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人生有四知,若能做到,便是無憾人生

作者:由 昨夜東坡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24

知止不殆的意思是什麼

人生有四知,若能做到,便是無憾人生

一 知人者智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標準的大佬。他的功業在春秋時期很少有人能夠比肩,這主要歸功於他的知人善任。齊桓公有一位相國叫管仲,能力不是一般的強。君臣二人風雲際會,把齊國打造成了春秋第一強國。

後來管仲得了重病,眼看著就要塵歸塵土歸土了,齊桓公跑去看望,順道問一下管仲去世後接班人的問題。管仲很直率,他告訴齊桓公,自己去世後誰能接班還是個未知數,但有三個人絕對不能用。一個是易牙、一個是豎刁、一個是開方。齊桓公很不以為然地說:“這三個人都是忠臣啊!易牙聽說我沒吃過人肉,就把親生兒子煮了給我吃;豎刁為了能進宮侍候我,不惜拔劍自宮;開方為了服侍我,父母去世都沒有去奔喪。這樣的人怎麼就不能用?”管仲回答說:“世人都愛自己的子女,愛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父母,這是人之常情。這三個人為了討好你,不惜傷害自己的子女、身體和父母,這樣的人當然寡恩。”

齊桓公一開始聽從了管仲的建議,驅逐了這三個人。但很快,他就覺得管仲是在危言聳聽,便召回了這三人,並予以重任。

再後來,齊桓公齊桓公年老體衰得了重病,易牙、豎刁、開方三人保著四公子奪嫡,齊桓公被困在寢宮飢渴而死。後人無不歎服管仲的知人之智,同時也為雄才大略的齊桓公惋惜。

二 自知者明

同樣是春秋時候,秦國有一位君主,後世稱他為秦武王。秦武王是個大力士,崇尚武力。有一次他攻打周王畿,見到了傳說中的九鼎,便要親自舉鼎。結果沒有舉起了,還把自己砸成了重傷殘,沒過多久就死了。秦武王成立帝王們的反面教材,因為他不自知。首先他不知道自己的力量有多大,盲目地搬舉重物,把自己弄傷了;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他不知道自己最大的責任是什麼,以一國之主的地位去做莽夫之舉,成為反面教材也是應當的。

秦武王的故事告訴我們自知之明至少有兩方面的內容:第一要明白自己的能力,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不要盲目自大;第二要明白自己的責任,知道自己上有老下有小有一大家子人需要養活,就不要動不動找小流氓打架。

三 知足不辱

知足者常樂這句話誰都知道,但不知足有什麼後果,普通人並不清楚。其實不知足便是貪,貪官大家都不陌生吧?貪財、貪色、貪地位,最後身敗名裂。至於普通人,知足是一劑良藥,每每遇到不如意的事,便會有人安慰或自我安慰“知足吧,好多人還不如你呢!”實際上你要知道,不知足又能怎麼樣呢?還不是處處碰壁一地雞毛。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自己想開了,也就知足常樂了。

四 知止不殆

很多人會把“知止”和“知足”搞混了,這裡有必要解釋一下:“止”其實是停留或安身之所的意思。《大學》裡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止於至善”,就是透過不斷的學習磨練,讓自己處身於完美的境地,這就是“止”。

《大學》講的是理想,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講,“知止”就是知道自己要什麼,知道自己安身立命的所在。許多人好高騖遠,許多人見異思遷,結果把自己弄得非常累,非常狼狽,卻還是一事無成。

我有一個親戚,人很實誠,不善言談,在一家大公司做高管。常有人問他如何成為高管,他說:“因為我笨啊。剛進公司的時候,一起來了好多。幾年以後大家都學會了不少東西,一幫人就走了,一跳槽就漲工資。留下幾個人就成了骨幹,也一樣提幹漲工資。沒過幾年,這些骨幹又走了不少,我因為笨,就又留下來,結果陰錯陽差成了公司元老,這樣就成高管了。”他無意中運用了“知止不殆”的立身方法,結果

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