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多次被赦免,仍多次謀反,耶律喜隱有勇無謀難成大器

作者:由 開朗的若若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8-26

逸聞趣事的逸什麼意思

前言

耶律喜隱,耶律李胡長子,字完德。體魄雄偉,善於騎馬射箭,初封趙王。應歷十年十月,喜隱第一次謀反作亂,想一舉殺死當朝穆宗,扶持他的父親李胡登基,結果被穆宗的效命大臣發覺,喜隱及其父李胡等死黨,一齊被捕入獄。李胡一生爭取稱帝,最終卻落得個死在獄中的下場。喜隱當時也在獄中,他對父親的死固然悲痛,但他更多的時候是想報復,想奪皇權。為此他隱忍著表示認罪。第二年二月,穆宗皇帝親自過問喜隱謀反一案時,喜隱據實供認自己的罪行。穆宗看到他年紀尚輕,認罪態度很好,又是皇族近親,於是親自釋放了他。然而出獄不久,他第二次圖謀不軌,穆宗下詔將他逮捕入獄

走出監獄

一年後,穆宗皇帝被人殺死。普通臣民都表示哀悼,喜隱聽到這一訊息後,欣喜若狂,他覺得自己未成之事終於有人替他辦成了,此後該有出頭之日了,儘管父親已經冤死,但自己畢竟是先皇的嫡系,祖脈所繫,捨我其誰?當他聽說繼位皇帝(景宗)是自己的侄子時,便以長輩自居,獄中傳說新皇登基大赦天下犯人他當即自行去掉枷鎖。獄卒知道他的身世與罪行,但不知新皇帝對他的態度如何,看到他目中無人的神態,聽任他大搖大擺地走出監獄去。

多次被赦免,仍多次謀反,耶律喜隱有勇無謀難成大器

喜隱懷著重見天日、一展宏圖的心情直接進入皇宮,讓人通報“皇叔來也!”景帝上殿一看是他,不由得怒從中來,喝問:“你是個罪人,怎麼不在獄中,擅自跑到朝中來?”當時下詔令誅殺看守犯人的獄卒,並將喜隱送回獄中。景宗皇帝改元為保寧,三月入皇都上京,四月冊封諸王時,從名冊上看到有喜隱,雖然現在獄中,但他畢竟是同宗近親,將喜隱由趙王改封宋王。又因為喜隱的妻子是景宗的姐姐,因此喜隱獲釋。喜隱出獄後,依仗他與皇帝本宗又聯姻的關係,全然不把世人放在眼裡,驕奢淫逸,為所欲為。或則稱霸於酒樓,或則逞強於妓館,常常以皇族或皇親的資格凜強霸弱。景宗聽到人告他的訟詞時,先是慢慢放到一邊,後來竟然看到了聯名上訴的呈狀,覺得應該過一下此公之事了。於是派人去召他進官問話。

然而,皇帝的侍從沒有找到他本人,只好留話讓他進宮。喜隱原來尋花問柳縱情無度,反覆無常,連他的近侍也不知其去處。當他聽到別人的轉告時,已是第二天的中午,他仍不以為意,以此對新歡美女顯示自己。當他於黃昏時進入宮中後,景帝以其不按時朝見而大發脾氣,二話不說,先令人施以鞭刑。喜隱心中又生怨憤,想:不就是遲來一天見面嘛,值得你龍顏動怒!哼,看我把你推下去再說。但他嘴上卻請皇上恕罪,反覆說明自己是為泰山家中辦事,遇雨阻路而來遲。因此,景帝也只是鞭打一頓便放過了他。

保寧七年二月,景宗皇帝召喜隱進。這次他隨太監準時進宮,恰逢景宗皇帝剛剛擬就給宋朝雁門節度使劉繼元的封信。景宗見喜隱進來,毫不避違,還讓喜隱看信文如何。喜隱看完信說:“遼國幫助後漢立國,可謂漢國起家之祖,可是此信用辭卑微,恐怕有喪國體。”景宗再次細看書文,覺得喜隱言之有理,於是運筆塗改,頓顯國威。保寧九年六月,景宗任喜隱為西南面招討使,讓他到河東一帶去整理吐蕃的戶籍。喜隱感到又被重用為邊疆大臣,時來運轉,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於是他便在河東一帶(今甘肅、寧夏交界處)培植私黨,策劃叛國自立。

