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討好型人格:想擁有全世界讚美的孩子,真讓人心疼

作者:由 小璐媽媽育兒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12-31

恭敬討好卑微表達了什麼

文 | 小璐媽媽育兒(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本文約2164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

年少成名的青年作家蔣方舟,在圓桌派、《奇葩大會》和其他媒體上,數次分享了自己關於討好他人的故事。誰能想象下面這些竟然是她的切身感受?

討好型人格:想擁有全世界讚美的孩子,真讓人心疼

“我總是小心翼翼,在和人交流時擔心冷場,想要不斷照顧別人的情緒,不會表現出任何傷害性和攻擊性。”

“我從來不敢和人提出真實的意見,都是在一味地誇獎他們,像一個每天笑臉迎人的店小二。

蔣方舟自己覺得“因為太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了,而活成了一個諂媚的人。”

這樣的自我描述,讓人莫名的心疼。我們怎樣才能避免孩子形成這樣的行為方式呢?

一、 想擁有全世界讚美的孩子,為什麼會讓人心疼?

孩子的“討好”會表現為:對別人的感覺過度敏感,察覺到別人的情緒變化後,容易將負面情緒變化歸咎於自身,認為“都是我的錯”;太在意別人的評價,羞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需求;很難接受和別人意見不合,儘量避免與人起爭執,心理上不能接受“差評”;即便產生矛盾,情緒冷靜下來,會不論對錯首先道歉;很難拒絕別人的要求,任由別人一再侵佔自己的權益。

討好型人格:想擁有全世界讚美的孩子,真讓人心疼

想擁有全世界的稱讚的孩子,卻把自己活成了全世界的小透明,卑微地把自己排在了所有人的後面,怎能讓人不心疼?

二、“討好型人格”,是如何產生的?

傳統美德“溫、良、恭、儉、讓”,要求我們溫和、善良、恭敬、儉樸、謙讓,討好型人格必備的特點裡一下子就佔到了四個。這些美好品格沒有錯,問題是過猶不及。

從小父母教導孩子,要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就要寬厚忍讓、善解人意、會體諒人

他們認為這樣做可以幫助孩子成贏得大家普遍認可的好人緣。孩子的認知是天真的,在家長的教育下,漸漸地把這些作為了自己的行為準則。在社交中,這些品質確實可以讓我們在營造的和諧氛圍裡受益,久而久之就習慣了迎合。

討好型人格:想擁有全世界讚美的孩子,真讓人心疼

見過家長強制小朋友分享玩具,明明孩子很不願意,不肯鬆手,硬是被家長奪了拿給遇到的小朋友。自己孩子號啕大哭還在補刀:你怎麼這麼不懂事,不就是個玩具嗎?還有的家長,在家招待帶小孩子上門的朋友,對方看上了自己孩子的玩偶,在沒有徵得孩子同意,或者孩子不同意的情況下,為了對方高興強行送人。這樣家庭中長大的孩子,自尊水平必然降低,會不自覺的討好別人,從而形成“討好型人格”。

三、家長的哪些行為會導致孩子出現“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想擁有全世界讚美的孩子,真讓人心疼

“討好型人格”的父母,更容易養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

“不要去童童家家裡玩,淨給人添麻煩”,“不要哭了,別打擾小朋友休息”,別做某事了,別人要生氣了,這個句式是不是經常在耳邊響起?

“討好型人格”的父母,會因為自我價值感低,為了滿足別人家孩子的需要、照顧別人家孩子父母的情緒,不自覺的犧牲掉自己孩子的需求,也會下意識引導孩子去過分在意別人的評價。

家教過於森嚴一樣容易讓孩子容易產生討好情緒

。嚴厲型的父母,日常管教孩子的標準過高,孩子一旦違背了家庭規矩,就會被批評、被訓斥甚至打罵。在否定聲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在外表現乖巧懂事,容易得到別人的交口稱讚,希望以優秀的表現討好大家。他們的內心往往極度渴望被認同,長大後脫離嚴格的家庭環境,會不自覺的討好身邊的人。即使成為了很優秀的人,仍不免遭受情感傷害。

四、孩子出現“討好型人格”時,家長該如何引導?

我真心希望我的小孩的感情是屬於她自己的,我覺得跟隨自己內心感受長大的孩子,更容易在生活中平衡自己和他人的利益。孩子出現“討好型人格”時,不妨試試這樣做。

討好型人格:想擁有全世界讚美的孩子,真讓人心疼

1儘量少直接替孩子作決定,如不能避免,請給孩子選擇。

不管面對什麼樣的情況,只要孩子知情或在場,與其相關的決定都儘量過問孩子的感受。比如是否將舊物贈與別的小朋友,是否外借玩具,要讓孩子他對你來說很重要。

孩子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比如在公園大哭,在遊樂場玩到很晚不肯回家,大人覺得丟臉很可能發火斥責孩子。請先溫柔地抱著他,詢問他的感受,在他停止哭鬧以後,問問他是不是願意一起回家,吃他喜歡的水果或是喝一杯香甜的果汁,或是其他小朋友喜歡做的事情。

2學習明辨是非,而不是別人認為。

家長總是希望,孩子長大以後能獲得一個真正獨立、快樂的自我。若想不受他人羈絆,我們必須得告訴孩子,要懂得尊重別人的感受,只是在這之前,

要先明事理。

我們可以這樣做,不可以那樣做,不是因為“別人喜歡或不喜歡”,而是因為這是對的、那是錯的,因為這是基本原則。

討好型人格:想擁有全世界讚美的孩子,真讓人心疼

3教孩子看見自我,善良很美好,不要傷了自己。告訴你親愛的小寶貝,兜裡有兩顆糖的時候,你會為他慷慨地把其中一顆分享給了朋友而點贊;只有一顆糖的時候,你也不希望他,因為看到別人渴求的眼神而心生內疚,把糖給了別人自己難過的哭泣。

為了擺脫“討好型人格”,蔣方舟在東京獨居了一年,在陌生的環境,她主動放下心理負擔,不再介意別人的眼光,純粹為自己而活。從一種更遠的距離去看待自己,終於獲得解脫。

她發覺,

能夠被人真心欣賞的,永遠是充滿驕傲的自己,而不是那個故作謙卑、故作討喜的自己。

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這樣重塑自我,別讓自己的孩子陷入“討好者”困境,真的很讓人心疼。你發現孩子故意討好別人了嗎?你是怎樣引導孩子的呢?歡迎留言討論。

我是@小璐媽媽育兒 ,是一名3歲寶寶的媽媽,也是一名高階育嬰師。

有關更多的“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分享給更多的人,別忘了點贊 + 轉發

本文由小璐媽媽育兒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