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粵若稽古聖」帛書版道德經揭秘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

作者:由 粵若稽古聖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03

粵若稽古怎麼讀音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親譽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信不足,案有不信①,猷呵②,其貴言也。成功遂事,而百姓謂我自然。

①案,馬王堆帛書乙本作“安”,“於是”的意思。也有人認為通焉,就是“信不足焉,有不信”,沒有定論。不管怎樣都能說得通,而且意思差不多。

②猷,通悠,悠閒自得。呵,通兮,語氣助詞。

最理想的狀態,老百姓只知道有這個人;其次,親近他,讚揚他;再其次,懼怕他;最差的,老百姓輕侮他。自己的信用不足,於是別人才會不信任他。悠閒自得,很少發號施令(因為人事都安排得井井有條,不用多說,自然按照既定的秩序執行,只有事情有變化,特殊的時候,才需要發號施令)。想要達到什麼目標就能達到,想要做什麼事情就順利完成。而百姓都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

我們發現有些企業做事情,總是需要管理者去推動,管理者整天指揮著:“張三,你去做什麼”,“李四,你去做什麼”,一旦他沒有發指令,員工就不知道幹啥了。天天大會小會不斷,效率卻總是上不去。有的企業,管理者只需要確定目標,然後和員工統一好思想,員工都能主動自覺地知道自己去做什麼。管理者只需要隨時掌握動向,發現偏離了目標,及時的糾正過來,這樣反而效率很高。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就是在管理者,第一是選拔人才,第二是管理方法。對於第一種管理者來說,他不得不這樣,因為他不去這樣做,整個系統都會崩潰了。

拿破崙是法國近代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是法蘭西的驕傲。仔細研究他的經歷,發現一個現象,在前期,他總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後期,在法軍到了一定規模之後,卻頻頻失利,我們還發現,只要拿破崙親臨現場指揮的,總是會打勝仗,只要他不在現場,常常會失利。那麼,拿破崙是怎樣指揮打仗的呢?他指揮打仗的時候,站在地勢比較高的地方,拿著望遠鏡,隨時掌握戰場情況,身邊圍繞著很多“作戰參謀”(其實就是傳令員),發現哪兒出現漏洞的時候,馬上就讓作戰參謀騎馬跑過去傳達指令,予以糾正。

「粵若稽古聖」帛書版道德經揭秘第十七章:太上,下知有之

隨著法軍不斷的壯大,編成了幾個大軍團,發現這種指揮方法不靈了,因為沒有拿破崙的命令,他的部下都不知道幹啥了,而各個兵團相隔甚遠,拿破崙沒法面面俱到。在有名的滑鐵盧之戰,他的部下格魯西元帥都聽到了滑鐵盧的槍炮聲,知道雙方在交戰,但是習慣於按照命令列事的格魯西以沒有得到命令的緣故,按兵不動,白白錯過了戰機。而反法聯軍的援軍及時趕到,導致法軍大敗。

對比兩種管理方式,適度放權,適用於大型集團,事必躬親的保姆式管理只適用於規模比較小的組織。

有的朋友看到這裡,恍然大悟,原來管理就是這麼簡單啊,就是少管,讓他們自己去搞,但是實際發現行不通。為什麼呢,是老子錯了嗎?不是。老子說的是一種理想狀況,真正要達到這種狀況,需要很多條件的,最主要的是幹部隊伍建設,這不是幾句話能說清楚的了,以後慢慢再說。

更多精彩請關注筆者:粵若稽古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