作為父母的,如摻和太多、捏得太緊,反而不好。

古語云“女大不中留”,為人父母應該懂:尊重與放手,是高階的愛

如果女兒有“志在四方”的宏圖大志,家長有智慧地引導與支援,比強硬反對,會有更好效果,這樣做不僅能讓女兒的未來擁有無限可能,也能讓雙方在“距離”中,更好地鞏固關係。

3、 尊重與放手,才是更高階的愛

總的來說,顏小二想要表達的是,關於如何與子女相處,我們的老祖宗在“女大不中留”這句俗語中說得明明白白。我們古代,一直有“好男兒志在四方”的說法,但因為特殊歷史時期對女子的限制,於此,女兒對個體獨立性的追求,就不能表現得如男子那般直接。但是即便這樣,老祖宗也道出了“女大不中留”的叮囑,這便是在告誡父母:

與其將女兒綁在身邊,不如懂得在合適的時候“放手”,讓她擁有自己的生活。

古語云“女大不中留”,為人父母應該懂:尊重與放手,是高階的愛

而這句俗語放到現代社會,依舊是“話糙理不

糙”:

父母之於子女,比起束縛,尊重與放手,才是更高階的愛。

各位覺得呢?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釋出,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注:文中圖片來自網路,部分素材來自網路,侵刪(兩週內),喜歡請點贊收藏哦。想持續瞭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各類文化,如影視、文學作品、歷史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