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質是要管理者(為將者)有大局和變通能力

作者:由 紅七六讀書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9-29

將有所不可什麼意思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是

《孫子兵法》

上流傳很廣的一句話之一。

《尉繚子》

中也說:

“將者,死官也,無天於上,無地於下,無敵於前,無主於後。”

運用到現代管理學上,那就是說管理者可以不聽“君主”的命令,按自己的意願行事。

可以嗎?

不可以!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質是要管理者(為將者)有大局和變通能力

老闆培養管理者的目的不可能是用來“不受命”於自己的,再者,所有的管理者都不受“君”命,公司也就沒有了管理。

作為管理者,到底該怎麼理解“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呢?

首先,要明白“將不受命”是說給“君”聽的

漢朝時,匈奴騷擾漢朝邊境,文帝派了三位大將防禦,他們分別紮營於灞上、棘門和細柳。

負責細柳營的將軍是周亞夫。

漢文帝勞軍時,到了灞上和棘門時,都是長驅直入。

但到了細柳營後卻進不去,這裡計程車兵說,只聽將軍的命令,不聽皇帝的命令。

最後,層層通報,經過了周亞夫的同意後,皇帝才得進入;而且還要按照軍營的規定:緩馬而馳;周亞夫見到文帝后,只行軍營之禮,不行君臣之禮。

如果我們現代的管理者也學習周亞夫行不行?這個要看具體情況的。

周亞夫之所以那樣做,是因為他是有本事之人,他在三個月之內就平定了“七國之亂”。

還因為文帝的美好品格,敬將。

兩者缺一不可。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質是要管理者(為將者)有大局和變通能力

當景帝上位後,就受不了周亞夫的這種傲慢,把他逼到了絕食而亡的地步。

所以,

不受君命是要有條件的,首先,自己要有“建功立業”的本事,其次,還要有一個特別明事理的領導。

否則的話,“君命”是必受的,因為天下(公司)是皇帝(老闆)的,皇帝(老闆)怎麼可能放心把所有的事情交給別人,自己不理會呢?

就像安史之亂時,哥舒翰據守潼關,佔據了有利的形勢,但唐玄宗命令他出關迎敵,哥舒翰也只能“慟哭出關”。

因為前面“不受君命”的封常清和高仙芝都被殺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質是要管理者(為將者)有大局和變通能力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說給明事理的領導聽的,切莫“君”沒聽進去,“將”卻牢記於心了。

其次,要有看清大局的能力

《三國演義》“火燒博望坡”戰役中,開始佈局時,關羽和張飛不想受諸葛亮的“君命”,但沒有辦法,因為諸葛亮說:“印劍在此,違令者斬。”

此時,關羽和張飛不知道諸葛亮的大局,“受了君命”,贏了對手。

後來,關羽守荊州時,諸葛亮給他留了八個字:北拒曹操,東和孫權。

但關羽的做法卻是:北打曹操,東惹孫權,害得荊州被丟;自己身亡;蜀漢走上下坡路。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質是要管理者(為將者)有大局和變通能力

所以說不受“君”命的前提,一定要有看清大局的本事,因為“將”有時候真沒有“君”的大局觀。

戰國時期,秦國包圍了閼與,趙王派趙奢率軍去救,趙奢在距離邯鄲30裡的時候,安營紮寨,且說:“言軍事者死!”

什麼時候也有勇士,秦軍派了一支部隊插到武安時,趙奢手下的一名將領就冒死進言,說該去救武安,結果被殺。

幾天後,趙奢帶著一小部分精兵卷甲而趨,到了閼與城外。

這時候,軍師許歷說:“先佔北山者勝。”

趙奢就聽了許歷的建議,回去以後還建議趙王把許歷封為國尉(太尉)。

趙奢之所以殺第一個進言的人,是因為他當時還想迷惑秦軍,這位將領卻不明白,所以只能讓這位將領的死成了自己大局佈置的一部分。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質是要管理者(為將者)有大局和變通能力

許歷之所以沒有被殺,是因為他考慮到了大局的全部,且抱著必死的決心。

作為管理層,一定要明白領導的大局意識到底是指向哪裡的,在不明白的情況下,就不要“不受君命”。

結語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出自

《孫子兵法*九變篇》

,這就要求為將者(管理者)在執行這句話的時候一定要

懂得變通。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本質是要管理者(為將者)有大局和變通能力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說給明事理的領導聽的。

“不受命”的時候,就要像許歷一樣,抱著“必死”(辭職或被辭)的決心。

遇到“君命”不合適時,先別上來“不受”,想想是不是自己沒有考慮大局?若不是,也沒有必要像哥舒翰一樣“慟哭出關”,考慮換“君”就是了。

我是紅七六,關注我,我們一起學習、改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