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鬼谷子》中尋找真諦!(一)

作者:由 同賞古籍兮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1-10-20

定國興邦是什麼意思

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鬼谷子》中尋找真諦!(一)

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鬼谷子》中尋找真諦!(一)

《鬼谷子》一書,從主要內容來看,是針對談判遊說活動而言的,但是由於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謀略問題,與軍事問題觸類旁通,也被稱為兵書。書以功利主義思想,認為一切合理手段都可以運用。它講述了作為弱者的一無所有的縱橫家們,運用謀略口才如何進行遊說,進而控制作為強者,握有一國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的諸侯國君主。

作者:鬼谷子,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王通,號玄微子。因他常入雲夢山採藥修道。因隱居周陽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谷子為縱橫家之鼻祖(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

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鬼谷子》中尋找真諦!(一)

第一篇:捭闔術

第一章:陰陽相契,剛柔相濟

原文: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註解:

縱觀古今歷史,可知聖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為眾人的先導。透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並進一步瞭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徑。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生過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關鍵,揭示事物變化的徵作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以,聖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終是一樣的。事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歸宿;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鬆弛,或者緊張。

評說:

縱觀古今歷史,可以發現,原來世間萬事萬物,都有陰陽、柔剛、開閉、張弛之道,如果能夠靈活掌握、運用自如如,就可以在人生的各個領域輕鬆自如、有所成就。這就是鬼谷子所說的“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楚漢相爭處於相持階段時,是陳平設離間計除掉了劉邦視為心腹之患的範曾,使項羽手下再無謀略之士;劉邦被項羽困於滎陽城中時,是陳平施計,使婦人披甲夜出東門以誑楚軍,劉邦得以乘機逃出重圍;劉邦因韓信請立為假齊王而發怒時,是陳平和張良踩劉邦的腳密陳時勢,使劉邦隨機應變封韓信做真序王,從而避免了一場危機;後來韓信又做了楚王,有人告韓信要造反時,是陳平設“偽遊雲夢”之計擒拿了韓信,避免了劉邦與韓信勝負難ト的大規模軍事衝突;漢高帝七年,劉邦北擊匈奴,中了匈奴疑兵之計,被圍在乎城(今山西大同東北)城東七里的白登山,七日七夜,情勢萬分危急,是陳平用詐獻美女之計使匈奴閼氏勸說冒頓解圍,劉邦逃出;在劉邦平滅陳稀、黥布叛亂中,陳平前後六次出奇計制勝。因奇計頗秘,世人不知,所以史書未有具體記載。

因屢用奇計立大功,陳平被封為曲逆侯。曲逆地在今河北完縣東南,當時除長安、洛陽外,是最大的城邑,秦時曾有三萬戶人。

陳平晚年曾自嘆道:我一生多陰謀,犯了道家禁忌,所以如我在世時候位被廢,便不會恢復。“以吾多陰禍也”。

或許因為如此,陳平伴君異常謹慎且有權變。

漢高帝十ニ年(公元前195年)二月,漢高祖劉邦病重。

燕王盧綰因疑懼不赴召,且說呂后壞話,劉邦認定燕王造反了,便派樊噲以相國身份討伐盧綰,而明詔立皇子劉建為燕王。

兩個月後,即同年四月,劉邦病危,這時有人對劉邦說樊噲的壞話,說樊噲與呂后本家官員是一黨,等您官事晏駕之後,打算回軍殺陛下的成夫人和愛子趙王劉如意。劉邦原本最寵愛成夫人,疼愛劉如意,曾欲改立劉如意為太子,因大臣張良等堅決反對未得實行。所以病危中的劉邦一聽樊噲準備殺趙王劉如意,馬上火冒三丈,罵道:“噲見吾病,乃冀我死也。

今天看來,那位說樊噲壞話的人所言未必沒有憑據,後來呂氏所為也證實了這一點。所以劉邦發火也在情理之中。

於是劉邦在病榻前問陳平該如何處置,陳平設計,召來絳侯周勃,命陳平馬上“馳傳”載著周勃去取代樊噲為將。“馳傳”是拿著蓋有御使大夫印鑑的木製憑證,走驛道以最快速度到達目的地的一種方式。劉邦當時明確命令陳平:“你到了樊噲軍中,就立即把樊噲斬首!