多次被赦免,仍多次謀反,耶律喜隱有勇無謀難成大器

不料他的所作所為很快被報到朝中。乾亨二年六月,景宗下令將他拘執到祖州,給他的手腳都加上械具(枷鎖腳鐐),再為他專門築一座圓形監所,單獨囚禁。乾亨三年五月祖州有與宋朝交戰帶回的俘虜二百餘人密謀搶劫喜隱並立他為主,但因城垣堅固沒有救出喜隱,於是宋朝的兵勇便擁立喜隱的兒子留禮壽為主,宣佈自立。上京留守耶律除室帶兵壓鎮,生擒主謀及留禮壽。同年七月,將留禮壽斬首。乾亨四年七月,景宗派人宣詔賜喜隱死。

庶出之身,勤學有成

耶律只沒,字和魯堇,世宗耶律阮的第三子,景宗耶律賢的異母弟。耶律只沒出生於皇宮之中,但是對他的父親和母親的模樣毫無印象,因為在他三歲那年(天祿五年)九月,父母親同時被泰寧王察割殺害,當時他的二哥耶律阮也只有四歲,於是一同被收養在永興中。他們漸漸長大時,不斷地從乳母、親戚、大臣及伺候他們的奴婢口中聽到有關父母的故事。只沒最先弄明白自己與兄長雖是親弟兄,但卻是兩個母親所生。他在好奇心和對雙親的思念的驅使下,一再向乳母及侍臣打聽父母生前的事情,終於懂得了自己是庶出的意思。

只沒的父親年輕時儀表堂堂,善於騎射,深受太宗皇帝的喜愛。會同九年(946)太宗南征後晉國時,世宗也隨軍出征。路經後唐國時世宗在中遇見一位宮女,使他不禁怦然心動。那宮女體態輕盈,丰姿綽約,更有羞花閉月之容。一問旁人,方知是姓甄的民女。於是在回軍的路上,皇家的著屬之中便增加了一位美女。甄氏雖為民女,但因久在官中,因而深知進退禮儀。她看到世宗英俊瀟酒,風華正茂,雖然是遠離父母之邦,來到異國他鄉,但就自己的身世而說,實在是難得的意中人。世宗對她一往情深,她對世宗百依百順,兩個人恩恩愛愛,如膠似漆。

多次被赦免,仍多次謀反,耶律喜隱有勇無謀難成大器

大同元年二月,世宗先封為永康王,按照皇家規矩,應該明媒正娶位門當戶對的妻子。世宗與甄氏女子都清楚那是不可違逆的大禮,況且長輩親戚還說甄氏進官一年有餘仍不見有喜,或許她不能生孩子呢。於是世宗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正式娶回高門大戶的蕭家女為妻。第二年蕭氏便生下二男孩,即後來繼位的景帝,時隔半年,甄氏也生下一男,便是隻沒。其時世宗已登基稱帝,依照自己的意願登基時便將甄氏立為皇后,甄氏端莊沉靜,治內有法,後宮秩序井然。但是王公大臣私下議論,按照祖宗法規,應立蕭氏為皇后,於是在天祿四年時,專就此事啟奏皇帝。世宗見奏深有憂慮,他不忍心更替心愛的甄氏,但又無法說服宗族長輩及佐命眾大臣,回到甄氏房中仍為此事唉聲嘆氣。

甄氏覺得皇帝神情異常,便問什麼事還能令天子為難?以往甄氏從不過問朝中政事,她的親戚都在後唐國,她無求於遼國朝廷。皇帝歸來也從不提及政事,最多隻講點朝野的逸聞趣事,兩人同樂。細心的甄氏想到皇帝如此心事重重地與她同房還是第一次,進而猜測到莫非與自己有關?於是在枕蓆之間再次發問。皇帝終於說出了實情與自己此時內心的矛盾。他以為如果重新冊立皇后,甄氏會因此而對他心冷,不料甄氏聽罷卻只莞爾一笑,說:“冊立皇后本是皇家大事,你我的情愛說到底是小事。皇后的名份算什麼?換就換吧,只要能解除你的憂思,我不當皇后也情願。我聽她的話就是了,但願你還一如既往地真心愛我,常來看我…”這番話說得皇帝心中打翻了五味瓶,像一個孩子似的直往甄氏懷裡拱。

只沒聽到這些片片斷斷的故事時年僅十五,但他心中明白自己的處境,生活上衣食無憂,但前途須自己去奮鬥。於是他勤奮學習,跟隨太傅通曉了契丹文和漢文。他尤其喜愛漢人的詩歌,常以吟誦陶淵明、曹植和李白杜甫的詩歌為樂事,久而久之,他也能寫詩作賦了。致使朝野文人爭相傳抄他的作品。

