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李商隱雨夜思念表弟作詩,最唯美的一句,被林黛玉改過一字更精妙

作者:由 君箋雅侃紅樓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12

息跡靜處的上一句是什麼

公元834年,屢試不中的李商隱,投奔表叔華州刺史崔戎。崔戎待他與兩個兒子崔雍和崔袞一樣,多加栽培。表兄弟三人感情甚篤。不久崔戎調任兗州觀察使,不想剛到兗州就病故了。

崔戎去世,李商隱無法繼續呆在崔家。公元835年一個深秋的夜晚,詩人留宿駱姓人家的園亭裡,於孤獨寂寥中,想起分別不久的表兄弟崔雍、崔袞和故去的表叔,寫下一首懷念詩。

李商隱雨夜思念表弟作詩,最唯美的一句,被林黛玉改過一字更精妙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李商隱不知什麼原因夜宿駱姓人家的亭子裡。估計也是身在旅途寄人籬下,能有一棲身之所就不錯。

古時亭子多是鄰水或建在水中,有的也有軒窗,夏天不怕蚊子的話完全可以住人。與《紅樓夢》中賈母吃螃蟹的藕香榭,以及描述的史家枕霞閣都類似。

李商隱聽聞夜雨敲打枯荷的聲音,想念起對自己非常好的表兄弟。當初一家人友愛歡樂,現在自己孑然一身人在旅途,才有了詩中的慨嘆。

李商隱雨夜思念表弟作詩,最唯美的一句,被林黛玉改過一字更精妙

李商隱一定想不到,一千年後,他的這首詩中最精彩的一句,被一位小說家寫進一部在中國文學史影響巨大的小說《紅樓夢》中。並且女主角林黛玉還為這句唯美的詩改了一字後,令其流傳更加廣泛。

(第四十回)寶玉道:“這些破荷葉可恨,怎麼還不叫人來拔去。”寶釵笑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寶玉道:“果然好句,以後咱們就別叫人拔去了。”

“留得枯荷聽雨聲”

,意境十分唯美。符合古代文人的浪漫主義情懷。且極其寫實,突出秋夜冷雨中,孤身一人寄人籬下,思念親人之情。與林黛玉的《秋窗風雨夕》有異曲同工之妙。

李商隱雨夜思念表弟作詩,最唯美的一句,被林黛玉改過一字更精妙

現存絕大多數古抄本原文都是“留得殘荷聽雨聲”。顯而易見是曹雪芹有意如此,類似

“花氣襲人知晝(驟)暖”

一樣,都修改了一個字。

而林黛玉口中的“留得殘荷聽雨聲”與李商隱的原詩只差一個字,將“枯”改為了“殘”字。修改的一字歷來眾說紛紜,有說比原字好,有說不如原字。其實結合林黛玉的一生遭遇,就會發現“殘”字比“枯”更貼切林黛玉。是曹雪芹專門為林黛玉所改,且改的極其精妙!

經過林黛玉“修改”,使得喜歡《紅樓夢》的人都記得了李商隱的這首懷念表兄弟的詩《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那麼,曹雪芹借用這首詩有什麼用意呢?當然大有深意,且與林黛玉、賈寶玉直接相關。

李商隱雨夜思念表弟作詩,最唯美的一句,被林黛玉改過一字更精妙

一,李商隱投奔表叔崔戎家。林黛玉同樣投奔舅舅賈政家。

李商隱與表兄弟崔雍崔袞感情深厚,兄弟情深。林黛玉與表兄賈寶玉同樣感情深厚,更產生男女之情,至死不渝。

李商隱被迫離開崔家後,一路上顛沛流離不如意,想念遠方的表兄弟。正是暗示林黛玉最終結局是離開賈家,離開賈寶玉。在遠方的旅途中思念賈寶玉。對此《題帕三絕·三》有描述。

綵線難收面上珠,湘江舊跡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識香痕漬也無?

李商隱雨夜思念表弟作詩,最唯美的一句,被林黛玉改過一字更精妙

二,關於林黛玉最終離開賈家,第六十三回芙蓉花籤

“莫怨東風當自嗟”

,借王昭君出塞,影射林黛玉遠嫁。

第六十二回林黛玉替賈寶玉作“折足雁”酒令,暗示兩人分離。

第七十回《桃花行》是別離詩。《柳絮詞》更有

“嫁與東風春不管,隨爾去,忍淹留”

的別離之說。

林黛玉得“芙蓉花籤”,又有“病如西子勝三分”,西施是六月荷花神。林黛玉身體不好,孤苦無依,正對應“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殘荷”意境。

三,林黛玉自比“殘荷”而不是原詩的“枯荷”,是因為“殘荷”一息尚存,而“枯荷”已經死亡。

第五回香菱的判詞是“荷枯藕敗”,預示她血竭之症而死,像荷花枯萎一般,也影射林黛玉淚盡而亡。

李商隱雨夜思念表弟作詩,最唯美的一句,被林黛玉改過一字更精妙

林黛玉在說“留得殘荷聽雨聲”時,生命沒有枯萎不能用“枯荷”。修改為“殘荷”,更突出她形單影隻,病入膏肓的悽苦境況。

根據瀟湘妃子和芙蓉花籤的影射,林黛玉最終被迫與賈探春一起二女同嫁異國,前途未卜思念賈寶玉。當時的心情,與李商隱在這首

《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袞》

所要表達的自身境況一模一樣。

所以,曹雪芹留下的很多線索,是要結合原本歷史典故,對應到《紅樓夢》中故事的。

《紅樓夢》中借典寫故事非常多。有人說是否有拼盤嫌疑?不敢苟同。她更像一首詩詞,引經據典卻更引人入勝。

文|君箋雅侃紅樓

別忘了關注:君箋雅侃紅樓,動手轉發一下,沒準您的朋友也愛看,感謝讚賞。

本文資料重點引自:

《周汝昌校訂批點本石頭記》80回本 ;

《紅樓夢》程乙本·啟功校訂;

《紅樓夢》繪全本·清·孫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