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越王劍:出土時曾“滴血認主”,新加坡借走展覽,還破壞過文物

作者:由 一品文史匯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30

歸來倚仗自嘆息我嘆息什麼

春秋越王勾踐所用的佩劍,為我國春秋晚期越國青銅器,屬中國一級文物,被譽為

“天下第一劍”。

這柄劍的出現,不僅有助於我國研究越國曆史,更有助於後人瞭解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以及

古文字研學價值。

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越王劍剛出土的時候,還發生過

“滴血認主”

的奇事。而新加坡將其借走展覽,也給文物造成過一定

傷害。

越王劍:出土時曾“滴血認主”,新加坡借走展覽,還破壞過文物

越王勾踐劍

時間回到1965年,湖北省荊州市一帶由於連年

乾旱

,政府不得不從荊門漳河修建一條水渠,引水灌溉受災地區的農田。

也正是在修建水渠的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座

古代墓葬。

不僅如此,墓主人內棺屍首骨架的

漆木劍鞘

中,似乎還有一把

寶劍

存在。

在場專家無不好奇,都想知道劍鞘中的寶劍是否鋒芒依舊。卻沒曾想,一位專家拔出瞬間,這柄劍竟然直接將其

劃傷。

越王劍:出土時曾“滴血認主”,新加坡借走展覽,還破壞過文物

驚歎於寶劍鋒銳的同時,眾人也調侃說道:這可是寶劍

“滴血認主”

的景象。

只是這柄劍究竟是誰的佩劍呢?難道墓主人是某位

了不得的人物

最開始的時候,大家的確抱著這樣的想法去探尋。可等到歷史學家方壯猷將劍上文字郵寄給中國

甲骨文、金文研究專家

後,大家才發現思路錯了。

專家們透過對劍身上八個鳥篆銘文研究發現,其意思為

越王鳩淺(勾踐)自作用劍。

越王劍:出土時曾“滴血認主”,新加坡借走展覽,還破壞過文物

原本以為這只是春秋楚國某個貴族的佩劍,最終卻和勾踐聯絡到一起,實在讓人

驚歎不已。

不過勾踐的佩劍又是如何流落到楚國的呢?要知道彼時

越國和楚國

之間也有一定的距離。

為此,專家們分為兩派。一派支援

“嫁妝說”

,也就是勾踐曾經把女兒嫁給楚昭王為姬,這柄寶劍很有可能作為

嫁妝

到了楚國。

後又在機緣巧合的情況下,寶劍又被楚王賜予了

某個貴族

,最終成了隨葬品出現在世人眼前。

越王劍:出土時曾“滴血認主”,新加坡借走展覽,還破壞過文物

另一派則支援

“戰利品”

說,即公元前309年到公元前306年,楚國

出兵越國

並繳獲了這把劍,而後將其帶回楚國。

兩種說法各有理論依據支撐,誰也說服不了誰。唯一達成一致的就是,哪怕

漂泊兩地、歷時千年

,越王勾踐的鋒利,依舊令人讚歎。

越王劍:出土時曾“滴血認主”,新加坡借走展覽,還破壞過文物

展出損傷

經過專家測量,越王勾踐劍

長55.7釐米,柄長8.4釐米

劍寬4.6釐米。

整把劍劍首外翻成圓箍形,內部有鑄有11道同心圓。

此外,除去劍體鑄造技藝精湛外,劍身上佈滿規則的

菱形暗格花紋

也體現出古代匠人的細緻。

劍格上的藍色琉璃以及背面鑲嵌的綠寶石不用多說,本身就是身份的象徵。不過就整柄越王劍而言,哪怕

現代匠人

都不一定能夠製出。

越王劍:出土時曾“滴血認主”,新加坡借走展覽,還破壞過文物

可就在

1994年8月24日

,當春秋越王勾踐劍被送到新加坡參加

“戰國楚文物展”

時,因為工作人員的愚蠢,竟然給春秋越王勾踐劍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傷害。

展出結束之後,越王勾踐劍意外卡在展覽櫃之中。面對如此珍貴的文物,怎麼也應該

輕拿輕放,

找到問題所在。

結果工作人員根本不管不顧,直接

強行取出

。這導致劍刃卡在有機玻璃上,並使劍身出現一條

長0.7釐米,寬0.1釐米

的傷痕。

人們不敢想象,倘若越王勾踐劍在此次意外中

折斷,

將會是多麼令人痛心的一件事情。

越王劍:出土時曾“滴血認主”,新加坡借走展覽,還破壞過文物

越王勾踐劍所代表的

歷史意義、文化意義

、以及國人數千年前的工藝製造巔峰,無從替代。

誰也沒有時光機器,能夠重新挖掘一把新的越王劍。這樣的無價之寶,

說賠償,根本毫無意義。

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越王勾踐劍送回國內的第一時間就被保護起來,並從此

禁止出境。

至於它的下一次重要展覽,則是到了1999年4月15日,才在

新中國成立五十週年

大慶前夕,送到首都北京作短期展出。

越王劍:出土時曾“滴血認主”,新加坡借走展覽,還破壞過文物

雖然深埋於地下,但長達兩千多年的

風風雨雨

,越王勾踐劍全都經歷過。它沒有因為曾經的戰爭被毀去,這是值得所有人感到高興和幸運的一件事情。

因為它的存在,後人有幸見證春秋末期的青銅工藝;有幸瞭解春秋年間的

禮儀佩劍。

而春秋年間短兵器最高製作工藝水準,也讓他無愧“天下第一劍”的名頭。

如此珍貴的文物,所具備的含義早就不止於

自身或個體

,自然值得所有人

竭盡全力

用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