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這篇文章,讓你從心理學角度認識媽寶男、禁慾男、花心男的本質

作者:由 朝輝情感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2-06

欲男什麼意思

什麼是不成熟的男人?就是心理層面的發展仍舊停留在口欲期、肛欲期、俄狄浦斯期、潛伏期或青春期的男人。他們無法進入親密關係,不是好的戀人,也不會是好的父親。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為,人格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斷地發展。他提出了8個階段,認為每個階段都需要完成一項生命的任務,每一個人都經歷這8個階段,每一個階段對人格發展都至關重要。

一、口欲期的男人

剛出生的嬰兒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完全依靠母親的照顧,所以依賴性很強。一個人的心理發展如果停留在口欲期,就會一直非常依賴他人,到處尋求別人的幫助、照顧和保護,喜歡“依附”於人,有人形象地稱之為“手拿臍帶,到處找地方接上”。

這種人很粘乎,一粘上就很難甩掉

依賴意味著把自主權交給別人,這是非常冒險的,所以必須全面評估對方,隨時監督對方,這就是控制。依賴和控制密切相關,因為依賴,所以控制。

依賴性強的人,控制慾必強

口欲期的男人是關係取向的,對關係的需求比較高,喜歡主動出擊,綽號叫“自來熟”。他們的戀愛模式叫“追女人”

。他們把女人當獵物,窮追不捨,而且表現得足智多謀。對他們來說,情場就是戰場。

口欲期的人多半能說會道,對飲食比較講究,人際界限不清,容易受他人甚至氣候的影響。

二、肛欲期的男人

肛欲期的特點是刻板,循規蹈矩,規規矩矩,一切都按規則來,規則至上,以不變應萬變,這叫“強迫性重複”,也就是屢教不改。這種人,遠看還不錯,乾淨,整潔,老成持重,不苟言笑,責任心強,做事認真。走近了,你會非常抓狂。他簡直就是機器人,不圓通,不解風情,甚至禁慾。

他們對別人是不信任的,不會主動跟別人拉關係,顯得比較“自戀”,比較迴避,很難進入親密關係,不會談情說愛,教育子女往往過於嚴厲。他們容易把別人當成假想敵,從而加重社交回避。如果情況不太嚴重的話,他們會把別人當成法官,很在乎別人的評價,因而縮手縮腳,畏首畏尾。

他們對自己要求高,對別人要求也高,規矩很多

這篇文章,讓你從心理學角度認識媽寶男、禁慾男、花心男的本質

三、俄狄浦斯期的男人

俄狄浦斯期的男人毛病最多,而最突出的是“戀母”

。他是媽媽的好兒子,他非常孝順媽媽。如果老媽和老婆都落水了,他肯定先救媽媽。俗話說:“孝子非良夫”,這樣的男人不可能對老婆好。

戀母的男人必然受制於原生家庭

。當小家庭和原生家庭發生矛盾時,他會傾向於原生家庭,這對小家庭是非常不利的,甚至是致命的。《中國式離婚》講的就是這種現象。戀母的男人不是好丈夫,也不是好父親。

對他來說,媽媽比老婆重要,祖宗比兒子重要

俄狄浦斯期的男人多半也是性壓抑的。他愛媽媽勝過愛老婆,常常會為了媽媽而拒絕老婆。媽媽叫他回家,他就會把老婆扔在一邊。如果跟別的女人太親熱,媽媽會吃醋,兒子會內疚。他不會處理婆媳關係。不過話說回來,如果老婆和老媽一條心,或者母性比較強,俄狄浦斯期的男人會把她當媽來孝敬。

這種人比較容易愛上年齡比較大,或者比較強勢的女人

。在舊社會里,財主的兒子娶第一個老婆往往都是比自己大的,這叫“有銀娶婆大”,“女大三,抱金磚”。

俄狄浦斯期的男人容易陷入“三角戀”

。這是因為,當他出生之前,爸爸和媽媽已經是合法夫妻,他是第三者、闖入者。他以後談戀愛,也容易愛上有夫之婦。口腔期的男人喜歡“追女人”,俄狄浦斯期的男人喜歡“爭奪女人”。

三角戀還有一種形式,就是同時愛上兩個女人。這是因為,兒子對媽媽的情感是矛盾的,既愛又恨,從而把媽媽分為好媽媽和壞媽媽。好媽媽是聖母,壞媽媽是妓女,這叫“分裂”。

他愛聖母,但不能跟她發生性關係;她不愛妓女,但可以跟她發生性關係

。有的男人很花心,到處拈花惹草,也是“分裂”的表現。

四、潛伏期的男人

潛伏期的男人對性沒有興趣,所以不適合談戀愛,更不適合結婚。即使結了婚,他也常常不能呆在家裡陪老婆,而更喜歡跟朋友一起,喝酒,或者打牌。

常常聽女人抱怨,男人結婚以前粘粘乎乎、服服貼貼,結婚以後冷冷冰冰、忙忙碌碌,完全是兩個人。有人把這種現象解釋為“洞穴期”,男人在不同的時期會進入不同的洞穴。其實,這是心理不成熟,停留在潛伏期的表現。

他對性沒有興趣,但是,為了傳宗接代,他把結婚的任務給完成了,然後又回到潛伏期

俄狄浦斯期的男人愛媽媽勝過愛老婆,潛伏期的男人愛朋友勝過愛老婆

五、青春期的男人

青春期的特點是叛逆。你叫他往東,他偏偏往西。他不但跟別人對著幹,也跟自己對著幹,心裡這麼想,嘴裡偏不這麼說,更不這麼做,言行不一,口是心非。這樣的人談戀愛,容易反覆無常,非常糾結,或者過分曖昧,讓人捉摸不透。

叛逆是從依賴走向獨立的跳板,每個人都要經歷這一關。人在叛逆期,自我是混亂的,到了獨立期,才統一起來,埃裡克森稱之為“自我同一性”,也就是“身份感”,知道“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自我混亂,自我矛盾,自我否定,一方面導致自我反思,或者思維反芻,沉迷於哲學思辯,宏大敘事,另一方面會熱衷於“苦行”,如體育鍛煉、冒險、自虐、禁慾或縱慾,無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