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陶淵明很著名的一首詩,最後4句引起極大爭議,課本說的又錯了?

作者:由 空青古詩詞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18

悠然見南山的見好在哪裡

文/顧無

【引觴漫談】

最近幾天在看戴建業教授早年的課程,講陶淵明。也因此對這位在歷史上堪稱偉大的詩人重新有了興趣,於是找到了自己曾經在課本中學到過的一首陶淵明詞,分享給大家。

陶淵明詩詞的一大特點是寫得“深”。

深在哪裡?或許有人認為,陶淵明的詩詞句曉暢,很好讀懂,應該說淺才對。

可陶淵明的詩詞,早已經超脫了雕琢用詞的境界,他的妙處,正是在用平常語寫平常事,道出平凡生活中的感悟與哲學。

陶淵明很著名的一首詩,最後4句引起極大爭議,課本說的又錯了?

我們說他“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寫得好,說他“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寫得好,說他“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得好,好在哪裡?

並不是好在氣勢的壯闊或者風景的秀麗,而是定格在詩中的,生命那一瞬間的狀態,發出的光亮,讓我們覺得好。

陶淵明的詩寫的正是一種狀態,一種在自然中隨時有所感悟的狀態。如“悠然見南山”一句,就是他無意之間,與山物我兩忘的一個狀態。

陶淵明很著名的一首詩,最後4句引起極大爭議,課本說的又錯了?

學生時期一直覺得陶淵明的詩歌沒有特點,語句之間有一點模糊的感覺,若有所指卻說不清楚,那時候喜歡李白,因為李白擁有了一切那個時候的我所不能擁有的東西,自負,孤獨,浪漫,決絕。

現在再來讀陶淵明,好像就能理解為什麼他可以被評為“偉大”了,大抵自己的人生經歷了多少是非和起伏,也反映在你對一首詩,一位詩人的解讀上。

陶淵明很著名的一首詩,最後4句引起極大爭議,課本說的又錯了?

【臨其詩境】

今天這首詩的名字為《雜詩》,是一組詩一共12首,這裡選的是第一首。這一組詩大概的寫作時間是公元414年,那時候的陶淵明50歲,距離他不為五斗米折腰,辭官歸田已經有8年之久。

這八年的時間已經足夠陶淵明安靜下來,“覺今是而昨非”,因此他的創作風格也穩定下來,形成了田園詩這一影響後世悠久的流派。

這組詩名字既為雜詩,其內容也都是“不拘流例,遇物即言”,心有所感,就隨筆寫下,大部分的內容還是圍繞著人生短暫,命運無常這一主題的,這一點上還是受到了魏晉風流的影響。

陶淵明很著名的一首詩,最後4句引起極大爭議,課本說的又錯了?

【經典原文】

雜詩十二首·其一

魏晉:陶淵明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

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

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很著名的一首詩,最後4句引起極大爭議,課本說的又錯了?

【條分縷析】

這首詩講的就是陶淵明眼中的生老病死。

人生下來,本無根蒂,飄忽來去,如同路上的一粒塵埃。

然後各自分散,在紅塵之中任大風吹來去,經歷過種種磨難與歡喜,已經不再是出生時的樣子。

陶淵明基於這樣的人生觀,給出了以下的應對之策。

從呱呱落地之日起,在世的每一個人便都是某種意義上的兄弟。因為人生無根,所以處處是根,所謂兄弟,本來也無須骨肉血脈之親才可以做到。

得到了某一刻的歡愉,就藉此盡情的作樂吧,一斗酒,聚起老友與鄰居,共同享受塵世間難得的愉悅,縱酒高歌,以銷此刻。

陶淵明很著名的一首詩,最後4句引起極大爭議,課本說的又錯了?

青春的年華能有多久,一旦逝去了就不再回來,就像每一天日升日落迴圈往復,從來沒有第二個清晨。

所以啊,就請及時抓住生命中每一刻的歡愉吧,歲月飄忽,是不會等待任何人的。

讀到這裡大家發現了沒有,原本我們以為是激勵我們勤奮努力的句子,原來是為了強調及時行樂。

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社會黑暗,歡樂難尋。有時候蓋大帽子的解釋方法真的很害人,記得有人曾經說過,中國古代解釋詩書的方法因為受到封建道德的影響,總是從找大帽子出發的,學者們熱衷於給一些本真自然的文學作品附會上政治,道德的象徵。寫男女愛情,是暗示後宮之德;寫思婦懷遠,是暗示忠君之志;寫到“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就斷章取義拿來認為是勉勵人們進取向前的。

不知道還有多少詩歌被這樣的解讀方法埋沒掉,“詩無”,希望每個人讀詩的時候,都可以專注於詩歌本身的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沉醉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