陳平和周勃受命出發,於路上商議道:樊噲是皇帝的故人,多立功勞,況且又是呂后的妹夫,皇上的親戚,既親且貴,皇上一時憤怒,下詔要殺他;稍冷靜下來,可能後悔,我們兩人就會因此得禍。不如先把他囚禁起來,押送給皇上,讓皇上自己處置。

於是二人改變主意,沒有直接馳入樊噲軍營中,而是在接近燕地前先築壇,派人召來樊噲;樊噲來到後對他宣讀聖旨,並當場將樊噲反翦雙臂捉了起來。

陳平這著棋走對了。恰在此間,劉邦死去,劉盈即皇帝位,朝政大權落到了呂后手中。如果陳平按劉邦旨意將樊噲確掉了腦袋,呂氏和其妹即樊噲夫人呂要肯定不會放過陳平。

陳平押著樊噲回長安的路上,聽到劉邦死去的訊息,陳平知道呂后和呂要肯定會遷怒自己,便丟下樊噲囚車沿驛道馳往長安,路上遇到以新皇帝名義派來的使者,命陳平去和灌嬰守滎陽。陳平腦瓜靈活,沒有改道去滎陽,而是仍舊往長安跑,到官中後,在劉邦靈前大哭盡哀,並在靈前向呂后哭訴此次燕地之行的經過和沒有殺掉樊噲的情況。因未殺樊噲,呂后無從生陳平的氣,又見他說得可憐,便說他一路辛苦,讓他出休息。陳平怕出宮後呂要、樊噲進逸,不肯出宮,請求留在宮中宿衛。呂后便封他做郎中令(掌官廷宿衛的高階官員九卿之ー,是十分親重之官),並讓他做新皇帝劉盈即漢惠帝的傅相。

做了郎中令且負責輔佐教誨新皇帝,呂要、樊噲的什麼逸言就都無法奏效了。陳平以先不殺樊噲,後請留在宮中宿衛的辦法使自己在仕途上化險為夷。

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要或開或合,或陰或陽,靈活處之,多方探尋,必要時以假象迷惑對方,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是“捭闔術”即陰陽之術的精要。

陰陽協調、風調雨順、萬物各得其所、萬事各得其宜,是一種順其自然、合乎自然規律的理想狀態。陰陽互補協調執行,人才能健康,社會才能穩定,大自然才能和諧,做事才能順利,做人才能安樂。

陰陽作為權術,在敵我對壘和鬥爭中則是克敵制勝的智慧和法寶,但它絕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所謂“上山不怕傷人虎,只怕人情兩面刀”,在生活中不管是交朋友、談感情還是談生意、求合作,都應該以真誠為最高前提,而不能做“陰陽雙面人”,甚至陽奉陰違,否則,就可能失去朋友、真情、信譽、合作和發展的機會。總之,善於玩弄陰陽之術只是一種應對敵人的簽略和手段,用之不當,則會適得其反。

剛柔之術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必備武器。剛,是一個人剛直不阿、堅守自我立場、把持自我原則,即為“方”,但一味地剛,則難免變成脆,脆則易斷,所以不足取;柔,就是要在不失大原則的前提下,在細枝未節和一些技上適時、適度地讓步、彎曲,以達到雙方滿意、不失和氣的雙贏狀態,即為“圓”,但一味地柔,則難免變成軟,軟則弱,易受人歟,所以亦不足取。在人生道路上,只有剛柔並濟、外圓內方,才能順利而快捷地達到目標,走向成功。

所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無論做任何事,都要張弛有度。一個懂生活、會生活的人,能夠兼顧嚴肅和活潑,該工作的時候工作,該休息的時候休息,瀟灑自如。一味地張,就會讓自己繃得過緊,往往會導致自己失去彈性和張力;一味地弛,往往會讓自己變得鬆垮、懶散,失去進取心和鬥志,進而停步不前。所以,凡事有度,過猶不及。人生之中,無論工作或者生活,都要有個度,做任何事情都要保持一個平衡。成功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以免樂極生悲;失敗的時候不要灰心絕望、委靡不振,只要堅持就能峰迴路轉、柳暗花明。

