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中國第一位需要宣誓的領導人,華盛頓與孫中山的就職典禮對比

作者:由 神話歷史故事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0-18

更僕難數的更是什麼意思

中國第一位需要宣誓的領導人

1912年元旦孫中山到南京就職的時候,中國還從來沒有過總統就職典禮這樣一回事。那麼,怎麼安排這場典禮呢?最可效仿的,大概要數已經立國100多年的美利堅合眾國。

1789年,華盛頓就任第一任美國總統,典禮安排據說是這樣的:

一、入場

二、行禮和回禮

三、入座

四、宣誓就職

五、就職演說

就這些,至於什麼晨禱儀式、就職午餐會、慶祝總統就職舞會,都是後人添上的環節。

中國第一位需要宣誓的領導人,華盛頓與孫中山的就職典禮對比

孫中山的就職典禮同樣簡短而熱鬧。《申報》報道:“是時,總統府前遍懸五色電燈,各國領事,亦皆詣府道賀,門外觀者不少數萬人,歡呼萬歲之聲震動天地,此誠中國自古未有之盛事也。”

就職典禮的秩序單是這樣的:

一、奏軍樂

二、代表報告

三、大總統宣誓

四、代表致歡迎辭,上印綬

五、大總統蓋印宣言

六、海陸軍致歡迎辭

七、大總統答辭

八、三呼萬歲

九、奏軍樂

在孫中山之前,中國從來沒有一位國家領導人需要宣誓——祭天可不算,“受命於天”與“受職於民”完全不同,這關係到國家領袖的合法性由誰賦予。

《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2條第1款規定總統宣誓就職的誓詞如下:“我謹莊嚴宣誓(或鄭重宣告),我一定忠實執行合眾國總統職務,竭盡全力,恪守、維護和捍衛合眾國憲法。”

孫中山的誓詞大家都比較熟悉,道是:

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前半段是表明自己從哪裡獲得權力,以及為賦予權力者服務的決心。後半段則直指“何時解職”的重要問題。這一誓詞,並非由於“臨時大總統”這個稱號的限制,相反,這個“臨時大總統”並沒有任期的限制。民軍正在準備著北伐,“臨時”很可能意味著“戰時”,除非南北和談能夠成功。

解除權力的承諾,比獲得權力更重要,這是現代政治的觀念。據說,當華盛頓成為美國第一任總統的時候,人們問他,美國現在最大的危險是什麼?他說:“如何將權力交給第二任美國總統。”

中國第一位需要宣誓的領導人,華盛頓與孫中山的就職典禮對比

這種觀念同樣也見於3月10日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誓詞。不管袁胖子心裡是怎麼想的,他嘴上都不得不說:

世凱深願竭其能力,發揚共和之精神,滌盪專制之瑕穢。謹守憲法,依國民之願望,蘄達國家於安全強固之域;俾五大民族,同臻樂利。凡茲志願,率履弗渝!俟召集國會選定第一期大總統,世凱即行解職。

沒有就職演說,卻有對外宣言

華盛頓有就職演說,孫中山沒有,為什麼沒有?待會兒說。

有趣的是,我們回顧華盛頓的就職演說,會發現其中的很多語句,如果由孫中山來講,也會很合適——考慮到後來發生的歷史,或許更合適。

請你想象下面的演講人是孫中山:

在人生沉浮中,沒有一件事能比十四日收到你們送達的通知,使我焦慮不安。一方面,國家召喚我出任總統一職,對於她的召喚,我只能肅然從命……另一方面,國家召喚我擔負的責任如此天大而艱鉅,足以使國內最有才智和經驗的人度德量力;而我天資愚鈍,又沒有民政管理的經驗,應該倍覺自己能力的不足,因此必然感到難以擔此重任。

懷著這種矛盾的心情,我唯一敢斷言的是,透過正確理解可能產生影響的各種情況來克盡職責,乃是我忠貞不渝的努力目標。我唯一敢祈望的是,如果我在執行這項任務時因沉溺於往事,或因由衷感到公民們對我高度的信賴,因而過分受到了影響,以致在處理從未經歷過的大事時,忽視了自己的無能和消極,我的錯誤將會出於動機純正而減輕,而大家在評判錯誤的後果時,也會適當寬容產生這些動機的偏見。

……在當前時刻,根據激烈反對共和制的各種意見的性質,或根據引起這些意見的不同程度,在必要時行使憲法第五條授予的權利究竟有多大益處,將依靠你們來加以判斷和決定。在這個問題上,我無法從過去擔任過的職務中找到借鑑,因此我不提具體建議,而是再一次完全信任各位對公眾利益的辨別和追求;因為我相信,各位只要謹慎避免做出任何可能危及團結和政府利益的修訂,或避免做出應該等待未來經驗教訓的修訂,那麼,各位對自由人特有權利的尊重和對社會安定的關注,就足以影響大家慎重考慮在何種程度上堅定不移地加強前者,並有利無弊地促進後者。

