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櫽括”何以見功力

作者:由 九派悅讀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9-11

所在皆是也是判斷句嗎

沈鴻鑫

有些文學名著或戲劇名著,為了便於在讀者群中普及,有人便將其改寫、縮短,於是縮寫本應運而生。縮寫作品中也有出名的,比如英國作家蘭姆姐弟根據莎士比亞戲劇縮寫的《莎士比亞戲劇故事集》等。我在20世紀60年代初讀到的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縮寫本,也是不錯的一部。

我國文學史上早有縮寫名作的先例,當時稱之為“櫽括”。櫽括的原意是矯正木材彎曲的器具,這裡指的是就原有的文章、著作進行剪裁、改寫。

北宋蘇東坡曾經縮寫過晉代陶淵明的名作《歸去來兮辭》。陶淵明身處晉宋更迭的動盪年代,政治腐敗且社會矛盾尖銳。他年輕時懷有遠大的抱負,29歲就出任江州祭酒。但他對官場的黑暗十分不滿,又不願同流合汙,所以不久就辭官了,後來做過幾任參軍之類的小官,時間都很短。41歲時,他在親友勸告下再次出仕,任彭澤令。這時郡裡派了一個督郵來縣裡,縣吏要他束帶前去迎接,他回答“我不願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當天就離職還鄉,這次在任僅80余天。此後,陶淵明寫下著名的《歸去來兮辭》,以表示對朝廷的徹底失望、決心退隱的心志。

《歸去來兮辭》是一首辭賦,正文開頭一段:“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開頭兩句如當頭棒喝,引出全篇。作者滿心悲憤,用詞卻含蓄隱秀,以“田園將蕪”作為歸隱的原因,以自己誤入迷途而自責,實質是指政壇的黑暗卑鄙和戰亂的頻繁。

接著,陶淵明寫他辭官回鄉的情景:“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這幾句話生動地描繪了他在還鄉途中輕鬆愉快和歸心似箭的心情,以及見到自己故宅時的欣喜神態;又以“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描述歸隱後悠然自得的生活情景;接著引出人生感慨:“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遊;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這說明他決心息交絕遊,最後又托出自己隨順自然、樂天知命的人生哲學:“富貴非吾願,帝鄉不可期”“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整首辭賦淡定質樸,感情自然流露,沒有半點斧鑿的痕跡。且充滿詩意,具有極大的感染力,歐陽修曾推崇其為晉代文學中最好的作品。

這樣的佳作是否難以縮寫?蘇東坡將《歸去來兮辭》縮寫成詞作《哨遍·為米折腰》。除了序,詞文共200餘字。蘇東坡作詞時謫居黃州,他開闢東坡為寓所,修建了“雪堂”。許多人認為他的“雪堂”如此簡陋,與其身份、名望太不相符,他的朋友董毅夫卻很讚賞,而且準備與“雪堂”為鄰。蘇東坡甚喜,乘興對《歸去來兮辭》加以櫽括,貽贈董君。

櫽括必須有高度概括、凝練的能力,對文學的根底和駕馭文字的功力要求都很高,須用較少的文字包容原作的含意,而且還要傳達出原作者的感情色彩和語言風格。這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蘇東坡的櫽括作品應該說是上乘之作。“哨遍”一作“哨徧”,是詞牌名。他開頭用“為米折腰,因酒棄家”八個字概括了陶淵明原作“序”的內容,也省儉地勾畫出了陶淵明耿直、喜酒的性格;“但小窗容膝閉柴扉。策杖看孤雲暮鴻飛。雲出無心,鳥倦知還,本非有意”“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引壺觴自醉”等幾句,則把原作中描寫陶淵明歸隱後怡然自得的生活情景也概括得極其恰當,其中還巧妙地引用了某些原句,又有所變化。最後的“此生天命更何疑。且乘流、遇坎還止”,更是將陶淵明的人生哲學顯露無遺。無怪乎南宋著名詞人張炎說:《哨遍》一曲,櫽括《歸去來兮辭》更是精妙,周秦諸人所不能到。

無獨有偶,北宋黃庭堅也曾縮寫過歐陽修的名篇《醉翁亭記》,他是用瑞鶴仙(詞牌)填寫的:“環滁皆山也。望蔚然深秀,琅琊山也。山行六七里,有翼然泉上,醉翁亭也。翁之樂也。得之心、寓之酒也。更野芳佳木,風高日出,景無窮也……”他把400餘字的原文,縮寫為僅有百餘字的詞作。原文中多用設問句,如“作亭者誰”“名之者誰”等,黃庭堅為了省儉語句,大多改用了判斷句“……也”,只在末句保留“太守為誰”的問句,因為此處特別重要,增添了結尾的力度。另外,原作中用了21個“也”字,改作《瑞鶴仙·環滁皆山也》順其自然也用了12個“也”字,並乾脆以“也”作為韻腳,很好地保留了原作的風格。這也不失為一篇縮寫名篇的成功之作。

【來源:解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