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2022會有一場危機,兩年前的精準預言,曹德旺到底說了什麼?

作者:由 諮雲君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9-25

何為危機一發

2022會有一場危機,兩年前的精準預言,曹德旺到底說了什麼?

我們會有一場信用危機到來,應該就在2022以後。

2020年9月,曹德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對記者說出了一則預言。這篇採訪稿件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太大的關注,直到最近的一些事情後,才被媒體重新翻出,並以一種刷屏的方式在網際網路上傳播。

這並不是曹德旺第一次對危機做出預言,2007年,他曾在公司內刊上發表了一篇名為《一葉知秋》的文章,文中寫到:

今秋,全球經濟繼續保持高增長,中國GDP增長有望超過10%,捷報頻傳,凱歌陣陣。

但只要聚神傾聽,亦不難聽出凱歌聲中的陣陣雜音,有如秋季的落葉,預示著冬天即將到來,預示著我們需要經受嚴寒的考驗。

隨後曹旺德向全體員工發出危機警告,並出臺了四項措施:

在建工程掃尾,停止一切擴張性再投資;

全面清理應收賬款,收窄銷售信貸規模;

關閉低效益或虧損企業;

展開提升產品質量,降低成本的全員培訓。

一年之後,全球金融危機爆發。

根據相關部門釋出的統計資料顯示,僅2008年上半年,全國年營收在2000萬以上的企業,足足倒閉了6。7萬家,其中就包括國內最大的工業縫紉機生產商飛躍集團、全球最大的玩具代工廠商合俊玩具、全國最大的印染企業江龍控股。

最為知名的,恐怕還要屬時任中國500強企業科弘,這家年營收超過百億的製造業巨頭,因無力償還一筆7億元的貸款,於2008年10月份宣告破產。

而福耀玻璃,憑藉著曹德旺事先收攏債務擴張和儲備現金,挺過了2008年的寒冬。

2022會有一場危機,兩年前的精準預言,曹德旺到底說了什麼?

15年前,憑藉著對美國次貸危機和人民幣異常升值等經濟現象的關注,曹德旺精準預言了即將到來的金融浩劫,15年後,曹德旺又是憑藉著什麼,預言了這一次的信用危機呢?

在兩年前的那次採訪中,曹德旺向記者闡述了他預言危機的邏輯:

從2009年到2019年,全國的GDP產出為751萬億,其中固定資產佔比超過50%,算上歷史資產的折舊,固定資產投入高達500-600萬億,但我國2019年的產出才90多萬億,如果福耀的投入產出比是這樣的話,肯定早就破產了。

投入與產出不能成正比,就是無效投資,當無效投資的規模疊加到一定程度後,信用危機便會隨之而來。

曹德旺所指的無效投資是指什麼?

固定資產、規模龐大、產出回報有限,回顧過去的十年,一個與所有人生活息息相關的行業,慢慢地浮現眼前。

2022會有一場危機,兩年前的精準預言,曹德旺到底說了什麼?

01

關於中國樓市的規模,有一個非常著名的笑話:按照當前的房價,賣掉上海所有的房子,足以買下整個美國。

這個略帶賽博朋克味道的玩笑,背後是一個非常誇張的資料。

根據權威機構在2018年的資料統計顯示,中國房地產總市值高達65萬億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約為450萬億,正好對應了曹德旺的預估資料。

如此龐大的固定資產投入,資金來自哪裡?

根據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我國居民槓桿率由1993年的8。3%增加至了2021年的62。2%,從這張表可以看到,2009年前後,居民槓桿率的增速明顯增加,在1993到2008的16年裡,居民槓桿率僅增加了9。6%,但2009到2021的12年裡,居民槓桿率增加了44。3%。

2022會有一場危機,兩年前的精準預言,曹德旺到底說了什麼?