比起美利堅合眾國爭論長達四個月的制憲會議,中華民國從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到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總共才經歷了82天。一切都是如此匆忙,而且已經成立的亞洲第一個共和國,還沒有獲得任何一個西方國家的承認。因此,孫大總統沒有就職演講,卻於就職四天後,令外交總長伍廷芳發出了《對外宣言書》。這份宣言書後來被收入《孫中山全集》,代表著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對西方列強的宣達,英文初稿卻是由澳洲新聞記者端納撰寫的。

中國第一位需要宣誓的領導人,華盛頓與孫中山的就職典禮對比

在這份宣言書中,孫中山將反對清政府的理由,簡要歸納為“滿清不開放”:“滿夷入主,本其狹隘之心胸,自私之僻見,設為種種政令,固閉自封,不令中土文明與世界各邦相接觸,遂使神明之裔,日趨僿野,天賦知能,艱於

發展,愚民自錮,此不獨人道之魔障,抑亦文明各國之公敵!”中國與基督教文明的接觸,自古有之,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為證,清朝卻打斷了這種交流,所以是文明的敵人。

不許中國與西方文明接觸就算了,你們還不肯開放通商,阻礙實業:“商埠而外,不許鄰國以通商,常稅不足,更斂厘金以取益,阻國內商務之發展,妨殖產工業之繁興。嗚呼!中土繁庶之邦,誰令天然富源遲遲不發,則滿洲政府不知獎護實業之過也。”

司法也是清政府的大問題:“嚴刑峻制,慘無人理。任法吏之妄為,絲毫不加限制,人命呼吸,懸於法官之意旨;問其有罪無罪也,不依法律正當之行為,侵犯吾人神聖之權利。賣官鬻爵,政以賄成。凡此種種,更僕難數。任官授職,不問其才能之何若,而問其權勢之有無。”

因此種種,“吾人今欲湔除上述種種之罪惡,俾吾中華民國得世界各邦敦平等之睦誼,故不恤捐棄生命,以與是惡政府戰,而別建一良好者以代之”。為什麼新政府更良好?孫中山代表民國臨時政府承諾:

(一)承認此前與外國簽訂的條約,以及外債;

(二)保護在華外人的生命財產;

(三)更張法律,改訂民、刑、商法及採礦規則;改良財政,蠲除工商各業種種之限制;並許國人以信教之自由。

孫中山的理想是,中國透過重建國家與改良政治,成為強國俱樂部的一員:“深望吾國得列入公法所認國家團體之內,不徒享有種種之利益與特權,亦且與各國交相提挈,勉進世界文明於無窮。蓋當世最高最大之任務,實無過於此。”

近代以來,中國何方勢力能爭得西方列強的支援,大抵就會在政治鬥爭中獲勝,這已是公認的結論。南京臨時政府對列強釋放的善意與懇求,也是基督徒孫中山的個人理想所寄。

中國第一位需要宣誓的領導人,華盛頓與孫中山的就職典禮對比

為什麼孫中山就職如此倉促?

回頭說,為什麼孫中山的就職典禮如此匆促?因為孫中山一直在跟南京各省代表聯合會議爭吵!

爭什麼?爭的是中華民國到底是用陽曆(公曆)還是陰曆(農曆)。

民國後來決定採用陽曆,報紙上是這樣說的:

茲上海民軍以今日適為陽曆元旦,而我民國沿用之陰曆,於外交上有種種不便,將來改用陽曆,故即公請大總統於今日履任,以符天與人歸之義。

事實上,採用陽曆,是孫中山本人異乎尋常的堅持。或許孫中山認為,如不採用陽曆,中華民國就無法作為一個全新的現代國家,進入列強之林。而在孫中山歸國之前,各地民軍的告示、檔案,使用的都是章太炎制定的“黃帝歷”。

所以爭吵異常激烈,據說一直到1911年12月31日,仍未有結論。最後孫中山發怒了:如果不採用陽曆,我就不去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在這樣的威脅下,天平漸漸向孫中山那邊傾斜,但也是直到12月31日深夜,才確定了民國使用公曆,與會代表馬上打電報到上海寶昌路408號孫中山寓所。

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孫中山沒有提前趕到南京準備就職。他元旦上午才從上海出發,沿途接受各站官員迎送與民眾歡呼。21世紀的高鐵自滬至寧只需要一小時的路程,孫中山的專車直到下午五點才抵達南京。

而且,“必須在元旦就職臨時大總統”,也是孫中山本人的主張,大概是取萬事更新之意。即使大家都很疲憊,就職典禮仍然在夜裡十點,在由兩江總督署改成的總統府舉行。

孫中山的機要秘書任鴻雋,因為太疲勞,剛到南京住處就上床會周公去了。這位中國近代科學的奠基人之一,這時只在日本留過學,還沒有去美國康奈爾大學跟胡適當同學,所以他大概還理解不了孫大總統對“元旦”的重視。

第二天醒來,他才知道自己錯過了歷史性時刻,臨時大總統居然已經就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