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鬼谷子》中尋找真諦!(一)

第二章:任人唯賢,度量其智謀與能力

原文: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之。審定有無與其實虛,隨其嗜慾以見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實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註解:

因此,聖人要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再比較技巧方面的長處和短處。至於賢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通用性和怯懦,都是有區別的。所有這些,可以開放,也可以封閉;可能晉升,也可以辭退;可以輕視,也可以敬重,要靠無為來掌握這些。考察他們的有無與虛實,透過對他們嗜好和慾望的分析來揭示他們的志向和意願。適當貶抑對方所說的話,當他們開放以後再反覆考察,以便探察實情,切實把握對方言行的宗旨,讓對方先封閉而後開放,以便抓住有利時機。或者開放,使之顯現;或者封閉,使之隱藏。開放使其顯現,是因為情趣相同;封閉使之隱藏,是因為誠意不一樣。要區分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計謀研究明白,計謀有與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須有主見,並區別對待,也要注意跟蹤對方的思想活動。

評說:

在這一章中,主要是講怎樣使用人オ。用人一定要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再比較技巧方面的長處和短處。所以,用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任人唯賢。這就是所謂的“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任人唯賢、唯才是舉才是真正的用人之道。春秋時的解狐為我們在這方面確立了標準。

晉綽公執政時期,有個叫解狐的大夫,是名將解揚的兒子。他為人耿直倔強,公私分明,晉國大夫趙筒子和他十分要好。

解狐有個愛妾叫芝英,生得貌美體嬌,如花解語,深得解狐的喜愛。可是有一次有人告訴解狐說,他的家臣刑伯柳和芝英私通。解狐不信,因為刑伯柳這人很忠實。那人於是決定用計使刑柏柳和芝英暴露原形。

第二天,解狐突然接到晉君旨意,要到邊境巡視數月。由於任務緊急,解狐連親近的幕僚刑伯柳都沒帶,就匆匆出發了。

真是天賜良機,芝英不由心中竊喜可是前兩天她還不敢去找刑伯柳,第三天,她實在熬不住了,就偷偷地溜進了刑伯柳的房間,倆人正在房中卿卿我我、如膠似漆的時候,房門突然大開,解狐滿面怒容,帶著侍衛站在那兒。原來,他根本沒接到命令要去巡邊,而是就在附近躲了起來,一接到報告,就馬上回府,果然逮個正著。

解狐把倆人吊起來拷打細審,得知原來芝英愛慕刑伯柳年輕英俊,就找機會勾搭成奸。知道情況後,解狐怒火更大,他把倆人痛打一頓,雙雙趕出瞭解府。

後來,趙簡子地的國相職位空缺了。趙簡子就讓解狐幫他推薦一個精明能幹,忠誠可靠的國相。他想了想,覺得只有他原來的家臣刑伯柳比較適合,於是就向趙簡子推薦了他。

趙簡子找到刑伯柳後,就任命他為自己的國相,刑伯柳果然把趙簡子的領地治理得井井有條。趙簡子十分滿意,誇獎他說:“你真是一個好國相,解將軍沒有看錯人啊!”刑伯柳這才知道是解狐推薦了自己。解狐是自己的仇人,為何卻要舉薦自己呢?也許解狐這是表明要主動與自己和解吧?於是刑伯柳決定拜訪解狐,感謝他不計前嫌,舉薦了自己。

刑伯柳回到國都,去訪解狐。通報上去後,解狐叫門官問他:“你來,是因為公事還是因為私事?”刑伯柳向著府中解狐住的地方遙遙作揖說:“我今天赴府,是專門負荊請罪來了。刑伯柳早年投靠解將軍,蒙將軍晨昏教誨,像再生父母一樣。伯柳做了對不住將軍的事情,心中本就萬分慚愧;現在將軍又不計前嫌,秉公舉薦,更叫我感激涕零。”

門官又為刑伯柳通報上去。刑伯柳站在府門前等候,卻久久不見迴音。他正在疑惑難解的時候,解狐突然出現在門前臺階上,手中張弓搭箭,向他狠狠射出一箭。他還來不及躲閃,那箭已擦著他耳根,直奔他身後去了。刑伯柳一下子嚇出了一身冷汗。解狐接著又一次張弓搭箭瞄準他,說:“我推薦你,那是為公,因為你能勝任;可你我之間卻只有奪妻之恨,你還敢上我的家門來嗎再不走,射死你!”

