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作者:由 上善若水雲帆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10

詠絮之才比喻什麼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宋朝是一個神奇的朝代,它算不上是一個大一統的朝代。但是,它卻在強敵環伺的環境中頑強地生存了下來。甚至打破了王朝過不了三百年的記錄。即使是從蒙古人的視角來看,宋朝也是最難啃的一塊硬骨頭。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看似弱小的宋朝“弱而不亡”呢?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宋朝的前身是郭威建立的後周政權。其本質上還是唐朝藩鎮的延續。它具備了強大的軍事實力。所以此時的宋朝軍事實力其實是不弱的。唐朝滅亡前夕,依然保持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不斷衰弱的是李唐王室,而不是唐朝藩鎮。所以五代十國時期,我們常常看到,北方一 個藩鎮就可以單挑契丹的現象。

那麼,宋朝軍隊是什麼時候變得虛弱不堪的呢?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這還要從唐朝後遺症(藩鎮割據)說起。我們都知道唐朝是亡於藩鎮割據。卻很少知道唐朝之後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也是亡於藩鎮割據。掌管藩鎮的節度使權利太大,他們抵禦外敵時效率很高。但是,節度使也常常不聽中央調令。心裡不爽了還會弒君篡位。五代十國裡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政權基本就是這樣更替的。這樣血淋淋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刻。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更何況,趙匡胤自己也是這樣上臺的,所不同的是,它是透過不流血的政變上位的。但是誰知道自己的部下會不會再來一次“黃袍加身”呢?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有鑑於此,宋太祖在建國不久就開始“杯酒釋兵權”。透過這種方式,趙匡胤解除了手握重兵的禁軍將領的兵權。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過猶不及。宋朝對軍事制度改革矯枉過正。導致兵不識將,將不識兵。訓練士兵的將領不能帶兵打仗。帶兵打仗的將領不能訓練士兵。每遇征戰,皇帝會臨時任命將領率軍出征。戰事結束後,率軍將領的兵權隨即被解除。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但是,這種過於束縛軍隊的政策實行的太早。導致北宋軍事實力直線下降。這對北宋後來的統一戰爭極為不利。這在北宋雍熙北伐時表現尤為明顯,宋軍過於呆板。面對靈活的契丹騎兵,宋軍處處捱打。再加上宋太宗趙光義這個微操達人的神助攻,雍熙北伐大敗而歸。從此之後,宋軍由進攻轉為防禦。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但是,沒有了燕雲十六州的宋朝又無險可守。所以,每遇大戰,宋朝常常出現一潰千里的狼狽相。而敵軍很快就兵臨開封城下,給皇帝帶來了巨大的心理陰影。到了北宋末年,更是連皇帝都被俘虜了。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到了南宋時期,朝廷放鬆了對將領的管束,允許將領自己募兵。於是,岳家軍、韓家軍紛紛出現。宋軍戰鬥瞬間飆升。宋朝半壁江山也因此得以儲存。在後來的北伐戰爭中,南宋名將岳飛甚至都打到了朱仙鎮,兵鋒直指開封。南宋皇帝趙構卻急令撤兵。他害怕邊將再度做大,成為新的藩鎮割據。南宋皇帝又開始了收兵權的行動,之後的南宋戰鬥力又下降了。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分析完宋軍戰鬥力的變化,又一個問題出現了。那就是北方少數民族在割據中原後,為什麼都無法徹底滅亡南宋。遼國在稱霸蒙古高原的同時還佔據了燕雲十六州。金國在統一東北後,更是佔據了漢人的關中和中原地區。它們已經從單一的遊牧文明或者漁獵文明轉化為兼具農業文明的複合文明。都完成了從原始社會到封建社會的制度升級。問題在哪裡呢?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問題就在於,唐朝末年,中國的經濟中心開始南移。宋朝時期的南方已經成為了經濟文化中心,與此對應的是中原地區經濟衰落了。所以,無論是遼國、金國還是後來的蒙元王朝。它們的經濟實力都遠遠遜於宋朝。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宋朝的商品經濟十分發達。國民生產總值是中國所有朝代裡最高的。即使是丟了半壁江山的南宋,它也領先於中國的每一個朝代。宋朝丟失半壁江山後,大力發展遠洋貿易。遠洋貿易收入最多時佔總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南宋國民生產總值是明朝全盛時期的六倍。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更何況,北方遊牧民族不習水戰。南方水網密佈,水戰居多。遊牧民族可以利用被俘工匠在短時間內製作一些戰船,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打造一支能征善戰的水師。強行讓陸軍上船作戰,結果只能和當年的曹操一樣慘敗。金國完顏亮短時間拼湊的七萬水師,在宋軍面前不堪一擊。

揭秘宋朝弱而不亡的真相

蒙古花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打造出了一支可以和宋軍作戰的水軍。但這樣長的時間足以讓南宋朝廷獲得喘息之機。而北方的統一花了一百多年,宋朝就這樣續命一百多年。直到元朝以數倍於南宋的疆域實力硬鋼南宋,南宋才逐漸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