作為商品房的主要買家,居民部門是大頭資金的名義承擔者,但實際承擔主體卻是銀行。

商品房消費中,幾乎所有的消費者都選擇了首付款+按揭貸款的形式,在未來的30年裡,隨著房貸的償還,民間部門才會從名義承擔逐步轉變為實際承擔。

正因此,按揭貸款對於銀行來說,是最重要的資產。

從餘額來看,建行、工行、農行都超過5萬億,中行接近5萬億,郵儲、交行、招行、興業的個人房貸餘額也在1萬億以上;從佔比來看,5家國有大行均超過了30%,其中建行高達34%,大部分上市股份行的佔比也超過20%。

作為一個金融產品,按揭貸款可以說是穩賺不賠的優質資產,根據資料統計,絕大多數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都在1%以下,而中國銀行業2021年貸款的不良率為1。73%,可見住房貸款的違約率之低。

2022會有一場危機,兩年前的精準預言,曹德旺到底說了什麼?

銀行近年來的收益表現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在財富雜誌最新公佈的中國500強企業榜單中,總共有24家商業銀行上榜,中國500強企業的總利潤,有1/3來自這24家商業銀行。

其中,工建農三家銀行,已經連續5年包攬中國最賺錢企業排行前三甲。

2022會有一場危機,兩年前的精準預言,曹德旺到底說了什麼?

2022中國最賺錢企業榜單

瞭解這些資料之後,再來看最近和銀行有關的一些新聞,你或許就會明白,曹德旺所說的信用,具體是什麼了。

02

今年所有的問題,本質上還是財政問題。

1994年的分稅制改革,將稅收分為了中央稅、地方稅和共享稅,原先作為地方財政收入基石的增值稅在稅改後,變為了中央75%,地方25%。

稅改充實了中央財政,讓我們能夠更好地集中力量辦大事,但也給地方財政造成了不小的挑戰,在這種背景下,土地財政的模式應運而出。

地方賣地給房地產商,房地產商找銀行借錢蓋房子,再把房子賣給老百姓,地方再把賺來的錢推進城鎮化和工業化,使城市增值,然後房價地價上升,於是地方又把高價地皮賣給房地產商,房地產商再找銀行借錢,再把高價房子賣給老百姓。

憑藉著土地財政的模式,中國的城市化程序由1994年的27。63%躍進到了2021年的64。72%,但這也同時帶來弊端,地方對於土地財政的依賴度越來越高。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20年全國44個主要城市中,有20城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度高於100%,依賴度在50-100%之間的有19個,低於50%的僅5個。

與此同時,隨著居民債務槓桿不斷走高,房地產銷售開始逐漸遇冷,近幾年的商品房銷售額走低,似乎也在預示這個起於1994年的土地財政模式,走到了盡頭。

自2019年開始,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嚴控房價,試圖尋找一條新的財源以替代土地財政,單從中國500強企業榜單中的資料,就能看出其中一些端倪。

2022會有一場危機,兩年前的精準預言,曹德旺到底說了什麼?

在最新一期的500強榜單中,新基建和建築仍然是總收入體量最大的行業,但電子元器件、計算機行業的收入增速卻異常亮眼,分別錄得了31%和24%的資料,

以數字經濟為主的基礎設施建行業

,或許將在下一個十年取代房地產,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二季度的GDP增長資料,同比去年增長了0。4%。

同樣的一個數據,媒體在報道時卻出現了一些差異,美國福布斯雜誌對此描述為:中國二季度經濟增長暴跌不到1%,國內的媒體則描述為:二季度經濟頂住壓力實現正增長。

2022會有一場危機,兩年前的精準預言,曹德旺到底說了什麼?

福布斯雜誌對二季度經濟增速的報道

與國外的消極報道相比,國內的新聞顯得更有信心,特殊的時期,信心是比黃金還要珍貴的存在。

因為信心,1978年安徽鳳陽小崗村的十八位農民,才敢在土地承包責任書上按下了手印,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因為信心,1984年全國各地的商人們,才敢蜂擁擠入深圳,創造了小漁村翻身大都市的經濟神話。

作為親歷者,我們每一個人都清楚0。4%的增長,是有多麼的來之不易,這麼困難的日子,我們都挺過來並且實現了正增長,今年下半年的經濟情況,一定會更好。

信心在,信用就在,這份在困難時期中樹立起來的寶貴信心,是一定要小心呵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