刑伯柳這オ明白解狐依然對自己恨之入骨,他慌忙遠施一禮,轉身逃走了。

所謂“私怨不入公門”,解狐真正做到了這一點,可謂“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的唯才是舉者,實屬難能可貴。

“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是任人唯賢的要求和體現。用人不妨雜一點,如果條件允許,不妨把一些有特殊才能的人也收入你的門下。

據說,孔子曾收過一個學生,此人除了嗓門大,沒別的特長。可是有一次孔子遇險,要緊急渡河,蒼茫的河面上看不到一個船伕。那個嗓門大的學生站在河岸邊,氣沉丹田吆喝起來,沒多久,一個船伕划著船過來了。孔子正是靠著這個沒什麼大本事的學生順利過了河。

無論什麼時候,是否會用人都是決定成敗的關鍵。相類似的事例歷史上有很多。

從這些例項可以看出:“進賢興功,以作邦國。”任人唯賢、用人唯才,大可以定國興邦,小可以讓企業興旺、個人發達。所以說“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オ是用人的不二法門,也是現代化企業選拔人オ,使用人才的精髓。

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鬼谷子》中尋找真諦!(一)

第三章:凡事要有周密的規劃

原文: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註解:

如果要開放,最重要的是考慮周詳;如果要封閉,最重要的是嚴守機密。由此可見周全與保密的重要,應當謹慎地遵循這些規律。讓對方一放,是為了偵察他的真情;讓對方封閉,是為了堅定他的誠心。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使對方的實力和計謀全部暴露出來,以便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因此而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為此而自謂封閉,或者是透過封閉來自我約束;或者是透過封閉使別人被迫離開。開放和封閉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開放和封閉都是為了使事物內部對立的各方面發生變化,透過一年四季的開始和結束使萬物發展變化。不論是縱橫,還是離開、歸復、反抗,都必須透過開放或封閉來實現。

無論做任何事,事先都要有一個周詳而嚴密的規劃。喜歡下象棋的朋友都知知道,嬴家沒有一個是走一步算一步的,所有的嬴家都能算計到後面將要走的幾步。因此,凡事只有周詳而嚴密地計劃,做起來才能得心應手、遊刀有餘,成功的機率オ會更大。本章主要是講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做到周詳而隱秘,講述了實行開闔之術的精要。

唐朝的“甘露之變”失敗的原因,主要就在於沒有周密的計劃。

唐代後期,宦官擅權專政達到了極點。文宗即位後,即企圖懲治宦官,奪回皇帝喪失的權力。而當時的朝臣中絕大多數都畏懼宦官,只求保身,不敢參與文宗的計劃。身為大唐帝國的皇帝,竟然找不到個有勇氣的人,文宗心中的苦悶可想而知知。李訓在這個時候走進了文宗的視線,他出身名門,為肅宗時宰相李揆的族孫。但他做事急功近利。

文宗將想誅滅宦官的心事密告李訓、鄭注,當時李訓已任翰林學士、禮部侍郎同平章事(宰相),鄭注任翰林大學士、工部尚書。鄭注一直是王守澄心腹,但他絕對是個識時務、知大體的聰明人。鄭注突然倒向文宗,是想得到更大的利益。李、鄭都表示願意為文宗效力,積極地出謀劃策。可想而知,這對文宗是何等大的鼓舞。因為李訓、鄭注人都是王守澄所引薦,尤其鄭注還是王守澄的親信,所以沒有引起任何人的懷疑。

李訓和鄭注都曾經為常人所不為,所以,在看到幫助皇帝取得成功後的巨大利益後,二人都甘心為之效命。

李訓任宰相後,緊鑼密鼓地開始了系列行動。首先開始整頓吏治,消除朝中的朋黨之爭。水火不容的兩派首要李宗閔、李德裕等都被貶出朝廷,又大力提拔“新進孤立無黨之士”。在對待宦官的策略上,李訓則利用宦官之間的矛盾,分化瓦解。他先擢升一直被王守澄扣制的宦官仇士良為中尉,分去王守澄的權勢。隨後將王守澄不喜歡的宦官全部貶到外地為官。其實,作為同一類人,王守澄生怕同類分自己的權力,치而少有喜歡的宦官。而與王守澄有仇的韋元素和楊承和等實力派大宦官都被處死,由此還博得了王守澄的歡心。

