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曾國藩為什麼算半個聖人?立功立德還是立言,究竟差在哪裡?

作者:由 凡人微微光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2-29

立德立功立言算聖人嗎

晚清名人梁啟超曾評價中國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而剩下的半個聖人就是曾國藩了。上下五千年歷史中能給曾國藩如此地位的評價已是實在難能可貴。

曾國藩為什麼算半個聖人?立功立德還是立言,究竟差在哪裡?

可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梁啟超給了曾國藩一個半保留式的評價呢?這種欲言又止的說法讓很多人有了猜測:有人說是因為曾國藩愚忠,親手創立的湘軍雖然為清王朝多維持了幾十年的統治,但是也造成了幾千萬百姓遭受戰亂之苦。也有人說他為腐朽的清王朝賣命,而沒有更大的格局拯救水深火熱的黎民百姓。沒有從另外一個高度,去打破一箇舊世界,去創立一個新世界。

曾國藩為什麼算半個聖人?立功立德還是立言,究竟差在哪裡?

總結下來就是一愚忠、二格局不夠大。

其實普通人眼中的聖人標準就是三不朽:立功、立言和立德。而梁啟超之所以給了一個半保留式的評價顯然是對曾國藩做了極深研究,不然他怎麼敢給這樣一個褒中帶貶、貶中有褒的評價呢?要知道,評價人可是一份不好乾的工作,評價不好是要得罪人的。雖然梁啟超比曾國藩小了62歲,但是曾國藩的影響力那是相當龐大。即使這個評語是梁啟超晚年講的,如果評價不好,是有可能惹禍上身的,很有可能有打不完的口水仗和人身攻擊。那麼梁啟超敢說這個話一定是有根據的,根據從哪裡來呢?我們今天就來說下。

立功和立言不用說了,大家有目共睹。

我們現在來說說立德。

如果說曾國藩哪裡不夠標準做一個完全的聖人,恰恰就出在了立德上。

曾國藩家書中多次體現他對家族命運能否昌順的擔憂,這說明他有私心。而聖人,是沒有私心的。

很多人會表示反對,認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每一個讀書人畢生的追求,這不能算有私心。

那我們來看第二件事:

太平天國的最後時刻,曾國藩命令曾國荃圍困天京,而多隆阿負責阻擋太平軍回援天京。圍城的人只要不讓城內的人跑了就可以,天天守株待兔。打援的人可不輕鬆,每天要面對敵人的拼死進攻,隨時都有人來打你,天天玩命。論壓力和難處,肯定是打援的要大於圍城的。可事實是曾國荃論功封了侯,功勞在多隆阿之上。後人說曾國藩這麼安排是有私心的,目的就是讓曾國荃立功。事實也確是如此,這也導致多隆阿寒心,後來找機會自己提出去陝西剿“捻軍”。與曾氏兄弟再無瓜葛。

曾國藩為什麼算半個聖人?立功立德還是立言,究竟差在哪裡?

第三:對個人榮辱和名聲多有顧及,這也見曾國藩家書。勸兄弟在家務必低調,不可張揚。表面是怕自己名聲在外,連累家裡。實際上是怕各兄弟驕狂,累及自己壞了名聲。

第四:主動示弱以保全自己,要求曾國荃辭職回家,並主動裁撤湘軍。這都是為了不讓朝廷猜忌自己做出的妥協計策。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和家人得以善終,保全自己成為青史留名一心為公的典範。

以上幾件事,都說明了曾國藩對自己和家人名聲的看重。

而作為聖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無私、無我。

其實顧及名聲並無大礙,但是為了顧及名聲總使一些手段和策略,就顯得曾國藩不是那麼無私無我了。所以對於三不朽中的立德,自然是有損害的。

這應該就是梁啟超評價他為半個聖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