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同一類人,嘉靖眼中是“廢物”,康熙眼中是“飽學鴻儒”,為何?

作者:由 歷史中的科學原理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3

飽學鴻儒怎麼造句

看過《雍正王朝》的人都知道,康熙皇帝在教育皇子皇孫和諸位大臣的時候,頻繁地提到翰林院學士,並甚是欣賞地用“飽學鴻儒”這樣的詞彙來形容他們,讓不爭氣的皇子皇孫和只顧撈錢腐敗的官員效仿看齊,以聖人的德行教化約束自己。而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人都知道,在海瑞的《治安疏》引起了朝野震動之後,被譴責物件——嘉靖皇帝惱怒異常,於是下令將翰林院學士召集起來集體寫疏批駁海瑞。下命令的時候,甚是惱怒的嘉靖還特別用“翰林院這幫廢物”來稱謂他們,語氣中盡顯鄙夷、怒其不爭之色。

同一類人,嘉靖眼中是“廢物”,康熙眼中是“飽學鴻儒”,為何?

影視劇中的康熙皇帝

為何同一類人,在同為聰明人的康熙和嘉靖皇帝眼中是如此的截然不同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說說翰林院。

由於“學而優則仕”作為封建社會的主流信仰,讀書人的地位自然不言而喻。而作為讀書人的最高去處——專注國家文化學術事業的翰林院,毫無疑問承載了底層人群不曾有過的太多榮耀。在各朝各代,翰林院學士始終是社會中地位最高計程車人群體,集中了當時知識分子中的精英,並在之後,很多也走上了參政議政的權臣之道。如唐朝的杜甫、張九齡、白居易,宋朝的蘇軾、歐陽修、王安石、司馬光,明朝的宋濂、方孝孺、張居正,晚清的曾國藩、李鴻章等等,皆出自翰林。

同一類人,嘉靖眼中是“廢物”,康熙眼中是“飽學鴻儒”,為何?

影視劇中的康熙

由此可見:翰林院稱得上國家運轉的核心精神支柱,並且由於其專攻學術,平日裡接觸最多的也是四書五經、聖人之言等,耳濡目染久了,再加上生活環境較為單純,自然也就一心向明月了。因此這個群體的思想道德修養自然較市井小民要高很多。這也即為康熙皇帝用來作為正面教材的原因。面對底下那些眼裡只有金錢的朝廷大員,康熙除了賞罰分明以外,唯有將國家的精神支柱——翰林院那些崇尚聖人之道的單純書生搬出來做榜樣,以期感化他們,將市井小民的那份貪婪之心收收。

同一類人,嘉靖眼中是“廢物”,康熙眼中是“飽學鴻儒”,為何?

影視劇中的康熙皇帝

對於自己的親兒子們,康熙搬出翰林院學士這面鏡子,除了廉潔教育的外在含義外,也有讓他們不要覬覦皇位的敲打之心。

眾所周知:康熙是有清一代最為雄才偉略的皇帝,虎父無犬子,他的兒子也是個個精明能幹之人。為此,康熙在世時即發生了九子奪嫡的激烈之爭,這讓尋求政權平穩過渡、安享晚年的康熙惆悵不已。對於這群嘴上功夫、心底謀略不在自己之下的兒子們,康熙也是尚無好的應對之法,於是只好搬出國家的精神風向標,讓他們學著安心做好本職工作,別一天到晚想著登基稱帝。

同一類人,嘉靖眼中是“廢物”,康熙眼中是“飽學鴻儒”,為何?

翰林院

那為何嘉靖皇帝對同屬國家精神支柱的翰林院學士大加鄙夷呢?

不得不說,嘉靖的聰明還是跟康熙還是很不一樣。康熙的聰明是站在整個國家高層次上的大智慧。因為之前也說了,封建社會讀書人的地位相當高,因此縱使他們單純性乖張,書生意氣濃厚,但畢竟是整個國家的精神支柱,絕對不能否定,並且適當時候還要多加提及,這是康熙身為一國之主英明之處。

同一類人,嘉靖眼中是“廢物”,康熙眼中是“飽學鴻儒”,為何?

影視劇中的嘉靖皇帝

而嘉靖皇帝屬於智商較高,懂得變通會耍小聰明的一類人,並且還沉浸其中。典型的例證就是喜歡用隱晦難懂的青詞來代替光明正大的詔書,因此嘉靖內心深處一直對自己僅憑小聰明就將朝廷大臣玩弄於股掌很是自鳴得意,久而久之自然對不知變通的翰林院學士持鄙夷心態。

同一類人,嘉靖眼中是“廢物”,康熙眼中是“飽學鴻儒”,為何?

影視劇中的嘉靖皇帝

但出於對讀書人地位不可撼動性的敬畏,他一直沒有發作,但這次一個小小的海瑞竟然寫疏痛罵了他一頓,那作為國家精神支柱、引導人民忠君愛國的翰林院學士都幹什麼去了?於是內心對他們的無用判定更加堅定,致使惱怒之餘,“廢物”就脫口而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