當時天下流言紛紛,都說憲宗為宦官陳弘志所害,文宗因此恨陳弘志入骨。當時陳弘志任山南東道監軍,李訓以文宗的名義將他召至青泥驛,“封杖殺之”,從而洩了文宗心頭大恨。文宗也因此更加信任李訓。經過一系列有預謀的計劃後,王守澄被徹底孤立起來。李訓見時機成熟,便讓文宗逼王守澄喝毒酒自殺。曾經不可一世、人見人怕的大宦官王守澄就這樣輕而易舉地被除掉了。李訓也因此而威望大增,“每進見,他宰相備位,天子傾意,宦官衛兵皆懾憚迎拜”。宦官們威風掃地,氣焰大為收斂

李訓與鄭注又密謀,打算徹底誅滅宦官。因為宦官手中握有軍權,必須要掌握一定的軍事力量,オ有可能取得成功。於是,李訓先讓鄭注出任鳳翔節度使,執掌軍權,以為外援。二人約定,在王守澄下葬時,命宦官中尉以下者全集中於產水送葬。然後由鄭注率親兵將宦官全部砍殺,一個不留。如此,大事必成。

本來按照這個計劃,成功的可能性相當大。但李訓是個急功近利的人,在緊要關頭,他要獨佔其功!於是,在沒有通知鄭注的情況下,李訓臨時改變了計劃。他和宰相舒元輿、金吾將軍韓約等人想出一計。

大和九年(835年)十ー月二十日,文宗登紫辰殿早朝,文武百官依班次而立。金吾將軍韓約奏稱金吾左仗院內石榴樹夜降甘露,是祥瑞之兆。文宗事先已經知道計劃,故意表示驚訝,派左、右軍中尉,樞密內臣仇士良、魚弘志等宦官前去看個究竟。

宦官離開後,李訓立即調兵遣將,部署誅殺宦官。而當仇士良等宦官來到左仗時,發現韓約神色慌張,情態反常,大冬天的竟然頭冒冷汗,不禁心中起疑。正巧刮來一陣風,吹動了帷幕。仇士良等發現幕內執兵器者甚多。他們立時恍然大悟,察覺事變,遂倉皇出逃,門衛欲關閉門,已來不及了。

仇士良等逃回殿上,劫奪文宗退入官內。這時,金吾兵已登上含元殿,李訓立即指揮金吾兵護駕,並大呼:“衛乘與者,人賜錢百幹!”金吾兵應聲而上。仇士良見情勢危急,急忙掘開殿後罘罳,挾持文宗抄近道入內。李訓急忙攀住乘輦,死死抓住不放。仇士良與李訓斯打時,跌倒在地,李訓撲上去,抽靴中刀刺殺時,仇士良卻被宦官救起。

這時,京兆少尹羅立言率京兆邏卒三百餘人從東邊殺來,御史中丞李孝本帶御史臺從人二百餘從西邊衝來,兩方與金吾兵會合,殺死宦官數十人。李訓仍抓住文宗乘輦不放,一直拖到宣政門被宦者郗志榮擊倒在地,帝輦進入東上閣,宦者關閉了閣門。一場搏鬥就此結束了。

李訓見事難以成功,遂脫下紫服,穿上從吏的綠衫,走馬而出。他在道上揚言說:“我何罪而竄謫!”因此無人懷疑與阻攔他。在李訓出逃的同時,仇士良指揮宦官率禁兵幹餘人,對在京師的公卿百官與吏卒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中書、門下兩省及沒有逃走的金吾士卒被殺死六百多人,皇宮內“橫屍流血,狼藉塗地,諸司印及圖籍、帷幕、器皿俱盡”。宰相舒元輿等也被逮捕下獄,遭到嚴刑拷打,被逼自誣謀反。李訓家被劫掠一空,京城的無賴們也趁火打劫,整個長安城雞犬不寧,京師被攪得天翻地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甘露之變”。

