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那些沒眼力見兒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作者:由 桃桃琳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09-13

沒眼力見還有什麼說法

考你個歇後語:燒雞蛋崩瞎了眼

答案是:瞧不出火候兒來,俗稱沒眼力見兒

眼力見兒,北方俗語,有種美好品質叫眼力見兒,指的是一個人眼裡有活、不用別人提醒就主動去做。按度孃的意思,有眼力見兒跟會來事兒是近義詞。會來事兒是善於處理各種事物,讓人滿意。所以會來事兒是有眼力見兒的基礎上對滿意度提出了要求。不但做,還要做好。

什麼叫不會來事兒?為人處世不夠圓滑接人待物有失體面。聽話不會聽音兒,不會看臉,相處不會換位思考,尤其多表現於職場上,比如,領導夾菜你轉桌,領導上聽你自摸,領導開門你上車,領導喝水你剎車。

深入研究下去,有眼力見兒會來事兒跟情商也是有關係的。有些人似乎天生缺少感知別人情緒的雷達,最喜歡哪壺不開提哪壺。

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在不恰當的地點、時間,做出不恰當的事情。

偏偏挑室友睡覺的點兒開公放打遊戲,偏偏挑最擁擠的一趟地鐵岔開兩條大腿一人佔倆座,偏偏在KTV裡挑朋友點的歌強行合唱,偏偏在沒叫他自拍的時候擠進鏡頭裡,偏偏在別人的本命影片裡強行刷自家愛豆的彈幕,偏偏在別人夾菜的時候轉走桌子、徒留別人伸出的去夾菜的筷子在空中尷尬。

沒事兒知乎了一下,跟一個沒有眼力見兒的人在一起是種什麼體驗?部分回答如下:

Answer 1:

分分鐘想砍她,不照顧別人的感受,一直影響到別人,很討厭。

Answer 2:

一起去逛超市買了一堆零食水果我一個人兩隻手提不過來,他會問你重不重啊累不累啊,但絕對不會幫你拿一點。

Answer 3:

想懟死對方,但就算只是跟這人說話都不想。

Answer 4:

個個詞句句話都有想持四十米大刀砍的衝動…內心已經砍了無數次了啊…

小時候的我們大多不懂爸媽的意思,總覺得太有眼力見兒就意味著故意討別人的歡心,畢竟誰還不是個我行我素的叛逆少年咋地。

可實際上,長大後越來越多人才明白眼力見兒有多可貴。

眼力見兒這個東西,大多可意會不可言傳。

有個詞叫社交覺察,指的就是你對身邊他人的情境以及他們的情緒有所覺察,並且在人際互動中帶著這份覺察和同理心。

那麼社交覺察和沒眼力見兒有什麼關係呢?

哈佛商業評論有一篇文章中講到情商的12個維度,其中就包括

自我覺察,自我管理,社交覺察和關係管理

這四大類的12個維度。所以說到底,沒眼力見兒其實就是情商低的一種表現。

我們都見過有人似乎總是缺根兒弦兒,總是在錯的時間錯的地點說沒人愛聽的“大實話”。

魯迅先生曾在《立論》裡寫過這麼個場景:一家人家生了一個男孩,閤家高興透頂了。滿月的時候,抱出來給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點好兆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發財的。’他於是得到一番感謝。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要做官的。’他於是收回幾句恭維。

“一個說:‘這孩子將來是要死的。’他於是得到一頓大家合力的痛打。

前面的人說的都是謊,而最後一個人說的才是大實話!說錯了嗎?誰將來能不死呢?可是在這樣的時機說出來,就是大錯特錯。

說白了,沒有眼力見兒就是溝通的時候缺乏同理心。

透過自己的經歷,要說練就眼力見,與其說關鍵在於什麼技巧、方法,不如說最根本的還是在於心態,一種隨時隨地“搞服務”的心態,把自己的姿態放低,時時刻刻的想著怎麼去照顧別人,怎麼顧忌別人的感受和需要。

當你去陪領導應酬客戶,包廂裡滿滿當當做了一屋子人,卻只有一個服務員忙手忙腳倒茶。你本想站起身幫幫忙,轉念又公主病發作。於是怡然自得的在席上東張西望,不曾想這一切都被領導看在眼裡。

問題出在哪兒呢?根本就是在心態上。

可見眼力見從來都不像字面上標誌的那樣是個“眼力”的問題,比眼力更重要的,是心態和想法。

而有眼力見兒是在你看到別人要做什麼動作,或當你知道別人要做什麼事時,懂得察言觀色,揣摩別人的心意,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這件事。這絕不是讓你去投機取巧,去討好奉迎。

有眼力見兒是一種技能,但更體現出來的是一種虛心做事的態度,是積極參與的精神,是機智應變的能力,是使人如沐春風的妥帖,是人際交往的潤滑劑,是有效溝通和高效作業的墊腳石。

情商之父丹尼爾·戈爾曼說:

“一個人的成功,IQ的作用只佔20%,其餘80%是EQ的因素,也就是如何做人。”

我們常常說,要遇到自己的貴人。

但貴人不是說來就來的,在遇到貴人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要先成為自己的貴人?

比如你做事麻利一點,禮貌友好點,讓周圍的人因此欣賞你,給予你機會。

當然這並不是說要低聲下氣,討好別人,而只是在日常交往中,多換位思考、尊重他人。

我也經常聽人一說到”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就撇著嘴一副鄙視的樣子。

可是,人需要聽人話,有溫度的人話,而鬼需要聽鬼話,這有毛病嗎?

真正的情商高是既不委屈自己又不傷害他人。

在不同的場合中,多一點對自己,對他人的覺察和同理心,讓自己的言行不至於成為一柄傷人又傷己的利劍。

只有別人感受到了你的尊重,別人才會反過來尊重你。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