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無意識的心理現象,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實際存在著

作者:由 愛美食的芭芭拉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13

什麼叫無意識行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是現代西方心理學主要流派之一,對西方社會生活及文藝思想產生深刻的影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對藝術影響最大的是關於無意識理論,他提出了心理的層次性問題,把人的心理結構分為無意識,潛意識、意識三個層次。無意識,又稱潛意識,是人的心理最深層,它是人的原始的、生物性的本能慾望(首先是性的慾望)的儲藏庫意識,是人與外部世界接觸直接感知產生的心理活動,即理性的意識,潛意識,又稱下意識,是一種半意識,是介於意識與無意識之間的區域,它是人們在家庭和社會生活中長期影響形成的心理狀態,即經驗、良心、理想等,是那些或多或少模模糊糊意識到的心理過程,雖然此時沒有意識到,暫時還不屬於意識,但可以想起來,回憶起來成為意識。與此相應的是弗洛伊德的人格三重說:“本我”、“自我”、“超我”、“本我”

無意識的心理現象,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實際存在著

是潛意識的本能衝動,它受“快樂原則”支配總是為自己尋找發洩的出路,力圖得到滿足;“自我”是理性的意識,它受“現實原則”支配;“超我”即良心,它代表社會道德標準,壓制本能的衝動,按照“至善原則”活動,三者常常發生衝突和鬥爭。弗洛伊德看來,人的心理各部分並不具有同等意義,他將無意識提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宣稱“人類最深刻的本質在於初級的,自發的本能動力,這些動力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同樣的它指向一定的先天需要的滿足”在《釋夢》中說:“無意識是精神的真正實在”這就是說,無意識是構成人的心理本質及心理的最基礎部分,它是人的心理活動和外部行為強大的內驅力。這一理論被稱為“深度心理學”。弗洛伊德將層次性概念帶入心理學,提出了人腦存在無意識活動,擴大了心理學研究範圍,但他誇大無意識的作用,是一種神秘的非理性主義。

無意識的心理現象,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實際存在著

應該承認,無意識的心理現象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實際存在著,所謂“無意識”是指在個體身上發生但個體卻未知覺到的所有心理過程,如走神、閃念、幻覺……以不自覺、無目的,不可控制為特點,但總體上說,人是“理性動物”、“自由自覺活動卻卻就是人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特徵”。有時人的行為並不是在意識指導下發生的,當時還沒有被意識到,但是已經發生了,好像不知怎麼地突然發生但這種現象如果深入地追究也會發現它和某種意識相聯絡。例如,過去部隊演歌劇《白毛女》時,有觀劇的戰士向臺上的黃世仁開槍的事情發生,應該說,這個戰士的行動是在處於一種幻覺心理狀態下發生的,他把演員的演戲當作生活本身,但仔細分析起來,這個戰士是出於對惡霸地主的感情上仇恨和道德上的正義感,從而激起他一種強烈的意志衝動。在這裡,道德力量、情感力量、意志力量是融合在一起的。

無意識的心理現象,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實際存在著

弗洛伊德用精神分析法論證藝術和審美問題,他認為人的本能慾望是積極活動著,按照“快樂的原則”強烈地追求著某種器官的愉快和機體的需要與滿足,但這種本能慾望又為社會道德、法律等所不能容忍,它總是受到“現實原則”的限制,倘若這種本能慾望不能透過一種轉移活動而得到發洩,那麼被壓抑本能為了尋找出路,就會走上犯罪道路或精神失常,而夢則是被壓抑的本能慾望衝動得以發洩的場所“夢是一種被壓抑的慾望,被偽裝起來的滿足。”藝術家和常人一樣,也無法放棄他那本能慾望,但他和常人不同的地方就在於他不會被禁錮在一個幻覺的世界中,他能找到一種把幻想變成現實的辦法,就是使這種本能慾望得到昇華。弗洛伊德看來,藝術就是被壓抑的本能慾望的昇華。昇華是一種調和的辦法。它一方面免除過渡的壓抑,使慾望有所歸宿,本能的要求可以得到一定的滿足;同時又與道德等不相違背。

無意識的心理現象,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實際存在著

他透過對一些作品的主觀猜測告訴入門:藝術家的作品就是藝術家本人夢幻的真實寫照。例如,他在《達·芬奇》中認為《巖間聖母》中嬰兒的神態表現了一種“戀母情結”,這是達·芬奇自己“戀母情結”的表現,達·芬奇自己有戀母情結,因為他是個獨兒,1452年他的父親賽爾·比奧·達芬奇與加德琳娜私戀而生達·芬奇,因此他對母親的情感特別深厚,因母愛激起了幼年的達·芬奇的潛意識中的性衝動,以後則轉變為一種非凡的藝術創造力。進而他認為《王子復仇記》中哈姆雷特為什麼猶豫不決一再延宕復仇、遲遲不去殺死克勞狄斯的原因,也是由於哈姆雷特的“戀母情結”的作祟“情結”是弗洛伊德的一個專用詞,是指被壓抑的慾望在無意識中固結下來的東西,是一種心理損傷)。那麼,藝術家的作品為什麼對其他人有吸引力呢?弗洛伊德認為其他人和藝術家一樣,本能慾望受到“現實原則”的壓制,他們儘管可以做自己的白日夢,在幻想得到滿足,

無意識的心理現象,在人的心理活動中實際存在著

但無論是白日夢或夜夢(當然是我們說的美夢),畢竟只是一種幻覺而不是現實,於是渴望藝術家的作品能夠為他們帶來精神上的真正慰藉,“作家能使我們從作品中享受自己的白日夢,從而使精神緊張得到緩介”。正是這個意義上藝術不僅是一種補賞手段,它又成了一種社會治療手段和一種公眾擺脫苦悶的出路。抽象主義畫家崇尚無意識,排斥理性,例如傑克遜。波洛克主張從無意識、非理性出發,強調必須依靠無意識本能衝動來作畫。他的繪畫就是一些滿篇幅錯亂的網狀色線或色斑的東西,將觀眾引進一個錯亂的世界。有的抽象主義畫家公然聲稱:一切藝術都是一場夢境,一種幻影,因此,他們常常根據夢境來作潛意識與夢幻作品,刻畫撲朔迷離的夢境幻覺。這些無疑是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的深刻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