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嶧”起向未來丨中國字 承載著中國人共享的意蘊與浪漫

作者:由 大眾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5

力什麼紙背成語有哪些

《中國字 中國人》的出版,順應了近兩年來傳統文化的復興熱潮,一批從詩詞、書信、成語等形式出發挖掘傳統文化內涵的節目與書籍不斷湧現,它們的意旨殊途同歸,希望能從中國文化的最小單位——字、詞、句——入手,理解千年來中國人一以貫之的操守與修養。

修養落在每一個字中,一撇一捺都有大義。編者顏炳罡教授說,《中國字 中國人》的內在邏輯是從人到賢而聖,即“人情性,志氣命,習禮樂,賢而聖”,其實這個邏輯也是中國傳統文化脈絡的一個縮影。經史子集講述的核心,不外乎“做人”二字,千言萬語繞不開的,是如何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進而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文化主張,從天子以至庶人,皆是以修身為本。一切從做人出發,表面上看似乎對實現最終目標沒有什麼用處,但是本立而道生,紮根不牢,則隨風飄搖。如今學科門類劃分愈加精細,我們掌握的知識更專業,認識的字也更多,字後的大義始終不能忘,即做正當、大寫的人。

修養也在執筆揮毫中,至柔生出至堅。相較歐洲人使用了一千多年的羽毛筆,毛筆如此柔軟,顯然更難駕馭。但就是這樣柔軟的筆頭,傾瀉的文字卻可以古樸、遒勁、渾厚,力透紙背。或許從最初的選擇起,就暗示了中國人像毛筆一樣的性格,表面看起來溫良、敦厚,但是內在之力是非常激越、蓬勃的。近代中國沉浮起落的經歷,就證明了中國人溫厚的外表下蘊藏著怎樣剛健的力量。認字的同時也學寫字,成為有志氣、有力量的人。

修養還體現在對字與字的排列組合中,讓尋常變得有韻味。遇見喜歡的人,你可以說“麼麼噠yyds”,也可以說:“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碰到挫折,你可以說“芭比Q了家人們”,也可以說:“世界以痛吻我,而我要報之以歌”;心情高興,你可以說“絕絕子”,也可以說:“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把話說得美並沒有什麼實用性,不過是當我們共同面對春日柔條千尺、夏日楊花點點、秋日月華如練、冬日毳衣爐火時,心底會生出相同的深情,那是無論多遠距離,都把中國人連線在一處的文化密碼。

幾天前,國際空間站經過華北與渤海上空時,空間站的義大利宇航員引用《蘭亭集序》中的“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以抒懷,顯示出中國文化跨越國界的吸引力。面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我們能做的最簡單的事,就是從漢字著手,理解中國字背後中國人的風貌、氣度以及中國文化的悠長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