李訓被斬首,許多與甘露之變毫無關係的人也都被殺,死者達幾幹人。長安城血流成河的時候,鄭注正帶著親兵依照約定出發。行至扶風縣境時,聽說李訓已經失敗,鄭注立即返回鳳翔。大勢已去,無力迴天,他的下場跟李訓樣。仇士良控制了京師局勢後,立即派張仲清設計殺了鄭注。更讓鄭注死不瞑目的還有一場血腥的大屠殺,不但跟隨他的親兵盡數被殺,他全家也不分老幼全部被殺,他的親信暮僚節度副使錢可復、節度判官盧簡能、觀察判官蕭傑掌書記盧弘龍等也全部遇難,“死者幹餘人”

至此,李訓和鄭注這兩個頗有傳奇色彩的歷史人物以悲慘的命運謝慕,為他們殉葬的除了無數人的生命,還有文宗剷除宦官的雄心壯志。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是句老話。周密的計劃是做事成功的基礎。團隊作戰也好,個人也罷,做事都要有計劃,越是重要的事情,計劃就越應該周密。做什麼、不做什麼,先做什麼、後做什麼,粗做什麼、細做什麼,資源如何配置等都要依據實際情況計劃周詳。沒有周密的、切實可行的計劃,要很好地完成一件事幾乎是不可能的。

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鬼谷子》中尋找真諦!(一)

第四章捭闔有度,善始善終

原文: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註解:

開放和封閉是萬物執行規律的一種體現,是遊說活動的一種形態。人們必須首先慎重地考察這睦變化,事物的吉凶,人們的命運都繫於此。口是心靈的門面和窗戶,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慾、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因此,用開放和封閉來的把守這個關口,以控制出入。所謂“捭之”,就是開放、發言、公開;所謂“闔之”,就是封閉、緘默、隱匿。陰陽兩方相諧調,開放與封閉才以有節度,才能善始善終。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慾等,屬於“陽”的一類事物,叫做“開始”。而死亡、憂患、貧賤、羞辱、譭棄、損傷、失意、災害、刑戳、誅罰等,屬於“陰”的一類事物,叫作“終止”。凡是那些遵循“陽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新生派”,他們以談論“善”來開始遊說;凡是那此遵循“陰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為“沒落派”,他們以談論“惡”來終止施展計謀。

評說:

掌握並靈活運用捭闔之術,便能洞悉世事、人情練達,萬事皆能獲得成功。本章主要講確定遊說的內容,必須符合開闔的道理。在制定外交策略時,只有做到“開合”有度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人生在世,必須有一定的立身處世的標準。在這種標準的要求下,有所為有所不為,即符合標準的,哪怕赴湯蹈火,也要勇往直前,不符合自己標準的,即使有享之不盡的榮華富貴,也要堅決拒絕。

楊繼盛(1516-1555),字仲芳,號椒山,河北容城人。放牛娃出身的楊繼盛,靠自己的天賦和勤奮,從私塾讀起,最終登進士並踏上仕途。後因舉報嵩搞腐敗被迫害致死。

嘉靖年間,從表面上看,國家經濟比較繁榮,社會相對穩定,人民基本小康。然而,在這虛假繁榮的背後卻掩蓋著許多問題。在國際上,周邊環境極為不好,北面有韃靼經常進犯邊境,東面有倭寇時常強擾百姓,搞得皇上很是頭疼;在國家內部,嚴嵩操縱國是,壓制民主,欺上瞞下,中飽私囊,弄得朝野怨聲載道。至於更深層次的問題,如富差別造成的階級矛盾,官員貪汙腐化,司法腐敗,軍費開支不足,國家儲備不足等,都被嚴嵩等人所掩飾。朝野上下,要麼屈於嚴嵩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要麼加入嚴嵩專制政簽的獲利群體,正好渾水摸魚。

