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劉邦在滎陽著手東山再起

作者:由 書一萍看人物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5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猜生肖

為了策反英布,為了不讓韓信和彭越被對手策反,更為了早日走出困境,劉邦經過周密的思考,緊鑼密鼓地著手進行了四件事情。

具體是些什麼事情,分別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友友們,畫卷已經展開,請趕快過來圍觀吧。

鏡頭下,劉邦帶領群臣和那點少得可憐的漢兵離開下邑,來到了滎陽。這是劉邦做的第一件事情:將滎陽作為抗楚的軍事基地。

前面說過,滎陽是軍事重鎮,自古以來一直都是兵家的必爭之地,一方面,它距離函谷關不遠,據守此地,進可攻入中原腹地,退可撤入關中山地;另一方面,它有一個大糧倉——敖倉,裡面儲存了大量糧食,士兵們在這裡吃喝不愁,有利於長期作戰。

基地有了,士兵也要充足。由於在彭城之戰中,漢兵們傷亡無數,逃亡無數,失散無數,劉邦身邊的漢兵少得可憐。所以,劉邦緊接著做了第二件事情:重建漢軍隊伍。

為此,劉邦下達了兩條命令,一是把漢王本尊在滎陽的訊息散播出去,命令失散在各地的漢兵儘快歸隊;二是命令蕭何在漢國(巴、蜀、漢中、關中)徵集一批新兵,火速發往滎陽。

第一個命令是否奏效,全靠散兵的覺悟。只要他們對劉邦和漢國懷有感情,看好劉邦和漢國的前途,他們自然會速速歸來,事實上,大多數散兵都選擇了迴歸。

第二個命令是對蕭何能力的考驗,因為早在半年前,劉邦已經在漢國進行過一次大規模的徵兵,把青壯年幾乎都帶了出去。蕭何面對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找不到適齡青年。懷胎還要十個月呢,蕭何不是魔術師,總不會玩大變活人的把戲吧。

辦法是人想出來的。非常時期,非常辦法,看著滿大街的老人和小孩,蕭何鬆了一口氣。老的和少的一抓一大把,他們四肢健全,能跑能跳,不痴不傻,為什麼不能徵收入伍呢?是人都會發光的,大點小點沒有關係,體格弱點沒有關係,只要到戰場上一站,都是戰士,都能壯我軍威,揚我國威。

散兵、老兵、小兵齊聚滎陽,滎陽一下子熱鬧非凡,處處可見漢兵生龍活虎的操練場景,處處可聞漢兵清冽響亮的刀劍之聲。

滎陽的喧囂引起了項羽的關注,他立即向滎陽發來了騎兵,騎兵不斷地在滎陽周邊挑起戰火。漢軍嚴防死守,苦不堪言。看著楚騎來去自如的身影,劉邦深刻地意識到,組建一支正規的騎兵隊伍已迫在眉睫。

劉邦一直都在思考這個問題。在彭城之戰中,為什麼他的五十六萬大軍敵不過項羽的三萬精兵?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三萬精兵是馬背上的軍隊,他們一邊衝刺一邊射擊,橫衝直闖,箭法精準,戰鬥力是步兵望塵莫及的。

想到就要做到,劉邦著手進行了第三件事情:組建一支正規的騎兵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