私通宮女,受刑下獄

應歷末年,只沒二十歲,這時他本來已經在皇室的安排下鼓樂喧天地娶回了妻子。妻子也懂得婦道,唯丈夫之命是從。然而,只沒旺盛的青春活力加上漢人詩賦的陶冶,他的精神世界裡已經不自覺地萌發了浪漫的情根。他對妻子刻板的步步都嚴守禮法的作派大為不滿,新婚燕爾之後,他便覺得夫妻生活索然無味。於是一頭扎進書房,竟幾夜不看妻子一眼。

多次被赦免,仍多次謀反,耶律喜隱有勇無謀難成大器

一次偶然的機遇,他在宮中邂近一女一彷彿歷史的再版,如其父皇當年在後唐宮中遇見甄氏宮女一般,他被這位宮女秋水般的雙眸透出的些許憂愁,和那低眉回首間朦朧的依戀勾住了魂魄,當晚無論讀書吟詩還是提筆作畫,眼前一直浮動著宮女的情影,只見她在笑,她在哭,她在走,她在臥,她在遠處,她在身邊,他伸手去拉,卻又倏忽不見。只沒眼睜睜熬到天明,急不可待地速到官中,當那位宮女出現在他視線之中時,他看看兩旁無人,便徑直迎面走去,一把拉住宮女的手說:“咱倆相好吧。”宮女驚愕之下頓時滿險紅雲,使勁抽手又抽不出去,只沒依然直町盯地望著她的眼睛連聲問:“答應嗎?答應嗎?”官女走也走不開,話又無從說,只覺得如果不答應這位王子他們將永遠手拉手地站在這裡,那,成何體統?官女為了儘快擺脫尷尬,只好敷衍似地點點頭。只沒這才鬆開了手。他們倆人相近站立的一瞬間被另個女看到了,而且果地望著他們各自離去,只是沒有聽見只沒在分手時說的一句話:“今晚石亭相見。

晚上,只沒先到石亭,一等再等不見宮女來,他怨自己死心眼兒,以為一言九鼎她必定會來相見,竟然一整天沒有去打聽她住在哪裡?姓氏名字是什麼?他看看星宿,約摸已近午夜,只好長嘆一聲轉身回家。這時只聽得樹叢中似有響動,他急步向前看,只見正是他所等待的宮女。原來官女先他而至,但她並未走進石亭,她想作為王子一時高興起來不定想玩弄誰呢,究竟有幾多誠心,還得試一試呢!她在內心裡一整天想著這件事,如果不來一會,明日也許就會遭來不測之禍,至少是被不明不白地趕出官中。當初入宮時父母可是對她千叮嚀萬囑咐,盼的是將來衣食有靠,一旦被趕出官,父母之望成滅,自己的生活也無著落。如果僅僅是王子一時衝動,那麼也許他到了晚上就把早晨的話忘得一乾二淨。

於是她躲在僅有的幾叢矮樹旁等待、觀望。看到王子走來,她心跳不已,起碼證明王子遵守諾言;有心走出去相會,少女的羞澀和矜持使她又遲疑不決;她望著他踱來踱去、專心張望的身影,不禁心儀彼人。是啊,後宮的皇后和成眾的妃嬪哪一個不在天天眼巴巴地昐望皇帝駕幸?她們望穿秋水一年能盼到幾次寵幸?如今,痴情的王子就在眼前,自己還有什麼可慮的呢?正待走出時,一個頑皮的念頭湧上心頭——看他究竟能等到什麼時候。於是又止步不前。直到星移斗轉、萬籟俱寂時,她見他轉身欲走,這時才有意搖動樹枝發出響聲。

多次被赦免,仍多次謀反,耶律喜隱有勇無謀難成大器

於是他們無言地相擁,用撫摸敘述各自的心境。直到東方發白時依依不捨地分離。王子知道了她叫溫裡,告訴她一處宮外的房屋,相約今晚在那裡相會。自此兩人日思夜聚,只恨晝長夜短。斯混日久,溫裡白日裡有時喜笑開懷,有時懨懨欲睡。終於有一天,她因沉睡而耽誤了皇太后待客的大事,結果太后把她們一班女叫去一一責罰。先讓各自認罪說明誤事的原因,她們都編了一套假話,太后一聽並非真言,頓時大怒,便讓掌嘴,並令火籤侍候,燃起火爐,燒紅鐵絲籤,準備刺舌刺臉。這一招發生了作用,掌嘴未半,便有一個女說她看見溫裡與王子近身說話,自那日後,溫裡有變,某日說什麼,某日睡了覺……太后舉目一看溫裡,心中便明白了原委,退下別人單獨留下溫裡詳察細問。