楊繼盛就是在這樣的國情下開始了自己的仕途生涯的。在嚴嵩已經把持了中央政府,與嚴嵩保持一致就是與皇上保持一致的情況下,楊繼盛有三條路可選擇:一是阿諛取容,投靠嚴嵩,爭取在仕途上步步高昇;二是對嚴嵩的所作所為睜隻眼閉隻眼,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對得起皇上就行了;三是為社稷故,為保大明天下,勇敢地站出來與嚴嵩一夥作鬥爭。他在兵部任職時,給皇上寫信,批評北方前敵總司令仇彎妥協誤國。結果受貶職處分。後來仇彎賣國求榮的姦情暴露,楊繼盛才得以復出。此時,嚴嵩與仇鸞的關係早已惡化,嚴嵩念楊繼盛首反仇鸞,一年之間四遷官職。然而楊繼盛並不領情,他堅信,自己的權力是皇上給的,為皇上的江山幹秋萬代永不變色,必須清除嚴嵩之流於是,他又給皇上寫信舉報嚴嵩盜權竊柄,誤國殃民的“十大罪和五奸”。其結果可想而知,又是被誣下獄,後被判了死罪。楊繼盛冒死上書,盡忠報國的思想和品質,一直被後人所傳頌。

把楊繼盛放到今天,他也稱得上一個剛直不阿的好乾部。但是他並不是沒有缺點,首先,他的動機值得懷疑。畢竟是“人民內部矛盾”嘛,對上級有意見可以側面批評、正面提醒,怎麼可以把人往死處整呢?難怪皇上見信後大怒,懷疑他別有用心呢。其次,他在政治上十分幼稚。嚴嵩與皇上的關係他不可能不知,群臣對嚴嵩或畏威或懷恩他不可能不曉,他怎能指望憑一封舉報信就把皇上最信任的人給扳倒呢?第三,他的方法有欠妥當。他完全可以聯合一些和自己政治主張相同的或被嚴嵩打擊、排斥的官員一起聯名上書,他還可以請王爺密奏皇上。他沒有處理好打擊敵人與儲存自己的辯證關係。以上三點是導致他反腐敗失敗的直接原因,他出師未捷身先死除了給後人留下感嘆外,沒有對當時社會進步起到任何作用。

人生要捭闔有度,進退自如,這是為人處世的宗旨和要領。進和退是人生截然不同的兩種選擇,然而卻都是為人生大目標而服務的,換句話說,退是為了更好地進,今天的退是為了明天的進,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甚至更多步。所以在人生道路上,一定要捭闔有度,適時進退。這種靈活的選擇是一種隨機應變的智慧,往往會對以後的人生軌跡帶來很大的影響。在顱境中,有很多機遇和“天時地利”的有利條件,一定要堅決果斷地把握機會,大踏步前進;在逆境中,有很多挑戰和阻礙前進的不利因素,這時你必須暫時停下腳步來思考,是勇往直前還是繞道而行,扣或讓步後退,要經過慎重考慮再作出抉擇,如果走錯了,即使邁出的是一小步,都會對你的大目標產生極大的影響,甚至左右你今後的人生。所以在面臨重大抉擇時,一定要懂得進和退的選擇。把握好自己的人生目標,認清有利和不利條件,用自己的理性和智慧為自己的人生導航,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決定自己的進退與隱顯。

掌握和運用捭闔術,就是要做到陰陽平衡、進退有度、趨利避害,這樣才能穩操勝券!

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鬼谷子》中尋找真諦!(一)

第五章:從陰陽兩方面去理解開放和封閉的規律

原文: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始,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註解:

關於開放和封閉的規律都要從陰陽兩方面來試驗。因此,給從陽的方面來遊說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給從陰的方面來遊說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的來求索微小,以崇高來求索博大。由此看來,沒有什麼不能出去,沒有什麼不能進來,沒有什麼辦不成的。用這個道理,可以說服人,可以說服家,可以說服國,可以說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時候沒有“內”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時候沒有“外”有疆界。所有的損害和補益,離去和接近,背叛和歸附等等行為,都是運用陰、陽的變化來實行的。陽的方面,運動前進;陰的方面,靜止、隱藏。陽的方面,活動顯出;陰的方面,隨行潛入。陽的方面,環行於綹和開端;陰的方面,到了極點顯就反歸為陽。凡是憑陽氣行動的人,道德就與之相生;凡是憑陰氣而靜止的人,開拓熱就與之相成。用陽氣來追求陰氣,要靠道德來包容;用陰氣來結納陽氣,要用外來約束。陰陽之氣相追求,是依據並啟和關閉的原則,這是天地陰陽之道理,又是說服人的方法,是各種事物的先異,是天地的門戶。

本章主要講採取捭闔手段,必須從陰陽兩方面來理解和實踐。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只要遵循陰陽之道的變化與發展規律,運用捭闔之術,就沒有什麼辦不成的事。

為人處世要靈活一點,針對不同的人,要懂得調整自己的應對之策,不能條道走到黑。古語云:“夏蟲不可以語冰。”同樣道理,跟講道理的人オ可以講理,碰到不講理的人講理是對牛彈琴。

《世說新語》有這麼一則故事。許允擔任吏部侍郎時,大多任用他的同鄉,魏明帝曹睿聽說後,就派虎賁武士去拘捕他。他妻子跟隨出來告誠他說:“明主可以理奪,難以情求。”讓他向皇帝申明道理,而不要寄希望於哀情求饒。帶到後,明帝核查審問他,許允回答說:“孔子說“舉爾所知知',我的同鄉,就是我所瞭解的人。陛下可以考察他們是稱職還是不稱職,如果不稱職,我願意接受應有的罪名。”考察以後,結果各個職位都安排了當用的人,於是才釋放了他。許允身上衣服破爛了,明帝下令賞賜新衣服。

許允提拔同鄉,是根據魏國的薦舉制度。不管此舉妥不妥當,它都合乎皇帝認可的“理”。許允的妻子深知跟皇帝打交道,難於求情,卻可以爭理,於是叮囑許允以“舉爾所知”和用人稱職之“理”,來抵消提拔同鄉、結黨營私之嫌。這可以說是善於根據說話物件的身份來選擇說話內容的絕好例子。

南齊的徐文遠也是這樣一個人。

徐文遠是名門之後,他幼年跟隨父親被抓到了長安,那時候生活十分困難難以自給。他勤奮好學,通讀經書,後來官居隋朝的國子博士,越王楊伺還請他擔任祭酒一職。隋朝未年,洛陽一帶發生了饑荒,徐文遠只好外出打柴維持生計,湊巧碰上李密,於是被李密請進了自己的軍隊。李密曾是徐文遠的學生,他請徐文遠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則率領手下兵士向他參拜行禮,請求他為自己效力。徐文遠對李密說:“如果將軍你決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險之際輔佐皇室,那我雖然年邁,仍然希望能為你盡心盡力。但如果你要學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難的時刻,趁機篡位奪權,那我這個年邁體衰之人就不能幫你什麼了。”李密答謝說:“我敬聽您的教誨。

後來李密戰敗,徐文遠歸屬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遠的學生,他見到徐文遠十分高興,賜給他錦衣玉食。徐文遠每次見到王世充,總要十分謙恭地對他行禮。有人問他:“聽說您對李密十分倨傲,但卻對王世充恭敬萬分,這是為什麼呢?”徐文遠回答說:“李密是個謙謙君子,所以像鄅生對待劉邦那樣用狂傲的方式對待他,他也能夠接受;王世充卻是個陰險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會被他殺死,所以我必須心謹慎地與他相處。我察看時機而採取相應的對策,難道不應該如此嗎?”等到王世充也歸順唐朝後,徐文遠又被任命為國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徐文遠之所以能在五代隋唐之際的亂世保全自己,屢被重用,就是因為他針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之法,懂得靈活處世。

孔子門下弟子眾多,他教育這些弟子從來不用一刀切的辦法。有一次,子路詞孔子:“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對嗎?”孔子說:“對。”過了兩天,冉有又問孔子:“做事要三思而後行,對嗎?”孔子說:“考慮兩遍就行了,不用三思。”別人聽了孔子對弟子的兩種解釋,就問:“您怎麼對弟子的教育不樣呢?”孔子說:“子路為人魯莽,所以我讓他做事三思;冉有平時做事本來就優柔寡斷,所以我鼓勵他果斷一點。

”孔子的話給我們啟示:道理不是絕對的,針對不同的情況可以靈活一點。做人做事,無不如此。

希望此文章大家能喜歡!

真正的強者善於從《鬼谷子》中尋找真諦!(一)