第二天,穆宗皇帝上朝後龍顏大怒,喝令只沒出班,不問青紅皂白,便命廷尉按倒只沒杖責三百。文武大臣一個個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不知只沒究犯了什麼罪,該不該進諫請求恕罪。只看到只沒被打得如一灘肉泥,奄奄一息。而後才聽到皇帝數落他的罪名:私通官女,敗壞皇家門風,有辱祖宗遺訓,本該問斬除名;今且從輕治罪,刺一目以示你瞎了眼睛不識好歹,再施官刑,留你一條活命,但絕你淫亂之根!施刑後,只沒被關進獄中養傷。穆宗同時下詔,待其傷愈之後釋放出去,棄之市井為流民。

獲釋封爵,情人團聚

只沒在半死不活的昏迷狀態中,被挖去一隻眼,接著被剝衣去勢,他已失去了知覺。醒過來時已是三天後的黃昏。只覺得下身疼痛,動一動又全身都疼,繼而又都麻木,哪裡都一樣,哪裡也顯不出疼痛。御醫日日換藥、洗傷處,人天天送飯食,旁邊有他不認識的人侍候著。兩月之後他站了起來。皇帝的詔令也由官人再次對他宣佈,只待百日傷愈便趕他出宮出獄,廢為庶人。

多次被赦免,仍多次謀反,耶律喜隱有勇無謀難成大器

他有時也想念溫裡,想念妻子,不知她們今在何處。摸摸自塌陷的眼窩和下身,最終只能長嘆一聲。想到再過一個月,自己將置身市井,以殘敗之身如何生存?他不寒而慄,萬念俱滅,但是從未想去自殺尋死,因為在他的心目中,還有幾根生命的支柱,那就是:屈原所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李白所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他常常在默唸這些詩句之時入眠。

穆宗皇帝被殺的訊息傳入獄中時,別人簡直不敢相信,但是隻沒一聽便信,因為他的父親就是在皇位上被人殺害的。彷彿皇帝被害是正常現象一樣,尤其是穆宗的殘忍他有親身體會,因此他不驚不悲不喜不憂,彷彿朝中今日無事一樣泰然如常。第三天傳來了新皇登基的訊息,當他聽說皇帝正是他的二哥耶律賢時,他心有所動。接著便有大臣來宣佈只沒無罪釋放,又有人傳詔:封他寧王。數日之間天旋地轉,他由罪人、庶人一躍而為王侯。不久,又有詔書,賜給他女溫裡。他回到自己府中見過家人後,便匆匆趕往別院去會夢繞情牽的溫裡。這就是發生在保寧元年二月的事變。

只沒回到家中後,他的府第由王子府改為王府,大動土木加以修繕。朝廷派來的奴婢侍從如蟻成群,他簡直有些應接不暇。所幸妻子嚴守傳統婦道,賀他大難不死,替他分憂解難,坐鎮府中,指揮若定,只讓他吃好喝好安亨清福。他在大修寧王府時特意向妻子說明為溫裡單設一院,竣工後便將溫裡接回府中。只沒在此環境中,時悲時喜,以詩書打發著光景,過了幾年平靜的生活。

多次被赦免,仍多次謀反,耶律喜隱有勇無謀難成大器

保寧八年七月,只沒的妻子做出一件驚天動地之事就是自造鳩毒,欲加害於只沒與溫裡。這在當時是罪不容誅之事就在鴆毒已成將要使用之時被人發,一時朝野沸騰,一致遣責只沒的妻子,於是朝廷當月下詔誅殺只沒的妻子安只,除掉只沒寧王的封爵,並且放逐到遙遠的烏古部。只沒在那裡孤苦無援,憂憤苦思,於是作《放鶴詩》。景宗皇帝看到傳抄回朝的詩篇後,便生隱之心,念在兄弟情份上將他召回。只沒又當起了平民,雖然斷絕了朝廷的俸祿,但原有的積蓄足夠一家人依食。他辭去大部分奴僕,關起家門養生。

結語

乾亨四年九月,聖宗皇帝繼位,因其年僅十二歲,皇太后睿智皇后蕭綽執政。皇太后辦理完景宗的喪事後,於統和元年正月下詔恢復只沒的寧王爵位。當月又召集王侯近親集資修建皇陵。為此皇親國戚多有聚會。一次皇太后在酒宴上命只沒作詩助興,只沒賦《移芍藥詩》,一面對太后歌功須德,一面暗喻自己的曲折身世,博得眾人齊聲喝采。之後,正當世人傳抄、費美他的詩作之際,他悄然離開了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